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47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鼓框架、显影框架、感光鼓、显影辊和分离件,分离件包括套环部和受力部,套环部可拆卸且相对感光鼓可转动地套设在感光鼓的第一轴端,受力部包括受力面,受力面可接收成像设备的作用力使受力部绕感光鼓转动,受力部开设限位槽,显影框架的第一端壁外凸设置凸台,凸台位于限位槽内,限位槽的推动面可抵接在凸台的联动面上以迫使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联动面限制推动面绕感光鼓在第一方向上转动,限位槽的限位面可抵接在凸台的阻挡面上,阻挡面限制限位面绕感光鼓在第二方向上转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盒能够适配不同种类成像设备,通用性强,工作稳定可靠,并降低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盒


[0001]本技术涉及打印耗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通常具有图像处理单元和显影单元,利用显影单元提供的碳粉等显影剂,为图像处理单元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在纸张等介质上形成可见图像。其中碳粉作为消耗品,需要不断地向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补充,一般采用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显影单元的具有容纳一定量碳粉的处理盒向显影单元提供碳粉。
[0003]参见图1,现有一种处理盒1包括鼓框架11、显影框架12、感光鼓13和显影辊14,感光鼓13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支承于鼓框架11的两端壁之间,显影辊14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显影框架12的两端壁之间,且显影框架12相对鼓框架11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转动。在接触位置,显影辊14与感光鼓13相接触;在间隔位置,显影辊14与感光鼓13分离。其中,现有处理盒1的显影框架12凸出设置有受力部15,受力部15用于接收成像设备提供的使显影框架12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间隔位置的力F,从而使得显影框架12相对鼓框架11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间隔位置,以使得显影辊14与感光鼓13处于分离状态,从而成像设备能够对感光鼓13上的余粉进行清洁,进而提升打印质量。
[0004]但是,现有部分成像设备不具有对感光鼓13进行余粉清洁的功能,则现有处理盒1的显影框架12上的受力部15会与此类成像设备的内部结构造成干涉,无法适配安装到此类成像设备内,从而限制了适配现有处理盒1的成像设备种类。此外,为了适配不具有对感光鼓13进行余粉清洁功能的成像设备,则需要额外增加一套注塑模具进行生产不具有受力部15的显影框架12,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配不同种类成像设备、通用性强、工作稳定可靠且降低生产成本的处理盒。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处理盒包括鼓框架、显影框架、感光鼓、显影辊和分离件,感光鼓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支承于鼓框架的两端壁之间,显影辊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显影框架的两端壁之间,且显影框架相对鼓框架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转动,在接触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在间隔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分离件包括相连接的套环部和受力部,套环部可拆卸且相对感光鼓可转动地套设在感光鼓的第一轴端上,受力部包括受力面,受力面可接收成像设备的作用力使受力部绕感光鼓转动,受力部还开设有限位槽,显影框架的第一端壁外凸设置有凸台,凸台位于限位槽内,限位槽的推动面可抵接在凸台的联动面上以迫使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且联动面限制推动面绕感光鼓在第一方向上转动,限位槽的限位面可抵接在凸台的阻挡面上,且阻挡面限制限位面绕感光鼓在第二方向
上转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设置。
[0007]本技术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后,成像设备在正常打印状态下,处理盒的显影框架相对鼓框架在接触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此时分离件中的受力部的受力面没有接收到成像设备的作用力,由于分离件中的套环部相对感光鼓可转动地套设在感光鼓的第一轴端上,从而分离件的套环部不会对感光鼓的旋转工作造成影响,储存在显影框架的粉仓内的碳粉从显影辊上稳定地转移到感光鼓上,进而在打印纸上实现一系列曝光、显影、转印等激光打印,使得处理盒的工作稳定可靠。
[0008]当成像设备需要清洁感光鼓时,成像设备的清洁单元对处理盒的受力部的受力面施加作用力,随着受力部的受力面接收到成像设备的作用力使得分离件的受力部绕感光鼓转动,则受力部中的限位槽的推动面抵接在显影框架中的凸台的联动面上以迫使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从而成像设备能够对感光鼓上的余粉进行清洁,进而提升打印质量。
[0009]由于本技术处理盒的分离件的套环部可拆卸地套设在感光鼓的第一轴端上,当本技术处理盒需要适配具有对感光鼓进行余粉清洁功能的成像设备时,则将分离件的套环部套设在感光鼓的第一轴端上,且使得显影框架的凸台位于分离件中的受力部的限位槽内,使得凸台的联动面限制限位槽的推动面绕感光鼓在第一方向上转动,并使得凸台的阻挡面限制限位槽的限位面绕感光鼓在第二方向上转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设置,从而在感光鼓的周向上将分离件的受力部稳定限制在显影框架的第一端壁上,从而在受力部的受力面接收成像设备的作用力使受力部绕感光鼓转动时,使得限位槽的推动面能够稳定抵接在凸台的联动面上以迫使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从而确保分离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具有分离件的处理盒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当本技术处理盒需要适配不具有对感光鼓进行余粉清洁功能的成像设备时,则将处理盒上的分离件拆卸下来,即将不具有分离件的处理盒适配至不具有对感光鼓进行余粉清洁功能的成像设备内,相对现有处理盒需要额外增加一套注塑模具进行生产不具有受力部的显影框架,本技术处理盒不需要额外增加一套注塑模具进行生产显影框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0010]因此,本技术处理盒能够根据不同种类成像设备的需求进行拆装分离件,使得处理盒能够适配不同种类成像设备,通用性强,且工作稳定可靠,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受力部在感光鼓的轴向上的第一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和/或,受力部在感光鼓的轴向上的第二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鼓框架和显影框架之间抵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可迫使显影框架从间隔位置转动至接触位置,第一弹簧在感光鼓的轴向上远离分离件地靠近感光鼓的第二轴端设置,且第一弹簧在垂直于感光鼓的轴向上远离感光鼓地位于鼓框架的顶部。
