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小型准直镜及其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05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小型准直镜及其成像装置,所述超小型准直镜包括:透镜及位于所述透镜外侧的承靠部件,所述承靠部件与透镜一体成型。其中,所述透镜的总长L,所述透镜的最大外径ΦD,所述透镜的最大出射孔径ΦS1,所述透镜的最大入射孔径ΦS2及所述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满足:2.0<L/ΦD+(ΦS1+ΦS2)/CT<4.0。采用透镜与透镜外侧承靠一体的形式缩小整体镜头的尺寸,在不影响准直镜投射质量的前提下,可实现镜头整体超小的效果,迎合智能终端市场对于镜头小型化的需求。终端市场对于镜头小型化的需求。终端市场对于镜头小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小型准直镜及其成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学成像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超小型准直镜及其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和制造能力的不断进步,人们日常生活、娱乐、工作中的智能终端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以及工作带来了很多乐趣,成为当今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许多的智能终端产品里,准直镜镜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向外部投射图像,并结合内部处理器等元件为用户展现光学影像信息。
[0003]对于用于智能终端产品上的准直镜,除了要满足光学需求,还需有稳定的结构满足使用环境的强度需求,且尺寸较小满足市场对成像装置小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超小型准直镜及其成像装置。本技术超小型准直镜及其成像装置用于智能终端产品上,在不影响准直镜投射质量的前提下,可实现镜头整体超小的效果,迎合智能终端产品市场对于镜头小型化的需求。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小型准直镜,所述超小型准直镜包括:透镜及位于所述透镜外侧的承靠部件,所述承靠部件与透镜一体成型;其中,所述透镜的总长L,所述透镜的最大外径ΦD,所述透镜的最大出射孔径ΦS1,所述透镜的最大入射孔径ΦS2及所述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满足:2.0<L/ΦD+(ΦS1+Φ S2)/CT<4.0。
[0006]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承靠部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形成注胶口的切边。
[0007]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承靠部件包括第一承靠部和第二承靠部;其中,所述透镜的最大出射孔径ΦS1,所述透镜的最大入射孔径ΦS2,位于出射端的第一承靠部的外端面至所述透镜的出射面位于光轴上的距离L1以及位于入射端的第二承靠部的外端面至所述透镜的入射面位于光轴上的距离L2满足:2.0≦(ΦS1+ΦS2)/(L2

L1)≦5.5。
[0008]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镜头的总长L,所述透镜的最大入射孔径ΦS2,所述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满足:3.0≦L/CT

L/ΦS2≦5.5。
[0009]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位于入射端的第二承靠部的外端面至所述透镜的入射面位于光轴上的距离L2以及所述第二承靠部的最大内径Φd2满足:1.0≦Φd2/L2≦3.1。
[0010]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承靠部的最大内径Φd2以及所述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满足:1.4≦Φd2/CT≦2.0。
[001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镜头的总长L,所述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位于入射端的第二承靠部的外端面至所述透镜的入射面位于光轴上的距离L2满足:0.5≦(L

CT)/L2≦1.5。
[001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位于出射端的第一承靠部的外端面至所述透镜的出射面位于光轴上的距离L1以及位于入射端的第二承靠部的外端面至所述透镜的入射面位于光轴上的距离L2满足:2.0≦ L2/L1≦9.0。
[001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一片所述的超小型准直镜;以及,一个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超小型准直镜的入射端。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的超小型准直镜采用透镜与透镜外侧承靠一体的形式缩小整体镜头的尺寸,在不影响准直镜投射质量的前提下,可实现镜头整体超小的效果,迎合智能终端产品市场对于镜头小型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中超小型准直镜的俯视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超小型准直镜的截面图。
[0019]图3为图2的标记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2中超小型准直镜的截面图。
[0021]图5为图4的标记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3中超小型准直镜的截面图。
[0023]图7为图6的标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0026]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0027]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
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0029]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0031]示例型实施方式
[0032]本示例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超小型准直镜,所述超小型准直镜包括:透镜及位于所述透镜外侧的承靠部件,所述承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小型准直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小型准直镜包括:透镜及位于所述透镜外侧的承靠部件,所述承靠部件与透镜一体成型;其中,所述透镜的总长L,所述透镜的最大外径ΦD,所述透镜的最大出射孔径ΦS1,所述透镜的最大入射孔径ΦS2及所述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满足:2.0<L/ΦD+(ΦS1+ΦS2)/CT<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准直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部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形成注胶口的切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准直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部件包括第一承靠部和第二承靠部;其中,所述透镜的最大出射孔径ΦS1,所述透镜的最大入射孔径ΦS2,位于出射端的第一承靠部的外端面至所述透镜的出射面位于光轴上的距离L1以及位于入射端的第二承靠部的外端面至所述透镜的入射面位于光轴上的距离L2满足:2.0≦(ΦS1+ΦS2)/(L2

L1)≦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准直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小型准直镜的总长L,所述透镜的最大入射孔径ΦS2,所述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满足:3.0≦L/C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梓轩唐大维励维芳金银芳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