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穴位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44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穴位锤,其握持手柄一端部装设穴位锤主体,穴位锤主体包括主壳体,主壳体前端部装设大头穴位锤击部,主壳体后端部装设小头穴位锤击部;壳体容置腔内嵌装供电电池、控制线路板、扬声器;各穴位锤击部分别包括锤击活动件,锤击活动件为金属件,锤击活动件中间位置的感应器安装孔内嵌装人体穴位感应器;锤击活动件于人体穴位感应器周侧装设按摩圆球,按摩圆球为金属圆球;锤击活动件通过压缩弹簧弹性顶持,且锤击活动件的限位挡肩伸入至限位卡圈与主壳体前端部之间的环形活动槽内;锤击活动件装设振动马达、电加热片。本发明专利技术于使用时能智能感应穴位位置,且能实现穴位叩击拍打、振动、加热按摩功能,结构设计新颖、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多样。功能多样。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穴位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穴位锤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穴位锤。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通过按摩敲击锤来对身体部位进行敲击按摩;其中,对于按摩敲击锤而言,其包括有握持手柄、装设于握持手柄一端部的敲击锤主体,敲击锤主体包括有主壳体,主壳体的前端部装设有按摩锤击部,主壳体的后端部也装设有按摩锤击部。
[0003]需指出的是,对于现有的按摩敲击锤而言,由于不能智能地感应穴位位置,敲击按摩只能采用盲敲的方式来对穴位进行敲击按摩。
[0004]另外,对于现有的按摩敲击锤而言,其只能实现敲击按摩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穴位锤,该多功能穴位锤结构设计新颖、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多样。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多功能穴位锤,包括有握持手柄、装设于握持手柄一端部的穴位锤主体,穴位锤主体包括有主壳体,主壳体的前端部装设有大头穴位锤击部,主壳体的后端部装设有小头穴位锤击部;主壳体的内部成型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壳体容置腔,壳体容置腔内嵌装有供电电池、控制线路板、扬声器,供电电池、扬声器分别与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大头穴位锤击部包括有前侧锤击活动件,前侧锤击活动件为金属件,前侧锤击活动件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朝前开口的前侧感应器安装孔,前侧感应器安装孔内嵌装有前侧人体穴位感应器,前侧人体穴位感应器的前端部凸出于前侧锤击活动件的前表面;前侧锤击活动件于前侧人体穴位感应器的周侧装设有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前侧按摩圆球,各前侧按摩圆球分别为金属圆球,且各前侧按摩圆球分别部分凸出于前侧锤击活动件的前表面;前侧锤击活动件的边缘部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前侧限位挡肩,主壳体的前端部螺接或者扣接呈圆环形状的前侧限位卡圈,前侧限位卡圈与主壳体的前端部之间成型有朝内开口且呈圆环形状的前侧环形活动槽,前侧锤击活动件的前侧限位挡肩伸入至前侧环形活动槽内;壳体容置腔的前端部嵌装有前侧压缩弹簧,前侧压缩弹簧的前端部与前侧锤击活动件抵接,前侧压缩弹簧的后端部与主壳体抵接;前侧锤击活动件的后表面装设有前侧振动马达、前侧电加热片,前侧人体穴位感应器、前侧振动马达、前侧电加热片分别与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小头穴位锤击部包括有后侧锤击活动件,后侧锤击活动件为金属件,后侧锤击活动件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朝后开口的后侧感应器安装孔,后侧感应器安装孔内嵌装有后侧人体穴位感应器,后侧人体穴位感应器的后端部凸出于后侧锤击活动件的后表面;后侧锤击活动件于后侧人体穴位感应器的周侧装设有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后侧按摩圆球,各后侧按摩
