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04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7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及其制备工艺;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再生回填料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回填土是指工程施工中,完成基础等地面以下工程后,再返还填实的土,一般回填在5m以内,可用于民用建筑物、大型基坑和管沟回填等工程。
[0003]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建筑废弃垃圾逐渐增多,建筑废料的再利用,逐渐被人们重视;所以建筑基坑、管沟回填所用的回填土可以采用建筑废料作为其中一种原料,但是建筑废料在破碎过程中容易使得砂石料表面产生微裂缝,并且容易残留部分砂浆物质,从而容易使得到的再生废料具有较大的吸水率;当雨季来临时,较大的吸水率容易使得回填土下沉或产生不均匀沉降,不仅容易使施工建筑产生安全隐患,而且管沟上回填土的沉降流失容易使管沟内管材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影响管沟内管材的使用寿命。
[0004]因此,如何制得一种利用建筑垃圾配制的回填土,使其即使在雨季与雨水相接触时,仍具有不易下沉或沉降的优点,能够应用在地基填充和管沟回填等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制得一种利用建筑垃圾配制的回填土,使其即使在雨季与雨水相接触时,仍具有不易下沉或沉降的优点,能够应用在地基填充和管沟回填等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及其制备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所述回填土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再生回填料35

70份、天然砂石40

80份、粉煤灰4

10份、氧化钙15

40份、填料纤维2

8份、复合填料5

15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回填料、天然砂石、粉煤灰、氧化钙相配合,利用粉煤灰和氧化钙的吸水作用,减少回填土中水分含量,在夯实过程中,配合填料纤维、复合填料较好的填充效果和填充强度,使复合填料能够穿插到回填土内部缝隙中,提高回填土的结构密实度,并且以填料纤维为连接架桥,进一步提高回填土的机械强度;即使雨水对回填土进行冲刷,回填土仍具有较好的结构密实度,使回填土不易产生下沉或沉降,当应用在地基填充或管沟回填时,能够保证地基的安全稳定性,也能够使管沟上方回填土不易流失,保证管沟内管材的使用寿命。
[0008]优选的,所述再生回填料是由废旧混凝土块经破碎、清洗、分级、烘干、疏水改性处理制得。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旧混凝土块经破碎、清洗、分级、烘干后,去除废旧混凝土块表面残留砂浆物料,然后经疏水改性处理,使制得的再生回填料具有较好的疏水作用,避免再生回填料吸水,从而避免再生回填土在雨水作用下产生大幅度沉降。
[0010]优选的,所述再生回填料由质量比为1:0.4

1.2:0.2

1的再生碎石、再生砂和再生
砖粉组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碎石、再生砂、再生砖粉相配合并限定其比例,使得再生回填土具有较好的结构密实度以及较高的机械强度,不仅不易产生沉降,而且能够使地基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力,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填料纤维由重量比为1:0.5

1.5:0.2

0.6的聚丙烯腈纤维、莫来石纤维和热熔EVA液组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腈纤维、莫来石纤维、热熔EVA液相配合,利用热熔EVA液较好的粘结效果,提高填料纤维与再生回填料、复合填料之间的粘结效果,使得填料纤维、复合填料能够粘结在再生回填料表面;并且配合聚丙烯腈纤维、莫来石纤维较好的弹性、柔性,在夯实过程中,复合填料、砂石、再生回填料能够通过挤压纤维实现震动、移动,填充回填土内部孔隙,提高回填土内部结构密实度;同时复合填料能够流通水分,而聚丙烯腈纤维、莫来石纤维能够吸引水分在纤维上导流,当水分进入回填土内部后,利用水分的传递、引流、导流作用,进一步促进雨水向下流出回填土而渗入地下;从而使回填土不易出现大程度下沉、沉降的问题。
[0014]优选的,所述复合填料由质量比为1:0.2

0.8的改性多孔硅胶颗粒和包膜沸石组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多孔硅胶颗粒、包膜沸石、填料纤维相配合,利用多孔硅胶颗粒较好的弹性、回弹性,在回填土夯实过程中,多孔硅胶颗粒通过挤压填料纤维到达纤维与砂石之间的孔隙位置处,而多孔硅胶颗粒填充后回弹能够较好的填充孔隙,并且纤维回弹后,使得纤维、砂石料、多孔硅胶颗粒形成致密的网路结构,进一步提高回填土的密实度,尽量避免雨水使回填土下沉或沉降。
[0016]当雨水进入回填土内部,利用改性多孔硅胶颗粒和沸石的多孔结构,使得水分被多孔硅胶颗粒、沸石孔隙吸引,尽量避免水分与回填土中其他原料相接触,然后利用多孔硅胶颗粒、沸石的吸水可逆性,使多孔硅胶颗粒、沸石的孔隙结构能够实现回填土内水分的流通,促进水分从回填土顶部流至地下;配合填料纤维对水分的导流、引力作用,进一步促进水分流入地下,通过降低雨水在回填土中停留的时间,使得过深基坑或沟壑底部位置的回填土能够实现水分的快速流失,尽量避免回填土出现下沉或沉降的问题;同时利用再生回填料表面较好的疏水作用,进一步避免回填土过度吸水,从而保证回填土在雨水冲洗条件下仍不易出现大程度下沉或沉降的问题。
[0017]优选的,所述改性多孔硅胶颗粒由多孔硅胶颗粒吸附黄连提取物制得。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硅胶颗粒、黄连提取物相配合,随着多孔硅胶颗粒对雨水的吸引,使得多孔硅胶颗粒孔隙中的水分逐渐与黄连提取物相接触,水分逐渐带动黄连提取物在回填土中流动、迁移,利用黄连提取物较好的抑菌效果,使得回填土中不易滋生微生物,从而尽量避免微生物腐蚀管沟内的管材。
[0019]优选的,所述包膜沸石由沸石吸附聚乙烯醇并包覆聚乙烯醇膜制得。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沸石、聚乙烯醇相配合,利用沸石的孔隙结构对聚乙烯醇进行吸附负载,并且采用聚乙烯醇膜对吸附有聚乙烯醇的沸石进行包覆;当雨水与包膜沸石接触后,由于聚乙烯醇膜逐渐溶于水,使得包膜沸石表面的聚乙烯醇膜随水分的浸泡而逐渐被破坏,使得沸石孔隙中负载的聚乙烯醇逐渐与水分接触,利用聚乙烯醇水溶后的粘
结效果,进一步提高包膜沸石与回填土中其他原料的粘结密实度;并且聚乙烯醇水溶液在回填土微缝隙中流通,配合改性多孔硅胶颗粒和沸石的孔隙结构的连通作用以及填料纤维的引流、导流作用,进一步提高回填土内部结构粘结密实度,使回填土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同时,不易出现大程度下沉或沉降问题。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再生回填料与填料纤维混合均匀后,再添加复合填料混合均匀,干燥后,制得初混料;S2、称取天然砂石、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土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再生回填料35

70份、天然砂石40

80份、粉煤灰4

10份、氧化钙15

40份、填料纤维2

8份、复合填料5

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回填料是由废旧混凝土块经破碎、清洗、分级、烘干、疏水改性处理制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回填料由质量比为1:0.4

1.2:0.2

1的再生碎石、再生砂和再生砖粉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纤维由重量比为1:0.5

1.5:0.2

0.6的聚丙烯腈纤维、莫来石纤维和热熔EVA液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由质量比为1:0.2

0.8的改性多孔硅胶颗粒和包膜沸石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再生回填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多孔硅胶颗粒由多孔硅胶颗粒吸附黄连提取物制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泽绪刘青山孙振宇孙泽兵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宝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