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3448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4
本公开涉及茶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待检测茶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根据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待检测茶叶进行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得到光谱定性结果;将所述待检测茶叶置入微波加热设备进行微波加热;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在线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与所述光谱定性结果进行比对;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继续或停止进行微波加热。本公开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待检测茶叶的微波加热进程,使得在高沸点芳香物质已经析出的情况下停止继续微波作用,使得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快速且准确。快速且准确。快速且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和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茶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酸类、酚类和过氧化物类等具有挥发性的物质,也是茶香的来源。有些是低沸点芳香物质,有些是高沸点芳香物质,一般情况下茶叶的发酵程度不同,得到的香型也会不同,而且发酵程度越足,高沸点芳香物质越多。但是并不是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越多越好,而是跟挥发性物质中的组成有关,醇类例如香叶醇一般会具有玫瑰花香气,而醛类如低级醛类具有强烈刺鼻气味,会影响到茶香的品质。因此,在进行茶叶品质评估时通常会对茶叶挥发性物质进行审评,而人工审评的方式效率低、主观性强,已经逐渐被现有的一些检测方法替代。
[0003]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采用近红外方法对茶叶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或者半定量检测,如电子鼻(气味分析系统),能够实现检测茶叶香气与品种;再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也提出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实时采集鉴定方法和装置(公开号,CN110618213A),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热脱附后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鉴定,分析出气体成分。然而,上述方式都是建立在挥发性气体全部析出并收集到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检测过程漫长而且繁杂,现有技术中也出现过超声、微波加速茶叶挥发性物质析出的手段,然而也需要控制相应的超声或微波手段的持续使用,以免将不易挥发的物质激发成易挥发性物质而使得检测数据失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一种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和系统,实现通过对待检测茶叶的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再根据气相色谱质谱的在线分析得到的光谱定性结果进行比对,进而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待检测茶叶的微波加热进程,使得在高沸点芳香物质已经析出的情况下停止继续微波作用,使得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快速且准确。本公开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待检测茶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根据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待检测茶叶进行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得到光谱定性结果;将所述待检测茶叶置入微波加热设备进行微波加热;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在线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与所述光谱定性结果进行比对;如果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未完全出现光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则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继续进行微波加热;
如果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完全出现了光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则控制微波加热设备停止微波加热,继续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量结果。
[0005]较佳地,继续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量结果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取出所述微波加热设备中的茶汤;将所述茶汤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或者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获取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0006]较佳地,如果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未完全出现光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则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继续进行微波加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读取色谱质谱定性结果和光谱定性结果;将所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和光谱定性结果进行比对,如果光谱定性结果中的某一组成未出现在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则生成未完全出现的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未完全出现的比对结果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继续加热。
[0007]较佳地,将所述待检测茶叶置入微波加热设备进行微波加热包括如下步骤:将称量后的待检测茶叶置于样品瓶中;将所述样品瓶内加入固定量的水,盖上具有通气管的样品瓶瓶塞,将所述样品瓶置入微波加热设备进行微波加热。
[0008]较佳地,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在线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通气管插入气相色谱质谱设备的进样口;将采集到的色谱图中的每个峰与标准光谱库进行匹配得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
[0009]较佳地,将采集到的色谱图中的每个峰与标准光谱库进行匹配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进行匹配后的匹配度进行统计,将匹配度大于75%的所述标准光谱库对应的挥发性物质作为色谱质谱定性结果。
[0010]较佳地,获取待检测茶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检测茶叶进行研磨压制成饼状样品;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所述饼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
[0011]较佳地,根据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待检测茶叶进行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得到光谱定性结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近红外光谱仪配套的光谱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定性分析。
[0012]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系统,包括:近红外光谱仪,用于获取待检测茶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根据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待检测茶叶进行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得到光谱定性结果;样品瓶,用于作为待检测茶叶的微波加热容器,并将抽取出的挥发性物质输送到气相色谱质谱设备;
微波加热设备,用于对所述样品瓶进行可控的微波加热;气相色谱质谱设备,用于接收样品瓶传输过来的挥发性物质,并对所述挥发性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在线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计算机,用于获取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与光谱定性结果,并将两者进行比对;如果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未完全出现光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则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继续进行微波加热;如果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完全出现了光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则控制微波加热设备停止微波加热,继续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量结果。
[0013]较佳地,所述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系统还包括研磨设备和压制设备,所述研磨设备用于将所述待检测茶叶研磨成粉末;所述压制设备用于将所述粉末压制成饼状样品。
[0014]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实现通过对待检测茶叶的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再根据气相色谱质谱的在线分析得到的光谱定性结果进行比对,进而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待检测茶叶的微波加热进程,使得在高沸点芳香物质已经析出的情况下停止继续微波作用,进而使得挥发性物质的检测快速且准确。另外,在挥发性物质挥发完全后,继续抽取挥发性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分析,实现了在线分析,使得挥发性物质的检测数据更为可信;而且,还可以将茶汤用于水浸出物的检测,实现了水浸出物和挥发性物质的同时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流程图;图2为获取待检测茶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步骤流程图;图3为待检测茶叶近红外光谱数据的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的步骤流程图;图4为将所述待检测茶叶置入微波加热设备进行微波加热的步骤流程图;图5为步骤S40的流程图;图6为实现水溶性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流程图;图7为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待检测茶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根据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待检测茶叶进行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得到光谱定性结果;将所述待检测茶叶置入微波加热设备进行微波加热;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在线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与所述光谱定性结果进行比对;如果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未完全出现光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则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继续进行微波加热;如果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完全出现了光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则控制微波加热设备停止微波加热,继续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量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继续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量结果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取出所述微波加热设备中的茶汤;将所述茶汤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或者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获取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未完全出现光谱定性结果中的物质组成,则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继续进行微波加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读取色谱质谱定性结果和光谱定性结果;将所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和光谱定性结果进行比对,如果光谱定性结果中的某一组成未出现在色谱质谱定性结果中,则生成未完全出现的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未完全出现的比对结果控制微波加热设备继续加热。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待检测茶叶置入微波加热设备进行微波加热包括如下步骤:将称量后的待检测茶叶置于样品瓶中;将所述样品瓶内加入固定量的水,盖上具有通气管的样品瓶瓶塞,将所述样品瓶置入微波加热设备进行微波加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抽取挥发性物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的在线分析得到色谱质谱定性结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通气管插入气相色谱质谱设备的进样口;将采集到的色谱图中的每个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伙水朱鸿达陈自猷吴芸芸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