[00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鼓框架的顶部朝向显影框架凸出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在感光鼓的轴向上靠近第一弹簧设置,显影框架的顶部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凸起可插入定位槽内。
[00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鼓框架在垂直于感光鼓的轴向上远离显影框架的外侧面贯穿开设有出粉口,出粉口与鼓框架的废粉仓相连通;和/或,显影框架在垂直于显影辊的轴向上远离显影辊的顶端面开设有加粉口,加粉口与显影框架的粉仓相连通。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处理盒还包括充电辊、两个支撑架和两个第二弹簧,充电辊包括芯轴和套接在芯轴上的橡胶层,橡胶层与感光鼓相接触,芯轴的一轴向端可旋转地保持在一个支撑架的开口内,鼓框架的两端壁分别开设有保持槽,一个支撑架在芯轴的径向上可移动地位于一个保持槽内,且一个第二弹簧位于一个保持槽内并迫使支撑架在芯轴的径向上朝向感光鼓移动。
[001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处理盒还包括第一驱动头、送粉辊、送粉齿轮、显影齿轮和显影驱动组件,第一驱动头和显影驱动组件位于处理盒的同一侧,第一驱动头安装在感光鼓的第一轴端上,第一驱动头可旋转地支承于鼓框架的第一端壁上,且第一驱动头的外端面凸出设置有第一联结部,第一联结部用于接收成像设备的鼓旋转力,套环部可拆卸且相对感光鼓可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所述处理盒包括鼓框架、显影框架、感光鼓和显影辊,所述感光鼓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鼓框架的两端壁之间,所述显影辊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显影框架的两端壁之间,且所述显影框架相对所述鼓框架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相接触,在所述间隔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分离件,所述分离件包括相连接的套环部和受力部,所述套环部可拆卸且相对所述感光鼓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感光鼓的第一轴端上,所述受力部包括受力面,所述受力面可接收所述成像设备的作用力使所述受力部绕所述感光鼓转动;所述受力部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显影框架的第一端壁外凸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推动面可抵接在所述凸台的联动面上以迫使所述显影框架从所述接触位置转动至所述间隔位置,且所述联动面限制所述推动面绕所述感光鼓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所述限位槽的限位面可抵接在所述凸台的阻挡面上,且所述阻挡面限制所述限位面绕所述感光鼓在第二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的第一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和/或,所述受力部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的第二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框架之间抵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可迫使所述显影框架从所述间隔位置转动至所述接触位置;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远离所述分离件地靠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轴端设置,且所述第一弹簧在垂直于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远离所述感光鼓地位于所述鼓框架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框架的顶部朝向所述显影框架凸出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靠近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所述显影框架的顶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可插入所述定位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框架在垂直于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远离所述显影框架的外侧面贯穿开设有出粉口,所述出粉口与所述鼓框架的废粉仓相连通;和/或,所述显影框架在垂直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上远离所述显影辊的顶端面开设有加粉口,所述加粉口与所述显影框架的粉仓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充电辊、两个支撑架和两个第二弹簧,所述充电辊包括芯轴和套接在所述芯轴上的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所述感光鼓相接触;所述芯轴的一轴向端可旋转地保持在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开口内,所述鼓框架的两端壁分别开设有保持槽,一个所述支撑架在所述芯轴的径向上可移动地位于一个所述保持槽内,且一个所述第二弹簧位于一个所述保持槽内并迫使所述支撑架在所述芯轴的径向上朝向所述感光鼓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驱动头、送粉辊、送粉齿轮、显影齿轮和显影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头和所述显影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处理盒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驱动头安装在所述感光鼓的第一轴端上,所述第一驱动头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祖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佳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