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62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养殖仓,提出一种具有浸没式垂直升降的养殖箱体结构,以期提高现有深远海养殖运输与转场灵活性、有效降低工船养殖成本,实现网箱具有移动与脱离水面能力的设计目的。养殖仓包括相互套接组成的上舱与下舱,在上舱顶部连接有数个动滑轮组件,在下舱底部设置有第二赶鱼框;上舱设置有朝向两侧船体侧部的养殖仓进鱼口和养殖仓出鱼口;上舱的外侧壁与下舱的内侧壁采取间隙配合,在伸开最大位置时,固定连接于上舱的外凸台的上端面接触并固定连接于下舱的内凸台下端面;当垂向缩短至最小高度时,上舱的底面与下舱的内底面接触,此时下舱的第一孔与上舱的第三孔同心。此时下舱的第一孔与上舱的第三孔同心。此时下舱的第一孔与上舱的第三孔同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深远海区域实施水生物养殖的养殖仓,属于水产养殖及船舶海洋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目前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养殖工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深远海养殖产业,突出地体现出优化船型设计、增加工船养殖水体量、提高自动化程度及养殖效率、以及降低养殖成本等多个产业发展方向。
[0003]目前现有的大型养殖工船的船体结构普遍地延续传统散货船船型设计,并采用封闭舱养模式,这种封闭养殖模式存在着单位养殖水体造价与养殖成本均较高的问题。如实现降低造价和养殖成本,通行的方法是利用网箱进行养殖,但同时网箱养殖具有移动困难、机动性差的缺陷。
[0004]如下述在先公开的国内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2021240A,名称为一种双体可移动养殖工船,包括船体侧面相对设置用于提供主要浮力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以及设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与两个船体连接的数个升降式网箱,在两个船体内开展小规格鱼的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在升降式网箱内接力进行大规格成鱼的野生化养殖。该申请将封闭式养殖和开敞式养殖方式进行整合,以实现从小鱼苗到成鱼的海上野生化养殖。即将海上养殖从小规格鱼苗开始,以减轻陆地或近岸网箱养殖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同时降低了较大规格鱼类海上运输的成本。相较于全封闭式养殖,该申请在后阶段的养殖过程中采用低密度开敞式野生养殖。
[0005]如上述现有技术采取两阶段养殖船体与养殖工艺,将小规格鱼苗放置在封闭式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中进行养殖,而将较大规格鱼类置于两个船体之间的升降式网箱中养殖,因此这种固定连接式的网箱,在双体船行驶过程中而形成较大的水阻,相应地提高船体转运的能耗;另外,如遇较为恶劣的天气与海况等环境条件,较易引起网箱中养殖的鱼类发生死亡或病害。
[000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述的养殖仓,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具有浸没式垂直升降的养殖箱体结构,以期提高现有深远海养殖运输与转场灵活性、有效降低工船养殖成本,实现网箱具有移动与脱离水面能力的设计目的。
[0008]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养殖仓包括相互套接组成的上舱与下舱,在上舱顶部连接有数个动滑轮组件,在下舱底部设置有第二赶鱼框;上舱设置有朝向两侧船体侧部的养殖仓进鱼口和养殖仓出鱼口;上舱的外侧壁与下舱的内侧壁采取间隙配合,在伸开最大位置时,固定连接于上舱的外凸台的上端面接触并固定连接于下舱的内凸台下端面;当垂向缩短至最小高度时,上舱的底面与下舱的内底面接触,此时下舱的第一孔与上舱的第
三孔同心。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动滑轮组件,在钢索架上设置有钢索钩;第二钢索缠绕于滑轮,其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钢索头;固定连接于滑轮的滑轮轴套设在钢索架的钢索架孔之间;滑轮与滑轮轴为转动连接;钢索头与上舱固定连接;第二钢索固定连接于下舱。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赶鱼框设置在下舱的内底面之上,数个第二吊钩均通过第二杆连接于第二赶鱼框,第二吊钩伸出并位于上舱顶部的上方;设置在每一隔舱底部的第一赶鱼框,通过第一杆沿垂向向上连接第一吊钩,第一吊钩伸出并位于船体组件的顶部甲板上;在上舱的内侧、下舱的外侧、以及第一赶鱼框、第二赶鱼框的上表面均覆盖有渔网。
