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式缓冲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13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缸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式缓冲气缸,包括缸筒,在所述缸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缸盖和右缸盖,在其内部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右端与活塞的左侧面配合,左端密封滑动延伸至左缸盖的外部,所述活塞的右侧面设置有缓冲柱塞,所述缓冲柱塞的自由端朝向右缸盖设置,在所述右缸盖的轴向设置有与缓冲柱塞轴向配合的右缓冲腔,所述右缓冲腔与右排气孔连通,在所述缓冲柱塞的内部设置有轴向通道,以及与轴向通道连通的多个第一径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沿缓冲柱塞的轴向中心线延伸至缓冲柱塞自由端的端部,所述第一径向通道沿缓冲柱塞的径向方向延伸至缓冲柱塞的表面。冲柱塞的表面。冲柱塞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式缓冲气缸


[0001]本技术属于气缸的
,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式缓冲气缸。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很多的大型器械都会选用气缸驱动,提高工作效率,由于缸体驱动的质量会非常大,速度非常快,一般都要设置缓冲装置避免造成缸体的损坏,通常,活塞开始时,缸体内的气体由排出孔排出,当活塞运动接近行程末端时,活塞右侧的缓冲柱塞与缓冲密封圈配合将柱塞孔堵死,活塞继续向右运动时,气体将缓慢地通过节流阀排出,以取得缓冲效果,但由于这种结构是从一个大的排气口突然变到一个很小的排气口,排气量会突然大幅度减少,因此还是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通道式缓冲气缸,通过在缓冲柱塞上设置多个连通的轴向通道、径向通道,使得缓冲腔和缸体内部可以继续连通,排气量会慢慢减少,尽量减轻对缸体、缸盖的冲击力,提高气缸的使用寿命,同时本技术的缓冲结构设计简单,造价低廉,有利于推广应用。
[0004]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多通道式缓冲气缸,包括缸筒,在所述缸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缸盖和右缸盖,在其内部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右端与活塞的左侧面配合,左端密封滑动延伸至左缸盖的外部,所述活塞的右侧面设置有缓冲柱塞,所述缓冲柱塞的自由端朝向右缸盖设置,在所述右缸盖的轴向设置有与缓冲柱塞轴向配合的右缓冲腔,所述右缓冲腔与右排气孔连通,
[0006]在所述缓冲柱塞的内部设置有轴向通道,以及与轴向通道连通的多个第一径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沿缓冲柱塞的轴向中心线延伸至缓冲柱塞自由端的端部,所述第一径向通道沿缓冲柱塞的径向方向延伸至缓冲柱塞的表面。
[0007]进一步,所有的所述第一径向通道被分成多组,同一组的多个第一径向通道处于缓冲柱塞的同一横截面上且间隔排列,不同组的第一径向通道沿轴向通道间隔排列。
[0008]进一步,从所述缓冲柱塞的自由端向活塞方向,不同组的第一径向通道的数量逐渐减少。
[0009]进一步,所述活塞与活塞杆配合的一面设置有缓冲柱套,所述缓冲柱套套装在活塞杆的右端,在所述左缸盖的轴向设置有与缓冲柱套轴向配合的左缓冲腔,所述左缓冲腔与左排气孔连通,
[0010]在所述活塞杆的右端设置有L形通道,所述L形通道的长边通道沿活塞杆的轴向中心线设置且延伸至右端的端部,短边通道沿活塞杆的径向方向设置且延伸至活塞杆的表面、裸露在缓冲柱套之外,
[0011]在所述活塞杆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径向通道,每个所述第二径向通道均与长边通
道连通,且沿活塞杆的径向延伸至活塞杆的表面,同时在缓冲柱套上对应径向通道的位置也设置有通孔。
[0012]进一步,所有的所述第二径向通道被分成多组,同一组的多个第二径向通道处于活塞杆的同一横截面上且间隔排列,不同组的径向通道沿长边通道间隔排列。
[0013]进一步,所述缓冲柱套与活塞杆成一体式结构。
[0014]本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5]通过设计带有径向通道、轴向通道的缓冲柱塞,以及带有L形通道、径向通道的活塞杆配合缓冲柱套,使得活塞在运动到行程末端时,气体依然可以经由缓冲柱塞的径向通道、轴向通道进入右缓冲腔,或者经由活塞杆的径向通道、L形通道进入左缓冲腔,排气量随着缓冲柱塞进入右缓冲腔或者活塞杆进入左缓冲腔的深度逐渐减少,而不是骤然减少,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对缸筒、左右缸盖的冲击力,提高气缸的使用寿命,同时,整个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其中缓冲柱塞与右缓冲腔配合;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其中缓冲柱套与左缓冲腔配合;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柱塞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活塞杆、活塞和缓冲柱塞、缓冲柱套配合结构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0020]其中,1

