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把手、智能锁及防护门。该把手包括底座、挡盖和滑盖组件,底座具有拉手空间,挡盖与底座连接,拉手空间位于底座和挡盖之间,滑盖组件滑动设置于底座上,滑盖组件能够滑动至挡盖的内侧以打开拉手空间,滑盖组件能够滑动至挡盖的外侧以封闭拉手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滑动的滑盖组件来打开或关闭拉手空间,既方便使用时用户握持把手进行推拉门操作,又能在不使用时对拉手空间进行封闭隐藏,避免把手受外力碰撞破坏,又提升了整体美观性。又提升了整体美观性。又提升了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把手、智能锁及防护门
[0001]本技术涉及门锁
,具体涉及把手、智能锁及防护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门上的智能锁把手均是外露设计的,开门时用户通过智能锁验证成功后,就可直接拉拽把手,实现将门打开。
[0003]但是此种把手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外露设计易遭外力碰撞破坏,且影响门户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把手易遭外力碰撞破坏、美观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兼顾防护性和美观性的把手、智能锁及防护门。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把手,包括:底座,具有拉手空间;挡盖,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拉手空间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挡盖之间;滑盖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盖组件能够滑动至所述挡盖的内侧以打开所述拉手空间,所述滑盖组件能够滑动至所述挡盖的外侧以封闭所述拉手空间。
[0006]可选的,所述滑盖组件包括:第一滑盖,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第二滑盖,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盖和所述第一滑盖之间设置有所述挡盖,所述第一滑盖和所述第二滑盖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滑动至所述挡盖的内侧或外侧。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滑盖和所述底座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限位滑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滑动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内;和/或,所述第二滑盖和所述底座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滑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滑动卡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内。
[0008]可选的,所述滑盖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滑盖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滑盖传动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滑盖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滑盖滑动至所述挡盖的内侧,所述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滑盖滑动至所述挡盖的外侧.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滑盖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二滑盖滑动至所述挡盖的外侧,所述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二滑盖滑动至所述挡盖的内侧。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一滑盖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第一卡接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和/或,所述第二齿条和所述第二滑盖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第二卡接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槽内。
[0012]可选的,所述把手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底座的端部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0013]可选的,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一面设有移动导向槽,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移动导向槽内。
[0014]可选的,所述把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挡盖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所述拉手空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挡盖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包括:解锁面板;本技术的把手,所述滑盖组件适于在所述解锁面板解锁后滑动至所述挡盖的内侧。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护门,包括:门体;本技术的智能锁,所述智能锁设置于所述门体上。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技术的把手,使用时,滑盖组件滑动至挡盖的内侧以打开拉手空间,用户可将手伸入拉手空间内实现握住把手,从而进行推拉门的操作,当门关闭后,滑盖组件滑动至挡盖的外侧,从而将拉手空间封闭,因此,本实施例的把手通过设置可滑动的滑盖组件来打开或关闭拉手空间,既方便使用时用户握持把手进行推拉门操作,又能在不使用时对拉手空间进行封闭隐藏,避免把手受外力碰撞破坏,又提升了整体美观性。
[0019]2、本技术的把手,滑盖组件包括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第一滑盖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滑盖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滑盖和第一滑盖之间设置有挡盖,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滑动至挡盖的内侧或外侧。按此设置,通过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中的至少一个(仅第一滑盖滑动或仅第二滑盖滑动或者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两个均滑动)滑动至挡盖的内侧以打开拉手空间,用户就能将手伸入拉手空间内握持把手进行推拉门操作,因此设置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的方式,便于用户根据需求选择操作对象,方便性、灵活性更好。
[0020]3、本技术的把手,滑盖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底座上,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一滑盖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底座上,第二驱动结构与第二滑盖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结构来驱动第一滑盖的滑动、第二驱动结构来驱动第二滑盖的滑动,操作省力,并且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由两个驱动结构分别控制,运行独立性好、互不干扰。
[0021]4、本技术的把手,第一滑盖和底座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限位滑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滑动卡接于第一限位滑槽内;和/或,第二滑盖和底座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滑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滑动卡接于第二限位滑槽内。按此设置,第一滑盖和第二滑盖在滑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滑槽的滑动配合来限定出第一滑盖的滑动轨迹,通过第二限位凸起与
第二限位滑槽的滑动配合来限定出第二滑盖的滑动轨迹,第一滑盖及第二滑盖滑动时的准确性、平稳性。
[0022]5、本技术的把手,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第一电机设置于基座上,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条与第一滑盖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时驱动第一滑盖滑动至挡盖的内侧,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时驱动第一滑盖滑动至挡盖的外侧。按此设置,当第一滑盖需要打开拉手空间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驱动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移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齿条连接的第一滑盖滑动至挡盖的内侧,当第一滑盖需要封闭拉手空间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进而驱动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移动复位,从而带动与第一齿条连接的第一滑盖滑动至挡盖的外侧。
[0023]6、本技术的把手,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第二电机设置于底座上,第二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齿条与第二滑盖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时驱动第二滑盖滑动至挡盖的外侧,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具有拉手空间(11);挡盖(2),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拉手空间(11)位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挡盖(2)之间;滑盖组件(3),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滑盖组件(3)能够滑动至所述挡盖(2)的内侧以打开所述拉手空间(11),所述滑盖组件(3)能够滑动至所述挡盖(2)的外侧以封闭所述拉手空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组件(3)包括:第一滑盖(31),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第二滑盖(32),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盖(32)和所述第一滑盖(31)之间设置有所述挡盖(2),所述第一滑盖(31)和所述第二滑盖(3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滑动至所述挡盖(2)的内侧或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盖(31)和所述底座(1)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限位滑槽(311),其中另一个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滑动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311)内;和/或,所述第二滑盖(32)和所述底座(1)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滑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滑动卡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组件(3)还包括:第一驱动结构(33),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3)与所述第一滑盖(3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结构(34),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4)与所述第二滑盖(32)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3)包括第一电机(331)、第一齿轮(332)和第一齿条(333),所述第一电机(331)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齿轮(332)与所述第一电机(33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条(333)与所述第一滑盖(31)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32)与所述第一齿条(333)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32)顺时针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滑盖(31)滑动至所述挡盖(2)的内侧,所述第一齿轮(332)逆时针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滑盖(31)滑动至所述挡盖(2)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4)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开军,黄兴主,祝志凌,王少华,张纪伟,邓业豪,
申请(专利权)人: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