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445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9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包含蒸汽发电系统和锅炉,还包含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蒸汽发电系统的高压加热器的出水口与锅炉的省煤器入口相连,锅炉的过热器的出口与蒸汽发电系统的汽轮机高压缸入口相连;锅炉的末级过热器的一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高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锅炉的末级再热器的二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低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锅炉的低温再热器的二次气进口与高压透平的一次气出口相连,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温回热器的给气出口与锅炉的低温过热器的进气口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够实现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梯级利用。量的梯级利用。量的梯级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蒸汽朗肯循环为基础的传统火力发电系统成熟稳定,锅炉对燃料燃烧释放热量利用率高,但在现有参数和材料技术水平下受到朗肯循环构型限制,蒸汽发电效率很难进一步突破。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新型动力循环由于工质物性与循环特性匹配好,在保持与蒸汽循环同等工质参数下能够实现更高的发电效率,但存在锅炉余热利用难、燃料燃烧释放热量利用率低等问题。
[0003]综上,上述系统单独投用作为发电系统,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燃料燃烧产生热量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
[0005]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包含蒸汽发电系统和锅炉,还包含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蒸汽发电系统的高压加热器的出水口与锅炉的省煤器入口相连,锅炉的过热器的出口与蒸汽发电系统的汽轮机高压缸入口相连;锅炉的末级过热器的一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高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锅炉的末级再热器的二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低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锅炉的低温再热器的二次气进口与高压透平的一次气出口相连,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温回热器的给气出口与锅炉的低温过热器的进气口相连。
[0006]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7]本专利技术建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发电系统共用一台锅炉作为热源,适用于双工质循环的锅炉设计上同时布置水工质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受热面,两种工质加热到额定参数后进入各自发电系统发电。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梯级利用,利用两个循环各自特点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该系统既可以新建也可以从节约设备投资的角度,利用已有机组的设备设施改造,直接节省水处理设备和汽轮发电机组设备投资。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火力发电系统示意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火力发电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包含蒸汽发电系统C和锅炉E,还包含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D;蒸汽发电系统C的高压加热器18的出水口与锅炉E的省煤器入口相连,锅炉的过热器的出口与蒸汽发电系统的汽轮机高压缸13入口相连;锅炉E的末级过热器的一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D的高压透平20的入口相连,锅炉E的末级再热器的二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D的低压透平21的入口相连,锅炉E的低温再热器的二次气进口与高压透平20的一次气出口相连,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D的高温回热器25的给气出口与锅炉E的低温过热器的进气口相连。
[0012]进一步地,如图1

图2所示,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D的发电机27与高压透平20相连,高压透平20与低压透平21相连,低压透平21与再压缩机22相连,再压缩机22与主压缩机24相连,主压缩机24与冷却器23相连,低压透平21与高温回热器25相连,冷却器23与低温回热器26相连。