[0011]综上,所述的养殖仓具有以下优点:
[0012]1、本申请实现了多种类鱼类在船体外部浸没式的深远海养殖方式,充分利用深远海水体环境而实现一种敞开式的养殖模式,从而真正体现了从鱼苗到成鱼的海上野生环境的全程养殖工艺。
[0013]2、相较于现有技术仅在养殖后程、对于较大规格鱼类实现开敞式网箱养殖,本申请采用全养殖周期的低密度开敞式野生养殖,能够显著地提高水生生物的养殖品质,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
[0014]3、基于应用本申请所述的养殖仓,可以使用船载龙门吊将浸没式养殖仓进行移动与升降控制,进而通过养殖仓仓体的伸缩、升至船体甲板和/或船体前部,以将养殖仓脱离水面而便于双体工船转运与维修,有利于降低双体工船行驶中遇到的水阻、形成对养殖仓的保护、便于养殖仓的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0015]现结合以下附图来进一步地说明本申请方案;
[0016]图1是应用本申请所述养殖仓的深远海养殖双体工船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申请所述的养殖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动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3中J部放大示意图;
[0021]在上述附图中,W1指向的是水平面,W2指向的是船舱内的设定的高水位,W3指向的是船舱内的设定的低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本申请所述的养殖仓可用于深远海养殖双体工船,因此能够实现各种鱼类在船体外部、浸没式的养殖流程,充分地利用深远海自然野生水体环境实施从鱼苗到起捕的全程养殖。
[0023]如图1所示,深远海养殖双体工船包括有分列两侧的船体组件10、位于船体组件10之间的养殖仓50。
[0024]船体组件10内设有若干个封闭的、相互隔离的隔舱102,以用于在包括鱼苗运输至养殖区域、成鱼运输至岸边销售、根据需求进行不同海域转场过程中的暂养与运输。
[0025]在每一侧船体组件10的顶部均设置有一纵向导轨105,在船体组件10顶部甲板上设置有数个饲料舱70,饲料舱70中存放养殖所需的饲料。
[0026]在两侧船体组件10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移动升降机构,如龙门吊,移动升降机构包括提升组件40、以及沿两侧船体分布并由纵移组件20和横移组件30,纵移组件20具有H型框架底部结构,两条横向导轨202固连其上。
[0027]移动升降机构用以吊取放置在两侧船体上的饲料舱70,在沿H型框架行进过程中,饲料舱阀门打开以沿龙门吊行进轨迹、向下方养殖仓50进行投喂操作。
[0028]养殖仓50位于两侧船体组件10之间并采取悬挂连接方式,以用于日常养殖。即当双体工船行至深远海养殖区域后,船体内部的鱼苗或暂养的未成品鱼转移至养殖仓50中,以在船体外部自然野生环境中浸没式的养殖鱼类;养成后的成品鱼,则由养殖仓50转移至船体组件10的隔舱102内部,经双体工船返回至岸边卸载、销售。
[0029]养殖仓50朝向两侧船体的侧部均设置有养殖仓进鱼口、养殖仓出鱼口,以形成与船体进、出鱼口的连接通道。养殖仓进、出鱼口与船体的吃水线持平,平时封闭、转移鱼时打开使用。
[0030]本申请所述的深远海养殖属于浸没式养殖,为增加养殖水体的体积,养殖仓需具有较大的平面容量如400平方米。双体工船行驶过程中为减小水阻,需将养殖仓50从水中脱离出来并置于船体顶部。为防止养殖仓升至水面以上时发生明显的晃动,其具有以下垂向可伸缩的结构,以实现在非养殖期间进行体积缩小、便于存放与固定。
[0031]所述的养殖仓50由上舱50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套接组成的上舱与下舱,在上舱顶部连接有数个动滑轮组件,在下舱底部设置有第二赶鱼框;上舱设置有朝向两侧船体侧部的养殖仓进鱼口和养殖仓出鱼口;上舱的外侧壁与下舱的内侧壁采取间隙配合,在伸开最大位置时,固定连接于上舱的外凸台的上端面接触并固定连接于下舱的内凸台下端面;当垂向缩短至最小高度时,上舱的底面与下舱的内底面接触,此时下舱的第一孔与上舱的第三孔同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滑轮组件,在钢索架上设置有钢索钩;第二钢索缠绕于滑轮,其一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东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蓝色粮仓海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