圆球分别为金属圆球,且各后侧按摩圆球分别部分凸出于后侧锤击活动件的后表面;后侧锤击活动件的边缘部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后侧限位挡肩,主壳体的后端部螺接或者扣接呈圆环形状的后侧限位卡圈,后侧限位卡圈与主壳体的后端部之间成型有朝内开口且呈圆环形状的后侧环形活动槽,后侧锤击活动件的后侧限位挡肩伸入至后侧环形活动槽内;壳体容置腔的后端部嵌装有后侧压缩弹簧,后侧压缩弹簧的后端部与后侧锤击活动件抵接,后侧压缩弹簧的前端部与主壳体抵接;后侧锤击活动件的前表面装设有后侧振动马达、后侧电加热片,后侧人体穴位感应器、后侧振动马达、后侧电加热片分别与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0008]其中,所述前侧锤击活动件包括有前侧活动件主体、装设于前侧活动件主体前表面的前侧圆球卡板,前侧圆球卡板沿着前侧活动件主体前表面延伸,前侧活动件主体、前侧圆球卡板分别为金属件,所述前侧限位挡肩设置于前侧活动件主体的边缘部,所述前侧电加热片、所述前侧振动马达分别装设于前侧活动件主体的后表面;前侧活动件主体的前表面对应各所述前侧按摩圆球分别开设有前侧圆球安装槽,各前侧按摩圆球分别可相对滚动地嵌入至相应的前侧圆球安装槽内;前侧圆球卡板对应各前侧按摩圆球分别开设有完全贯穿的前侧卡板通孔,各前侧按摩圆球的部分分别穿过相应的前侧卡板通孔并凸出于前侧圆球卡板的前表面,各前侧卡板通孔的边缘部分别将相应的前侧按摩圆球限位于前侧圆球安装槽内;所述后侧锤击活动件包括有后侧活动件主体、装设于后侧活动件主体后表面的后侧圆球卡板,后侧圆球卡板沿着后侧活动件主体后表面延伸,后侧活动件主体、后侧圆球卡板分别为金属件,所述后侧限位挡肩设置于后侧活动件主体的边缘部,所述后侧电加热片、所述后侧振动马达分别装设于后侧活动件主体的前表面;后侧活动件主体的后表面对应各所述后侧按摩圆球分别开设有后侧圆球安装槽,各后侧按摩圆球分别可相对滚动地嵌入至相应的后侧圆球安装槽内;后侧圆球卡板对应各后侧按摩圆球分别开设有完全贯穿的后侧卡板通孔,各后侧按摩圆球的部分分别穿过相应的后侧卡板通孔并凸出于后侧圆球卡板的后表面,各后侧卡板通孔的边缘部分别将相应的后侧按摩圆球限位于后侧圆球安装槽内。
[0009]其中,所述前侧活动件主体后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前侧马达卡槽,所述前侧振动马达嵌入至前侧活动件主体的前侧马达卡槽内;前侧活动件主体的后表面对应前侧振动马达螺装有前侧马达卡固件,前侧马达卡固件将前侧振动马达卡紧固定于前侧马达卡槽内;所述后侧活动件主体前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后侧马达卡槽,所述后侧振动马达嵌入至后侧活动件主体的后侧马达卡槽内;后侧活动件主体的前表面对应后侧振动马达螺装有后侧马达卡固件,后侧马达卡固件将后侧振动马达卡紧固定于后侧马达卡槽内。
[0010]其中,所述前侧马达卡槽的内表面粘贴有前侧隔热胶层,所述后侧马达卡槽的内表面粘贴有后侧隔热胶层。
[0011]其中,所述前侧活动件主体的后表面开设有呈圆环形状且朝后开口的前侧加热片安装槽,所述前侧电加热片呈圆环形状,且前侧电加热片嵌装于前侧加热片安装槽内;所述后侧活动件主体的前表面开设有呈圆环形状且朝前开口的后侧加热片安装槽,所述后侧电加热片呈圆环形状,且后侧电加热片嵌装于后侧加热片安装槽内。
[0012]其中,所述前侧圆球卡板的前表面贴覆有前侧软胶层,前侧软胶层沿着前侧圆球
卡板前表面延伸;所述后侧圆球卡板的后表面贴覆有后侧软胶层,后侧软胶层沿着后侧圆球卡板后表面延伸。
[0013]其中,所述主壳体装设有分别外露于主壳体外表面的前侧加热控制按键、前侧振动控制按键、后侧加热控制按键、后侧振动控制按键,前侧加热控制按键、前侧振动控制按键、后侧加热控制按键、后侧振动控制按键分别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0014]其中,所述供电电池为充电电池,所述主壳体装设有外露于主壳体外表面的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0015]其中,所述握持手柄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16]其中,所述握持手柄为钢质手柄或者木质手柄。