[0013]本实施方式结合在高参数区超临界二氧化碳效率高而低参数区蒸汽发电效率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发电方案,实现蒸汽发电朗肯循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布雷顿循环耦合。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条件下大容量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设计困难,减少了锅炉对昂贵金属材料用量,同时通过选择性地在锅炉内布置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效传热受热面,大幅降低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加热阻力损失,提高了布雷顿循环效率。另一方面,仍然可以利用蒸汽锅炉对排烟余热进行有效的利用,弥补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这方面的不足。
[0014]通常,蒸汽发电系统C的发电机C19与低压缸14相连,汽轮机低压缸14与汽轮机高压缸13相连,汽轮机高压缸13与高压加热器18相连,高压加热器18与除氧器17相连,除氧器17通过给水泵28与高压加热器18相连,除氧器17与低压加热器16相连,凝汽器15与低压加热器16相连,同时,凝汽器15通过凝结水泵29与低压加热器16相连。
[0015]基于上述内容,下面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说明:
[0016]实施例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D为一次再热系统,水工质的蒸汽发电系统C为无再热系统,两个系统共用一台π型布置锅炉,如图1所示。
[0017]所述锅炉包含前烟道省煤器A1、后烟道省煤器A2、前烟道过热器A3、后烟道过热器A4、炉膛内墙式过热器A5、低温再热器A7、低温过热器A6、分隔屏式过热器A8、屏式过热器A9、末级再热器A10和末级过热器A11;
[0018]蒸汽发电系统的高压加热器18的出水口分别与锅炉的前烟道省煤器A1和后烟道省煤器A2入口相连,前烟道省煤器A1和后烟道省煤器A2的出口分别经锅炉炉膛水冷壁与前烟道过热器A3和后烟道过热器A4相连,前烟道过热器A3和后烟道过热器A4的蒸汽出口分别通过炉膛内墙式过热器A5与蒸汽发电系统的汽轮机高压缸13相连,低温再热器A6和低温过热器A7的出口分别与末级再热器A10和分隔屏式过热器A8相连,分隔屏式过热器A8与屏式过热器A9相连,屏式过热器A9与末级过热器A11相连,末级过热器A11的一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高压透平20的入口相连,末级再热器A10的二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低压透平21的入口相连,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温回热器25的给气出口与锅炉的低温过热器A7的进气口相连,锅炉的低温再热器A6的二次气进口与高压透平20的二
次气出口相连。
[0019]对于水工质流程:锅炉给水经过并联的前烟道省煤器A1和后烟道省煤器A2预热后,欠饱和水进入锅炉水冷壁进行相变并成为微过热蒸汽,此后进入并联的前烟道过热器A3和后烟道过热器A4加热成过热蒸汽,再通过炉膛内墙式过热器A5进一步提高过热度后进入汽轮机高压缸13做功,汽轮机高压缸13的缸体中间有抽气口抽出部分蒸汽进入高压加热器18壳侧加热给水,其余排气小部分汽流进入除氧器17大部分进入汽轮机低压缸14继续做功。进入汽轮机低压缸14的蒸汽在离开前有部分抽气进入低压加热器16壳侧加热凝结水,其余进入凝汽器15凝结成水。凝结水经过凝结水泵29升压后依次通过低压加热器16管侧、除氧器17,再进一步通过给水泵28升压、高压加热器18管侧升温返回锅炉。
[0020]对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程:锅炉给气经低温过热器A6进行初步加热,然后经过分隔屏式过热器A8、屏式过热器A9进一步加热,最后在末级过热器A11加热到一次气出口额定气温;一次气出口气流经过高压透平20做功,排气进入再热过程,冷再热气经过低温再热器A7进行初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包含蒸汽发电系统(C)和锅炉(E),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D);蒸汽发电系统(C)的高压加热器的出水口与锅炉(E)的省煤器入口相连,锅炉(E)的过热器的出口与蒸汽发电系统的汽轮机高压缸入口相连;锅炉(E)的末级过热器的一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高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锅炉(E)的末级再热器的二次气出口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低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锅炉(E)的低温再热器(6)的二次气进口与高压透平(20)的一次气出口相连,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温回热器(25)的给气出口与锅炉(E)的低温过热器的进气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D)的发电机(27)与高压透平(20)相连,高压透平(20)与低压透平(21)相连,低压透平(21)与再压缩机(22)相连,再压缩机(22)与主压缩机(24)相连,主压缩机(24)与冷却器(23)相连,低压透平(21)与高温回热器(25)相连,冷却器(23)与低温回热器(26)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为π型布置锅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双工质循环的火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包含前烟道省煤器A(1)、后烟道省煤器A(2)、前烟道过热器A(3)、后烟道过热器A(4)、炉膛内墙式过热器A(5)、低温再热器A(6)、低温过热器A(7)、分隔屏式过热器A(8)、屏式过热器A(9)、末级再热器A(10)和末级过热器A(11);蒸汽发电系统的高压加热器(18)的出水口分别与锅炉的前烟道省煤器A(1)和后烟道省煤器A(2)入口相连,前烟道省煤器A(1)和后烟道省煤器A(2)的出口分别经锅炉炉膛水冷壁与前烟道过热器A(3)和后烟道过热器A(4)相连,前烟道过热器A(3)和后烟道过热器A(4)的蒸汽出口分别通过炉膛内墙式过热器A(5)与蒸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苏宏亮程义黄莺张虔王兆民孙嘉欣魏力民郝维勋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