一种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50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利用将油冷器放置在真空环境的舱室内,然后在舱室内充满雾化的纳米材料,然后再经过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敷工艺,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油冷器是工业、电力系统、交通工具各动能部件系统配套使用的各类润滑油、液压油、刹车油等油类的冷却设备,油冷器采用循环水或者风冷作为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保证动力部件、刹车系统、润滑系统油温达到规定值,确保机组正常运行。
[0003]目前油冷器大部分产品采用铝合金、不锈钢、铜材等金属制成。对于新发动机或者装有新油冷却器的发动机而言,高温高压的润滑油会对油冷器芯体及铜钎焊处产生冲刷的作用,使润滑油铜离子的含量达到并超过300ppm。,从而导致油冷器内钎焊铜化物和铜离子迟早会流入发动机润滑系统,而且在油温达到220
°
F(104℃)开始作用,而且油温越高,指数比率增加越快。在冷却时,油冷器核芯铜表面的膜开始形成硫化物。释放出的铜化物进入发动机油,这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油的各种变化,直到那时才可能看到铜含量从100ppm增加到超过300ppm。在使用过程中金属表面经受高温高压的油类冲刷,长时间容易将金属离子尤其内腔导热的镀铜金属微粒子带入设备动力系统导致设备部件磨损加速,影响设备寿命。此外,油冷器循环水管路长时间接触冷却水和各类品牌防冻液以及硬水在油冷器内部易产生结垢,影响水流速降低冷却效果,而且,冷却循环水和防冻液对金属具有腐蚀性,长时间运行会从油冷器循环水路腐蚀穿孔,致使制冷液流入油路,极大的损害设备甚至将设备运行陷入瘫痪。如果是船舶、汽车油冷器,发动机有报废的可能。
[0004]公开号CN11431679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换热器的涂敷方法,其方案是将换热器整体浸入具有防腐功能的纳米材料溶液中,再进行加热烘烤让其纳米材料固化形成防腐涂层,但由于油冷器内部通道狭窄,所以纳米材料溶液难以充分的灌入和排出,这样内部残余的溶液会导致内部通道产生阻力,导致换热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可以在油冷器内部形成超薄和高附着力的纳米涂层,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一:将待涂敷的油冷器放置在舱室内,然后对舱室进行抽真空,使其油冷器内部的空气全部排出;
[0008]步骤二:将按照质量百分比由23%的聚硅氧烷、18.5%的聚硅氮烷、9%的二氧化硅、43.5的树脂单体及其5%的辅助剂组成的纳米材料进行雾化,然后将其雾化后的纳米材料充满整个舱室和油冷器的内部;
[0009]步骤三,对舱室进行降温,使其雾化的纳米材料快速凝结附着在油冷器的内部各个部件表面;
[0010]步骤四,继续对舱室内充入雾化的纳米材料,使其舱室内压力高于外界,然后静置200至240秒,使其纳米材料可以充分渗透至油冷器内部各个缝隙和孔隙;
[0011]步骤五,待油冷器内部的液态纳米材料全部流出后,将油冷器从舱室内取出,再放置于高温烤箱内进行烘烤20

40分钟。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的舱室内真空压力值为

0.1KPa~

0.5Kpa。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的舱室内的压力值为1Mpa~1.5Mpa。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的烘烤温度为150~220℃。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待油冷器内部的液态纳米材料全部流出后,还可以先将油冷器进行离心旋转,持续时间4

6分钟。
[0016]进一步的,所述低速离心装置的转速为200

300转/分钟。
[0017]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剂由2%附着力促进剂、1.5%助溶剂、1%分散剂和0.5%纳米锌抗菌体组成。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压和负压的工序使致密的油冷器内腔纳米浸涂更彻底、更全面。同时采用离心装置使内部纳米涂覆更均匀,避免纳米涂料浸涂产生的微通道堵塞、局部流挂,解决内部纳米涂层膜厚不均匀而加大油、水的流阻力,从而降低油冷器的换热效率。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一种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实施例一:
[0024]步骤一S1:准备一密闭舱室,所述舱室与分别外接由抽真空设备、雾化设备和冷却设备,然后将待涂敷的油冷器放置在舱室内,然后对舱室进行抽真空,使其舱室内部真空压力值为

0.1Kpa,使其油冷器内部的空气全部排出;
[0025]步骤二S2,将按照质量百分比由23%的聚硅氧烷、18.5%的聚硅氮烷、9%的二氧化硅、43.5的树脂单体及其5%的辅助剂组成的纳米材料利用雾化设备进行雾化,利用舱室内外的压力差,然后将其雾化后的纳米材料充入舱室内,直至让雾化后的纳米材料充满整个舱室和油冷器的内部;
[0026]步骤三S3,对舱室进行降温,从而让充满整个油冷器的内部雾化的纳米材料快速凝结附着在油冷器的内部各个部件表面;
[0027]步骤四S4,继续对舱室内充入雾化的纳米材料,使其舱室内压力达到1Mpa高于外界,然后静置240秒,使其纳米材料充分渗透至油冷器内部各个缝隙和孔隙,油冷器内部100%被纳米液体涂覆到位;
[0028]步骤五S5,使舱室内恢复常压,将油冷器静置在舱室内晾干后,将油冷器从舱室内取出,再放置于高温烤箱内保持温度220度进行烘烤20分钟,让其附着在表面的纳米材料固化成膜。
[0029]实施例二:
[0030]步骤一S1:准备一密闭舱室,所述舱室与分别外接由抽真空设备、雾化设备和冷却设备,然后将待涂敷的油冷器放置在舱室内,然后对舱室进行抽真空,使其舱室内部真空压力值为

0.3Kpa,使其油冷器内部的空气全部排出;
[0031]步骤二S2,将按照质量百分比由23%的聚硅氧烷、18.5%的聚硅氮烷、9%的二氧化硅、43.5的树脂单体及其5%的辅助剂组成的纳米材料利用雾化设备进行雾化,利用舱室内外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S1):将待涂敷的油冷器放置在舱室内,然后对舱室进行抽真空,使其油冷器内部的空气全部排出;步骤二(S2):将按照质量百分比由23%的聚硅氧烷、18.5%的聚硅氮烷、9%的二氧化硅、43.5的树脂单体及其5%的辅助剂组成的纳米材料进行雾化,然后将其雾化后的纳米材料充满整个舱室和油冷器的内部;步骤三(S3),对舱室进行降温,使其雾化的纳米材料快速凝结附着在油冷器的内部各个部件表面;步骤四(S4),继续对舱室内充入雾化的纳米材料,使其舱室内压力高于外界,然后静置200至240秒,使其纳米材料可以充分渗透至油冷器内部各个缝隙和孔隙;步骤五(S5),待油冷器内部的液态纳米材料全部流出后,将油冷器从舱室内取出,再放置于高温烤箱内进行烘烤20

40分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油冷器的纳米材料涂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S1)中的舱室内真空压力值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全好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