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319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0
内窥镜(1)具有:操作部(3),其设置于插入部(2)的基端侧;钳子用接头(28),其具有供处置器具插入的处置器具插入口(28a),该钳子用接头(28)以通过处置器具插入口(28a)的中心轴(O2)的轴向与插入部(2)的轴向不同的方式设置于操作部(3);软性的通道管(15),其在操作部(3)的内部以从插入部(2)的基端朝向钳子用接头(28)弯曲的状态延展,并通过插入而与钳子用接头(28)连接;以及引导壁(47),其设置于操作部(3)的内部,通过与通道管(15)的抵接而能够与通道管(15)的弯曲的外侧接触。与通道管(15)的弯曲的外侧接触。与通道管(15)的弯曲的外侧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用于进行处置器具的贯插、送气或送水等的通道管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内窥镜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利用。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成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并且,内窥镜具有贯插于插入部中的通道管,能够使用贯插于通道管内的处置器具进行各种处置、进行通过通道管的送气、送水等。
[0003]这样的通道管的基端侧与设置于操作部的钳子用接头等筒状部件连接。该情况下,一般钳子用接头等的中心轴的轴向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中心轴的轴向不同,因此,通道管在操作部的内部以弯曲的状态配置。
[0004]因此,在从钳子用接头等插入处置器具等时,有时会有规定的按压力作用于通道管的弯曲的部分的内壁。为了防止通道管因这样的按压力而从钳子用接头等脱落,一般情况下,通道管通过粘接等而与钳子用接头等连接。
[0005]并且,例如,在日本专利5711433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设置于第一主体部的筒状部件(接头部)与外装于该筒状部件的第二主体部之间夹入管的基端,并且在管与筒状部件之间夹装O形圈,由此,确保水密性以及气密性,并且将管牢固地与筒状部件连接。
[0006]然而,为了确保处置器具等的插入性,通道管由聚四氟乙烯等滑动性高的材质构成。因此,在将通道管粘接于钳子用接头等时,需要进行用于提高粘接性的蚀刻处理等,可能使作业性复杂化。另外,如上述的日本专利5711433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设置第二主体部等外装部件可能导致构造的复杂化。
[000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和简单的作业性将通道管的基端侧可靠地与接头等筒状部件连接的内窥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内窥镜具有:操作部,其设置于插入部的基端侧;筒状部件,其具有供处置器具插入的开口部,该筒状部件以通过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轴的轴向与所述插入部的轴向不同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操作部;软性的通道管,其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部以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朝向所述筒状部件弯曲的状态延展,并通过插入于所述筒状部件而与所述筒状部件连接;以及辅助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的内部,能够与所述通道管的弯曲的外侧接触。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内窥镜的左侧视图。
[0011]图2是表示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2]图3是表示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4是表示推入处置器具的力的分力的说明图。
[0014]图5涉及第一变形例,是表示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5]图6涉及第二变形例,是表示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6]图7同上,是表示贯插于引导管中的通道管的立体图。
[0017]图8涉及第三变形例,是表示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8]图9同上,是表示支承于引导片的通道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附图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内窥镜的侧视图。
[0020]图1所示的内窥镜1例如是适合于肾盂、输尿管等的观察及处置的内窥镜,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不以再利用为前提的一次性内窥镜。该内窥镜1具备以下部分而构成主要部分:插入到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2;以及隔着防折部4连接设置在插入部2的长度轴(中心轴)O1的基端侧的操作部3。
[0021]插入部2从沿着长度轴O1的方向的前端侧起依次具备前端部10、弯曲部11以及挠性管部12而构成主要部分。
[0022]在前端部10的内部例如设置有与信号线连接的摄像单元、向被检体照射由光导束传输的照明光的照明光学系统(均未图示)等。
[0023]并且,在前端部10设置有与后述的通道管15(参照图2、3)的前端连接的通道开口部10a。
[0024]弯曲部11构成为,伴随着设置于操作部3的后述的弯曲操作杆25的操作,例如在上下左右这4个方向上弯曲自如。
[0025]挠性管部12由具有挠性的管状的部件构成。
[0026]操作部3例如具有在插入部2的长度轴O1方向上呈长条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20,从该操作部3的中途到基端侧的区域被设定为用于供使用者等把持操作部3的把持部21。
[0027]另外,在操作部3的基端设置有弯曲操作杆25。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操作杆25例如是操纵杆型的操作杆,弯曲操作杆25构成为,从以前端侧(插入部2侧)朝向下侧的方式把持着把持部21的使用者观察,能够在包括前后左右方向的所有方向上倾动。并且,使用者等例如能够通过把持着把持部21的手的拇指对弯曲操作杆25进行倾动操作。另外,为了与弯曲操作杆25的倾动联动地使弯曲部11进行弯曲动作,弯曲操作杆25例如与从插入部2向操作部3的内部延展的4根弯曲操作线(未图示)连接,但这些结构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0028]另外,在比把持部21靠前端侧的位置,在操作部3的正面侧设置有侧视形状呈大致三角形的前侧突起部22。供来自插入部2的信号线、光导束等贯插的通用缆线26从该前侧突起部22的下表面延伸。更具体而言,在前侧突起部22的画面侧保持有防折部27,通用缆线26贯通该防折部27而向斜下方延展。
[0029]并且,在比把持部21靠前端侧的位置,在操作部3的背面侧设置有侧视形状呈大致三角形的后侧突起部23。作为筒状部件的钳子用接头28从该后侧突起部23的上表面突出。即,为了确保使用者等用与把持着把持部21的手相反侧的手插入处置器具时的良好的插入
性,本实施方式的钳子用接头28从后侧突起部23的上表面向斜上方突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钳子用接头28被设定为,通过作为开口部的处置器具贯插口28a的中心轴O2与插入部2的中心轴O1的轴向不同(即,在操作部3的内部,中心轴O2与中心轴O1交叉)。
[0030]在操作部3的内部,钳子用接头28与从插入部2延展的通道管15连接。在此,为了提高处置器具等的贯插性,通道管15由聚四氟乙烯等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
[0031]接着,参照图2、3对操作部3的前端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2]如图3所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3的壳体20由主要构成右侧部分的第一壳体部件30和主要构成左侧部分的第二壳体部件31左右分割形成。
[0033]在第一壳体部件30及第二壳体部件31的形成前端面的壁部,分别设置有凹部35,该凹部35呈与防折部4的基端侧大致相同直径的半圆形形状。并且,在各凹部35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内侧方向突出的呈半圆形形状的键36。
[0034]在第一壳体部件30与第二壳体部件31被接合时,这些各凹部35及各键36形成整体呈圆形的带台阶的贯通孔,这些各凹部35及各键36用于借助于防折部4将插入部2的基端侧保持于操作部3。
[0035]为了实现这样的保持,在防折部4的基端侧设置有与各键36嵌合的键槽4a。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部,其设置于插入部的基端侧;筒状部件,其具有供处置器具插入的开口部,该筒状部件以通过所述开口部的中心轴的轴向与所述插入部的轴向不同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操作部;软性的通道管,其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部以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朝向所述筒状部件弯曲的状态延展,并通过插入而与所述筒状部件连接;以及辅助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的内部,能够与所述通道管的弯曲的外侧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件一体形成于所述操作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件设置于所述筒状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件被设置为与所述通道管的弯曲的外侧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件是沿着所述通道管的弯曲设置的壁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件被设置为与所述通道管接触。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久井伸章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