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384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包括传输管道本体,所述传输管道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接于内管的外部,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水腔,所述传输管道本体的正下方设置有水盒,所述水盒的顶端左侧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插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水盒的内部下端,所述水泵的输出端插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腔相连通,所述水盒的顶端右侧固定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水腔相连通,所述水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热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热丝可以对水盒的水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水泵将热水输入到水腔内,通过连接管实现一个热水循环,进而对传输管道进行保温,加热均匀,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紫外线吸收剂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

技术介绍

[0002]紫外线吸收剂是一种性能卓越的高效防老化助剂,能吸收240

340nm的紫外光(在270

330nm吸收尤为强烈),具有色浅、无毒、相容性好、迁移性小、易于加工等特点。它对聚合物有最大的保护作用,并有助于减少色泽,同时延缓泛黄和阻滞物理性能损失。它广泛用于PE、PVC、PP、PS、PC、有机玻璃、丙纶纤维和乙烯醋酸乙烯酯等方面。
[0003]在紫外线吸收剂的生产过程中,反应釜中合成的紫外线吸收剂需要用传输管道输送到下一工序进行提纯,得到终产品。但是,由于紫外线吸收剂的熔点为48~49℃,在温度较低时,容易固化而将传输管道堵塞。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在传输管道外加装电加热带的方法,对传输管道进行加热保温。但是,化工厂往往存在大量的有机物,空气中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有机蒸汽,某些有机蒸汽与电加热带接触时容易燃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包括传输管道本体,所述传输管道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接于内管的外部,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水腔,所述传输管道本体的正下方设置有水盒,所述水盒的顶端左侧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插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水盒的内部下端,所述水泵的输出端插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腔相连通,所述水盒的顶端右侧固定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水腔相连通,所述水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热丝。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水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热丝通过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内管的外部涂覆设置有防腐层。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等距离分布的连接柱。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管的外部套接有保温层。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保温层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温层与保护层之间填充有海绵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用于双层保温传输管道,通过设置有水盒,在水盒内设有清水,电热丝可以对
水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水泵将热水输入到水腔内,通过连接管实现一个热水循环,进而对传输管道进行保温,采用水浴加热,加热均匀,安全性好。
[0014]2、该用于双层保温传输管道,通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内部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控制器就会断开电热丝,温度低时启动电热丝,这样可以使水保持一个恒温,比较节能。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的传输管道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水盒;2、连接管;3、外管;4、内管;5、水泵;6、连接柱;7、电热丝;8、温度传感器;9、保温层;10、海绵层;11、保护层;12、防腐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3]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包括传输管道本体,传输管道本体包括内管4和外管3,外管3套接于内管4的外部,内管4和外管3之间形成水腔,传输管道本体的正下方设置有水盒1,水盒1内设有清水,水盒1的顶端左侧固定设置有水泵5,水泵5的输入端插接有进水管,进水管延伸至水盒1的内部下端,水泵5的输出端插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水腔相连通,即水泵5可以将水盒1内的水抽出进而输送到水腔内,水盒1的顶端右侧固定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2,水腔内的水会从连接管2在流回到水盒1内,实现一个水的循环流动,连接管2与水腔相连通,水盒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热丝7,其可以对水盒1内的水进行加热。
[0024]本技术中,水盒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和电热丝7通过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水盒1内部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控制器就会断开电热丝7,温度低时启动电热丝7,这样可以使水保持一个恒温,比较节能,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申请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申请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25]本技术中,内管4的外部涂覆设置有防腐层12,防腐层是一种防腐漆,为环氧防腐漆或者聚氨酯防腐漆。
[0026]本技术中,内管4和外管3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等距离分布的连接柱6,提高外管3连接的稳定性,且抗压能力好。
[0027]本技术中,外管3的外部套接有保温层9,其材质为玻璃纤维棉。
[0028]本技术中,保温层9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层11,其材质为橡胶,保温层9与保护层11之间填充有海绵层10,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管道的防撞击能力。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30]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水盒1内设有清水,启动开关,电热丝7对水盒1内的水进行加热,水泵5可以将水盒1内的水抽出进而输送到水腔内,水腔内的水会从连接管2在流回到水盒1内,实现一个水的循环流动,这样被加热的热水就会对传输管道进行加热,使紫外线吸收剂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固化,采用水浴加热,加热均匀,且安全性好。
[003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包括传输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道本体包括内管(4)和外管(3),所述外管(3)套接于内管(4)的外部,所述内管(4)和外管(3)之间形成水腔,所述传输管道本体的正下方设置有水盒(1),所述水盒(1)的顶端左侧固定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的输入端插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水盒(1)的内部下端,所述水泵(5)的输出端插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腔相连通,所述水盒(1)的顶端右侧固定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与水腔相连通,所述水盒(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热丝(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君正潘从平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和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