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起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2886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坐装置,克服了现有护理器械在起背过程中,起背板拉病人衣服而造成不适的问题;包括靠背板、铰链、电动推杆、背板升降滑轨、支架;所述靠背板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上端;所述支架的滑块沿背板升降滑轨的滑道滑动;两个所述背板升降滑轨分别固定安装在床体的床面的下端两侧;所述支架的下端通过铰链与电动推杆的伸出端铰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床体通过铰链铰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康复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起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康复器械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的重要器械。辅助病人由平躺转换成坐姿,或由坐姿转换成平躺是康复器械重要功能之一。现有康复器械(如病床、背部可调节坐椅等)的起背板在起背过程中通常会拉扯病人背部衣物,使病人颈部、胸部受到挤压,威胁病人安全。针对此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起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康复器械在起背过程中,起背板拉病人衣服而造成不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起坐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0005]一种起坐装置,包括靠背板(1)、铰链(3)、电动推杆(4)、背板升降滑轨(5)、支架(6);所述靠背板(1)固定安装在支架(6)的上端;所述支架(6)的滑块(601)沿背板升降滑轨(5)的滑道滑动;两个所述背板升降滑轨(5)分别固定安装在床体(2)的床面的下端两侧;所述支架(6)的下端通过铰链与电动推杆(4)的伸出端铰接;所述电动推杆(4)的底端与床体(2)通过铰链(3)铰接。
[0006]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6)的滑块(601)沿背板升降滑轨(5)的滑道滑动具体为:所述支架(6)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块(601),两个滑块(601)分别安装在背板升降滑轨(5)的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内,且为间隙配合。
[0007]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为同心圆弧。
[0008]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的圆心(504)到床体(2)的床面距离为56mm至75mm。
[0009]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6)的滑块(601)沿背板升降滑轨(5)的滑道滑动具体为:所述支架(6)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块(601),两个所述滑块(601)安装在背板升降滑轨(5)的滑道(503)内,且为间隙配合。
[0010]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道(503)为圆弧。
[0011]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道(503)的圆心(504)到床体(2)的床面距离为56mm至75mm。
[0012]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推杆(4)为一个,且电动推杆(4)处于穿过靠背板(1)的对称中心线(101)且与床体(2)床面相垂直的平面内。
[0013]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动推杆(4)为两个,且两个电动推杆(4)处于穿过靠背板(1)的对称中心线(101)且与床体(2)的床面相垂直的平面的对称两侧位置。
[0014]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6)的各组成杆为方形钢管。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通过取消传统的靠背板与床体铰接方式,而采用靠背
板沿滑道回转的方式保证靠背板的转动中心与患者的上半身相对下半身转动的回转中心同心,使得在起背过程中,靠背板始终和患者背部没有相对位置滑移,避免了由于传统的靠背板的转动中心与患者的上半身相对下半身转动的回转中心不同心造成的靠背板对患者背部衣服的拉扯问题,使护理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起背状态的轴测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平躺状态的轴测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架传动部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起背状态的轴测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架传动部分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的滑道圆心位置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靠背板,2.床体,3.铰链,4.电动推杆,5.背板升降滑轨,6.支架,7.患者,501.下滑道,502.上滑道,503.滑道,504.圆心,60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起背过程中靠背板发生扯背原因分析:现有病床的靠背板通常是以铰链与床体铰接,即病床的起背板以是铰链的中心线为圆心进行转动;而患者起坐进程中,人体的上半身相对于下半身的转动中心并不是所述铰链的圆心,即两者不同心,从而造成了起背过程中,靠背板与人体背部产生了相对位移的问题,进而使得靠背板拉扯人体背部。
[0029]实施例1
[0030]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包括靠背板1、铰链3、电动推杆4、背板升降滑轨5、支架6;所述靠背板1固定安装在支架6的上端;所述支架6的滑块601沿背板升降滑轨5的滑道滑动;两个所述背板升降滑轨5分别固定安装在床体2的床面的下端两侧。所述支架6的下端通过铰链与电动推杆4的伸出端铰接;所述电动推杆4的底端与床体2通过铰链3铰接。
[0031]所述支架6的滑块601沿背板升降滑轨5的滑道滑动具体为:所述支架6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块601,两个滑块601分别安装在背板升降滑轨5的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内,且为间隙配合;
[0032]所述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为同心圆弧。
[0033]参阅图5、图7,所述圆心504与患者7的上半身相对下半身转动的回转中心同心,使得在起背过程中,所述靠背板1的转动中心与患者7的上半身相对下半身转动的回转中心同心,使得靠背板1在起背过程中始终和患者背部没有相对位置滑移,避免了由于传统的靠背
板的转动中心与患者7的上半身相对下半身转动的回转中心不同心造成的靠背板对患者背部衣服的拉扯问题;根据人体工程学,患者7在起背过程中,患者7的上半身相对下半身转动的回转中心可认为处在大腿厚度的中心线上;90%的患者7的大腿厚度的一半为56mm至75mm;取患者7的大腿厚度的一半的平均值为68.5mm;据此,设计所述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的圆心504到床体2的床面距离为56mm至75mm;最优的圆心504到床面距离为68.5mm;
[0034]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述电动推杆4为两个,且两个电动推杆4处于穿过靠背板1的对称中心线101且与床体2的床面相垂直的平面的对称两侧位置。所述电动推杆4也可以用气弹簧替代。
[0035]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述支架6的各组成杆为方形钢管。
[0036]参阅图1,在所述靠背板1的表面固定有被褥及床单。
[0037]实施例2
[0038]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板(1)、铰链(3)、电动推杆(4)、背板升降滑轨(5)、支架(6);所述靠背板(1)固定安装在支架(6)的上端;所述支架(6)的滑块(601)沿背板升降滑轨(5)的滑道滑动;两个所述背板升降滑轨(5)分别固定安装在床体(2)的床面的下端两侧;所述支架(6)的下端通过铰链与电动推杆(4)的伸出端铰接;所述电动推杆(4)的底端与床体(2)通过铰链(3)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的滑块(601)沿背板升降滑轨(5)的滑道滑动具体为:所述支架(6)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块(601),两个滑块(601)分别安装在背板升降滑轨(5)的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内,且为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为同心圆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起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道(501)和上滑道(502)的圆心(504)到床体(2)的床面距离为56mm至7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坐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洲孙丽霞王明远高文龙陈声耀张轩铭周浩东阴子昊
申请(专利权)人: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