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穴位锤,其包括有握持手柄、装设于握持手柄一端部的穴位锤主体,穴位锤主体包括有主壳体,主壳体的前端部装设有大头穴位锤击部,主壳体的后端部装设有小头穴位锤击部;主壳体的内部成型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壳体容置腔,壳体容置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穴位锤,包括有握持手柄(1)、装设于握持手柄(1)一端部的穴位锤主体(2),穴位锤主体(2)包括有主壳体(3),主壳体(3)的前端部装设有大头穴位锤击部(4),主壳体(3)的后端部装设有小头穴位锤击部(5);其特征在于:主壳体(3)的内部成型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壳体容置腔(31),壳体容置腔(31)内嵌装有供电电池(6)、控制线路板(7)、扬声器(8),供电电池(6)、扬声器(8)分别与控制线路板(7)电性连接;大头穴位锤击部(4)包括有前侧锤击活动件(41),前侧锤击活动件(41)为金属件,前侧锤击活动件(4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朝前开口的前侧感应器安装孔(411),前侧感应器安装孔(411)内嵌装有前侧人体穴位感应器(42),前侧人体穴位感应器(42)的前端部凸出于前侧锤击活动件(41)的前表面;前侧锤击活动件(41)于前侧人体穴位感应器(42)的周侧装设有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前侧按摩圆球(43),各前侧按摩圆球(43)分别为金属圆球,且各前侧按摩圆球(43)分别部分凸出于前侧锤击活动件(41)的前表面;前侧锤击活动件(41)的边缘部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前侧限位挡肩(412),主壳体(3)的前端部螺接或者扣接呈圆环形状的前侧限位卡圈(44),前侧限位卡圈(44)与主壳体(3)的前端部之间成型有朝内开口且呈圆环形状的前侧环形活动槽(45),前侧锤击活动件(41)的前侧限位挡肩(412)伸入至前侧环形活动槽(45)内;壳体容置腔(31)的前端部嵌装有前侧压缩弹簧(46),前侧压缩弹簧(46)的前端部与前侧锤击活动件(41)抵接,前侧压缩弹簧(46)的后端部与主壳体(3)抵接;前侧锤击活动件(41)的后表面装设有前侧振动马达(47)、前侧电加热片(48),前侧人体穴位感应器(42)、前侧振动马达(47)、前侧电加热片(48)分别与控制线路板(7)电性连接;小头穴位锤击部(5)包括有后侧锤击活动件(51),后侧锤击活动件(51)为金属件,后侧锤击活动件(5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朝后开口的后侧感应器安装孔(511),后侧感应器安装孔(511)内嵌装有后侧人体穴位感应器(52),后侧人体穴位感应器(52)的后端部凸出于后侧锤击活动件(51)的后表面;后侧锤击活动件(51)于后侧人体穴位感应器(52)的周侧装设有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后侧按摩圆球(53),各后侧按摩圆球(53)分别为金属圆球,且各后侧按摩圆球(53)分别部分凸出于后侧锤击活动件(51)的后表面;后侧锤击活动件(51)的边缘部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后侧限位挡肩(512),主壳体(3)的后端部螺接或者扣接呈圆环形状的后侧限位卡圈(54),后侧限位卡圈(54)与主壳体(3)的后端部之间成型有朝内开口且呈圆环形状的后侧环形活动槽(55),后侧锤击活动件(51)的后侧限位挡肩(512)伸入至后侧环形活动槽(55)内;壳体容置腔(31)的后端部嵌装有后侧压缩弹簧(56),后侧压缩弹簧(56)的后端部与后侧锤击活动件(51)抵接,后侧压缩弹簧(56)的前端部与主壳体(3)抵接;后侧锤击活动件(51)的前表面装设有后侧振动马达(57)、后侧电加热片(58),后侧人体穴位感应器(52)、后侧振动马达(57)、后侧电加热片(58)分别与控制线路板(7)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穴位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锤击活动件(41)包括有前侧活动件主体(413)、装设于前侧活动件主体(413)前表面的前侧圆球卡板(414),前侧圆球卡板(414)沿着前侧活动件主体(413)前表面延伸,前侧活动件主体(413)、前侧圆球卡板(414)分别为金属件,所述前侧限位挡肩(412)设置于前侧活动件主体(413)的边缘部,所述前侧电加热片(48)、所述前侧振动马达(47)分别装设于前侧活动件主体(413)的后表面;前侧活动件主体(413)的前表面对应各所述前侧按摩圆球(43)分别开设有前侧圆球安装槽(4131),各前侧按摩圆球(43)分别可相对滚动地嵌入至相应的前侧圆球安装槽(4131)
内;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霞卢小芹郭银桂谢晓君霍柳顺刘慧诗朱洁仪黄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