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67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包括裸电芯和外壳,外壳包裹裸电芯,且裸电芯通过粘接胶条连接于外壳;其中,粘接胶条至少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第一粘接层与第二粘接层为层叠式排列。该厚度减薄的锂电池采用无基材的粘接胶条来将裸电芯与外壳粘接一起,去除基材厚度的限制,实现锂电池的厚度减薄,扩大锂电池的应用范围。扩大锂电池的应用范围。扩大锂电池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聚合物锂电池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运用,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充电宝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出现不慎跌落而导致起火、爆炸的问题,故电池跌落是评价锂电池安全性能非常核心的指标。
[0003]5G时代的到来,电池会越来越重,抗跌落的安全风险也会受到重视,目前跌落失效的原因主要有隔膜翻折、铝箔撕裂等,其中铝箔撕裂风险最大,它将一系列的引发内部短路、隔膜翻折、极耳断裂、铝塑膜破损等失效现象。
[0004]目前工业上主要是通过热熔双面胶来粘接裸电芯和铝塑膜,防止出现相对移动,进而降低铝箔撕裂的风险。然而,现有的热熔双面胶由胶层、基材和胶层构成,受到基材厚度的限制而导致锂电池的厚度无法减薄,限制锂电池的应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
[0006]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包括裸电芯和外壳,外壳包裹裸电芯,且裸电芯通过至少一粘接胶条连接于外壳;
[0007]其中,粘接胶条至少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第一粘接层与第二粘接层为层叠式排列。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3~50μm,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3~50μm。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粘接层与第二粘接层之间通过自身的范德华力和共价键吸引粘结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粘接层在高温下具有粘性,第一粘接层用于与外壳的粘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粘接层在常温下具有粘性,第二粘接层用于与裸电芯的粘接。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粘接胶条的数量为至少两条,粘接胶条呈并排设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粘接层的形状为点状、线状、网格状、连续涂层中的一种,第二粘接层的形状为点状、线状、网格状、连续涂层中的一种。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粘接层的主要成分及第二粘接层的主要成分均为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粘接层的主要成分与第二粘接层的主要成分
互为同分异构体。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粘接层的密度高于第二粘接层的密度。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的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其采用无基材的粘接胶条来将裸电芯与外壳粘接一起,去除基材厚度的限制,实现锂电池的厚度减薄,扩大锂电池的应用范围。
[0019]另外,粘接胶条为多层粘结结构,提升粘接性能,使其受力均匀,提高锂电池抗跌落铝箔撕裂的性能,进而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实施例中厚度减薄的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中粘接胶条与裸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中粘接胶条的结构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裸电芯;2、外壳;3、极耳;4、粘接胶条;41、第一粘接层;42、第二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7]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参见图1和2,图1为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粘接胶条与裸电芯相粘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包括裸电芯1、外壳2和极耳3,极耳3设置在裸电芯1上,外壳2包裹裸电芯1。其中,裸电芯1通过至少一粘接胶条4连接于外壳2,外壳一般采用铝塑膜。
[0029]参见图3,图3为粘接胶条的结构剖视图。粘接胶条4包括第一粘接层41和第二粘接层42,且第一粘接层41与第二粘接层42为层叠式排列,第一粘接层41与第二粘接层42之间通过自身的范德华力和共价键吸引而粘结。本实施例中,粘接胶条4的数量为两条,两条粘接胶条4呈并排设置,单条粘接胶条4沿裸电芯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然,根据粘接强度的不同,粘结胶条也可以设置为三条或四条或者更多。
[0030]进一步地,第一粘接层41的厚度为3~50μm,第二粘接层42的厚度为3~50μm。
[0031]进一步地,第一粘接层41在高温下具有粘性,第一粘接层41用于与外壳2的粘接。第二粘接层42在常温下具有粘性,第二粘接层42用于与裸电芯1的粘接。其中,上述所说的高温是指比常温要高的温度,高温的范围为45~85℃。
[0032]进一步地,第一粘接层41的形状为点状、线状、网格状、连续涂层中的一种,第二粘接层42的形状为点状、线状、网格状、连续涂层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制备粘接胶条4时,先用微凹版涂覆的方式将第一粘接层41涂布在离型膜上,待烘干后,使用同样的方式将第二粘接层42涂布于第一粘接层41的表面上。
[0033]进一步地,第一粘接层41的主要成分及第二粘接层42的主要成分均为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为热熔胶的常用原料之一,以下举例说明第一粘接层41和第二粘接层42的组分,当然不仅限与此。例如,第一粘接层41由45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SEPS G1657(Kraton)、15份非晶态α

烯烃共聚物Vestoplast 508(Evonik)、39份氢化石油树脂ARKON P115(Arakawa)和1份抗氧剂Irganox1076反应制得,第二粘接层42由42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SEPS G1657(Kraton)、42份非晶α

烯烃共聚物Vestoplast 508(Evonik)、15份氢化石油树脂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和外壳,所述外壳包裹所述裸电芯,且所述裸电芯通过至少一粘接胶条连接于所述外壳;其中,所述粘接胶条至少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为层叠式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3~50μm,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3~5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通过自身的范德华力和共价键吸引粘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在高温下具有粘性,所述第一粘接层用于与所述外壳的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减薄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层在常温下具有粘性,所述第二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