缸筒,2

左缸盖,3

右缸盖,4

活塞,5

活塞杆,501

L形通道,502

第二径向通道,6

缓冲柱塞,601

轴向通道,602

第一径向通道,7

右缓冲腔,8

右排气孔,9

缓冲柱套,10

左缓冲腔,11

左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式缓冲气缸,包括缸筒1,在缸筒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缸盖2和右缸盖3,在其内部设置有活塞4和活塞杆5,该活塞杆5的右端与活塞4的左侧面配合,左端密封滑动延伸至左缸盖2的外部,该活塞4的右侧面设置有缓冲柱塞6,该缓冲柱塞6的自由端朝向右缸盖3设置,在右缸盖3的轴向设置有与缓冲柱塞6轴向配合的右缓冲腔7,该右缓冲腔7与右排气孔8连通,在缓冲柱塞6的内部设置有轴向通道601,以及与轴向通道601连通的多个第一径向通道602,该轴向通道601沿缓冲柱塞6的轴向中心线延伸至缓冲柱塞6自由端的端部,该第一径向通道602沿缓冲柱塞6的径向方向延伸至缓冲柱塞6的表面。这样,当缓冲柱塞运动进入右缓冲腔时,即使密封圈将右缓冲腔与缸筒隔绝密封,也可以借助缓冲柱塞的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将两者连通,使得缸筒内部的气体等依然可以逐渐进入右缓冲腔,排气量不会骤然下降,从而有效减少对缸筒、缸盖的冲击力,提高气缸的使用寿命。
[0023]考虑到缓冲柱塞6和右缓冲腔7的实际结构,我们将所有的第一径向通道602分成多组,同一组的多个第一径向通道602处于缓冲柱塞6的同一横截面上且间隔排列,不同组的第一径向通道602沿轴向通道601间隔排列,这样,随着缓冲柱塞6逐渐进入右缓冲腔7,一
部分第一径向通道602进入右缓冲腔7,一部分第一径向通道602留在缸筒1内部,而轴向通道601的端部则始终处于右缓冲腔7内部,使得气体依然可以通过留在缸筒内部的径向通道进入轴向通道,再到右缓冲腔,最后经由右排气孔流出,直至缓冲柱塞完全进入右缓冲腔,所有的径向通道也全部进入右缓冲腔,活塞的运动行程结束。
[0024]随着活塞4逐渐运动至行程最末端,缸筒1内部的气体越来越少,我们可以设置从缓冲柱塞6的自由端向活塞4方向,不同组的第一径向通道602的数量逐渐减少,以减少制作成本,同时根据排气量的实际要求,第一径向通道602的内径可以不一样,如越靠近活塞,内径越大。
[0025]由于活塞4总是在缸筒1的左右两端来回运动,我们可以采用上述类似的设计思想在活塞4的左端也设计一个缓冲结构,具体如下:
[0026]在活塞4与活塞杆5配合的一面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式缓冲气缸,包括缸筒,在所述缸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缸盖和右缸盖,在其内部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右端与活塞的左侧面配合,左端密封滑动延伸至左缸盖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右侧面设置有缓冲柱塞,所述缓冲柱塞的自由端朝向右缸盖设置,在所述右缸盖的轴向设置有与缓冲柱塞轴向配合的右缓冲腔,所述右缓冲腔与右排气孔连通,在所述缓冲柱塞的内部设置有轴向通道,以及与轴向通道连通的多个第一径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沿缓冲柱塞的轴向中心线延伸至缓冲柱塞自由端的端部,所述第一径向通道沿缓冲柱塞的径向方向延伸至缓冲柱塞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式缓冲气缸,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径向通道被分成多组,同一组的多个第一径向通道处于缓冲柱塞的同一横截面上且间隔排列,不同组的第一径向通道沿轴向通道间隔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式缓冲气缸,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缓冲柱塞的自由端向活塞方向,不同组的第一径向通道的数量逐渐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杰张开刘鹏飞张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