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44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锁,包括:电机,输出轴内设有孔,在所述孔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传动杆,套设于所述孔中,传动杆的外周与所述孔的内壁形成环形间隙,且在传动杆的外周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环形间隙中;所述第一凸台具有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凸台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转动的工作状态;方轴,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本申请通过电机带动第一凸台转动,推动第二凸台转动,传动杆带动方轴转动,方轴带动锁舌伸缩,实现开关门,不再采用电机带动锁芯转动的方案,避免了锁芯的长期磨损,延长自动锁的寿命。自动锁的寿命。自动锁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锁


[0001]本技术涉及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自动锁,从内外开门都是通过锁舌伸缩实现。从外部开门时,通过指纹识别或密码识别等方式,利用电机组件带动锁芯,通过锁芯传动机构控制锁舌实现开门;从内部开门时,通过转动把手,把手带动方轴,利用方轴传动机构控制锁舌实现开门。锁芯在电机组件的带动下长期转动,容易发生锁芯磨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自动锁的锁芯在电机组件的带动下长期转动,容易发生锁芯磨损的问题,基于以上情况,开发一种减少锁芯磨损的自动锁十分必要。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锁,包括:电机,输出轴内设有孔,在所述孔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
[0005]传动杆,套设于所述孔中,传动杆的外周与所述孔的内壁形成环形间隙,且在传动杆的外周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环形间隙中;所述第一凸台具有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凸台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转动的工作状态;
[0006]方轴,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
[0007]可选地,还包括:
[0008]把手,与方轴连接;
[0009]当利用把手开门时,所述第二凸台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向,所述第二凸台的转动行程为第一角度;
[0010]在所述环形间隙中,以所述环形间隙的中心为圆心,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第一转向的间隔为第二角度;
[0011]所述第一角度不大于第二角度。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为75
°
,所述第二角度为45
°

[0013]可选地,当利用电机开门时,所述第一凸台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向,所述第一凸台的转动行程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的和。
[0014]可选地,还包括:
[0015]后面板;
[0016]所述把手通过把手座转动连接于后面板上。
[0017]可选地,所述把手座通过轴承安装于后面板上。
[0018]可选地,还包括:
[0019]弹性件,一端连接后面板,另一端连接把手座。
[0020]可选地,还包括:
[0021]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0022]控制器,与传感器和电机均电连接。
[0023]可选地,还包括:
[0024]电池,与电机电连接。
[0025]可选地,所述输出轴为齿轮轴。
[002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7]1.本技术提供的自动锁,包括:电机,输出轴内设有孔,在所述孔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传动杆,套设于所述孔中,传动杆的外周与所述孔的内壁形成环形间隙,且在传动杆的外周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环形间隙中;所述第一凸台具有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凸台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转动的工作状态;方轴,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本申请通过电机带动第一凸台转动,推动第二凸台转动,传动杆带动方轴转动,方轴带动锁舌伸缩,实现开关门,不再采用电机带动锁芯转动的方案,避免了锁芯的长期磨损,延长自动锁的寿命。
[0028]2.本技术提供的自动锁,还包括:把手,与方轴连接;当利用把手开门时,所述第二凸台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向,所述第二凸台的转动行程为第一角度;在所述环形间隙中,以所述环形间隙的中心为圆心,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第一转向的间隔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不大于第二角度;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定第二凸台的转动,使得利用把手开关门时,第二凸台不会碰触第一凸台,与电机开关门实现互锁。
[0029]3.本技术提供的自动锁,当利用电机开门时,所述第一凸台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向,所述第一凸台的转动行程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的和;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实现电机利用第一凸台推动第二凸台,进而带动传动杆和方轴转动,方轴带动锁舌伸缩,实现开关门。
[0030]4.本技术提供的自动锁,还包括:后面板;所述把手通过把手座转动连接于后面板上;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把手牢靠稳固地安装在后面板上,实现开关门。
[0031]5.本技术所述把手座通过轴承安装于后面板上;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把手以及把手座在后面板上的灵活转动。
[0032]6.本技术提供的自动锁,还包括:弹性件,一端连接后面板,另一端连接把手座;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力转动把手开门,在外力去除后,把手在弹性件的恢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
[0033]7.本技术提供的自动锁,还包括: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控制器,与传感器和电机均电连接;本申请通过传感器采集电机的电流,并将电流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当产生堵转电流时,则控制器判断门已转到位,控制电机停止运转,然后控制电机反向运转,将第一凸台转回到原位。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自动锁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36]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自动锁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7]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自动锁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0038]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自动锁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自动锁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锂电池;2、控制器;3、电机;4、后面板;5、把手;6、方轴;7、传动杆;8、齿轮轴;9、第一凸台;10、第二凸台;11、弹性件;12、轴承;13、把手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3),输出轴内设有孔,在所述孔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9);传动杆(7),套设于所述孔中,传动杆(7)的外周与所述孔的内壁形成环形间隙,且在传动杆(7)的外周设有第二凸台(10);所述第一凸台(9)与第二凸台(10)均位于所述环形间隙中;所述第一凸台(9)具有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凸台(10)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7)转动的工作状态;方轴(6),一端与所述传动杆(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5),与方轴(6)连接;当利用把手(5)开门时,所述第二凸台(10)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向,所述第二凸台(10)的转动行程为第一角度;在所述环形间隙中,以所述环形间隙的中心为圆心,所述第一凸台(9)与所述第二凸台(10)沿所述第一转向的间隔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不大于第二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45
°
,所述第二角度为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主祝志凌王少华桑胜伟唐俊雄邓业豪
申请(专利权)人: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