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99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样器,属于勘查地球化学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取样筒,所述取样筒的左侧筒壁外一体密封连接有开盖盒,取样筒的右侧筒壁外一体密封连接有关盖盒;所述开盖盒和关盖盒的顶端开设有通孔;在开盖盒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换向转轴,在换向转轴右下方的取样筒左侧壁上设有板孔;使用时,将取样筒垂直插入水系沉积物副样中,取样筒下端口开放,垂向阻力小,随着装置下探,水系沉积物样品进入取样筒的内部,拉动关盖拉绳,将柔性支撑滑板抽拉至取样筒的内部底端并形成封闭空间,此时水系沉积物充满取样筒的内部,将取样筒上提,即完成水系沉积物副样的取样操作,取样效率高。取样效率高。取样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样器


[0001]本技术涉及勘查地球化学
,特别涉及一种取样器。

技术介绍

[0002]勘查地球化学(化探)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规模系统采集水系沉积物和土壤等样品,通过高精度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分析,揭示地球表层元素及矿物的分布规律,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及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0003]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多个以水系沉积物为主要采样介质的地球化学填图大科学计划,如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和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
[0004]勘查中所采集的样品具有时效性和系统性,因此样品丢失很难再次获取;因此样品除进行分析测试外,还需要妥善保存了副样并长期存储,形成了拥有海量样品的样品库以供后人研究使用;
[0005]现有的水系沉积物副样二次取样装置,副样二次取样需要将样品全部倾倒出,运用四分法混匀切分样品,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但取样效率低下,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二次取样,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副样二次研究的需求,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不必要的样品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取样效率低下,容易造成副样二次污染以及不必要的样品损耗所提出一种取样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取样器,包括:
[0008]取样筒,取样筒的左侧筒壁外一体密封连接有开盖盒,取样筒的右侧筒壁外一体密封连接有关盖盒;所述开盖盒和关盖盒的顶端开设有通孔;在开盖盒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换向转轴,在换向转轴右下方的取样筒侧壁上设有板孔;在开盖盒的底部内装有与取样筒的宽度相匹配且能将取样筒底部封堵的柔性支撑滑板,所述柔性支撑滑板右端绕经换向转轴,并从板孔伸入至取样筒内;与换向转轴位置相对应的关盖盒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换向轮,在换向轮左下方的取样筒侧壁上设有与板孔高度相对应的线孔;柔性支撑滑板的左端悬挂有开盖拉绳,开盖拉绳上端穿过通孔置于开盖盒左侧外;柔性支撑滑板的右端悬挂有关盖拉绳,关盖拉绳依次经线孔、换向轮并穿过通孔置于关盖盒右侧外。
[0009]为了对取样筒内部的水系沉积物起到支撑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柔性支撑滑板包括至少两组平行分布的柔性支撑单元,每组柔性支撑单元包括刚性支撑片和柔性连接片,柔性连接片包覆于刚性支撑片的外侧;相邻柔性连接片之间通过尼龙缝线连接。
[0010]为了避免水系沉积物进入开盖盒和关盖盒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取样器优选的,在板孔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条,所述柔性支撑滑板从上下密封条之间形成的空隙伸入至取样筒内;在线孔内设置有密封环,在密封环上设有穿线孔;关盖拉绳依次经
密封环穿线孔和换向轮,并沿关盖盒向上穿过通孔置于取样筒外。
[0011]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控制开盖和关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取样器优选的,开盖拉绳和关盖拉绳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环,两个拉环的直径均大于两个通孔的内径。
[0012]为了提高使用时的可靠性和便利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取样器优选的,在开盖盒的左上部和关盖盒右上部分别固定有挂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种取样器,常备状态下,利用拉环拉动开盖拉绳,绕过换向转轴,滑动盖板被抽拉至开盖盒的内部;使用时,将取样筒垂直插入水系沉积物副样中,取样筒下端口开放,垂向阻力小,随着装置下探,水系沉积物样品进入取样筒的内部,拉动关盖拉绳,柔性支撑滑板可以绕过换向转轴将其抽拉至取样筒的内部底端并形成封闭空间,此时水系沉积物充满取样筒的内部,同时柔性支撑滑板关闭后可以对取样筒内部的水系沉积物起到支撑和封闭作用;再将样筒上提,完成水系沉积物副样的取样操作;整个过程对样品扰动小、无污染,操作快捷方便,对于样品的影响极低,有效避免了样品损失对整体数据的影响,在垂向上进行完全取样,解决了因为沉积物元素垂向分布导致的采样代表性问题,取样效率高,便于进行大规模的二次取样,可以满足日益旺盛的副样二次研究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附图2中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滑动盖板剖视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取样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0]图中,取样筒1、开盖盒2、关盖盒3、换向转轴4、板孔5、柔性支撑滑板6、换向轮7、线孔8、开盖拉绳9、关盖拉绳10、密封条11、密封环12、拉环13、挂杆14、通孔15、刚性支撑片6

1、柔性连接片6

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请参阅图1

5,一种取样器,包括:
[0024]取样筒1,取样筒1的左侧筒壁外一体密封连接有开盖盒2,取样筒1的右侧筒壁外一体密封连接有关盖盒3;所述开盖盒2和关盖盒3的顶端开设有通孔15;在开盖盒2的内部
底端安装有换向转轴4,在换向转轴4右下方的取样筒1侧壁上设有板孔5;在开盖盒2的底部内装有与取样筒1的宽度相匹配且能将取样筒1底部封堵的柔性支撑滑板6,所述柔性支撑滑板6右端绕经换向转轴4,并从板孔5伸入至取样筒1内;与换向转轴4位置相对应的关盖盒3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换向轮7,在换向轮7左下方的取样筒1侧壁上设有与板孔5高度相对应的线孔8;柔性支撑滑板6的左端悬挂有开盖拉绳9,开盖拉绳9上端穿过通孔15置于开盖盒2左侧外;柔性支撑滑板6的右端悬挂有关盖拉绳10,关盖拉绳10依次经线孔8、换向轮7并穿过通孔15置于关盖盒3右侧外。
[0025]本实施例中:常备状态下,拉动开盖拉绳9,柔性支撑滑板6被抽拉至开盖盒2的内部以备用;使用时,将本取样筒1垂直插入水系沉积物副样中,取样筒1下端口开放,垂向阻力小,随着装置下探,水系沉积物样品进入取样筒1的内部,拉动关盖拉绳10,柔性支撑滑板6从板孔5伸出,直至将取样筒1底部封闭,此时取样筒1内部的水系沉积物即为此次取样的样品,上提取样筒1便可完成取样;整个过程对样品扰动小、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无污染且操作快捷方便;对取样量能够有效控制,减少副样的损耗;既保证了目前对样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筒(1),取样筒(1)的左侧筒壁外一体密封连接有开盖盒(2),取样筒(1)的右侧筒壁外一体密封连接有关盖盒(3);所述开盖盒(2)和关盖盒(3)的顶端开设有通孔(15);在开盖盒(2)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换向转轴(4),在换向转轴(4)右下方的取样筒(1)侧壁上设有板孔(5);在开盖盒(2)的底部内装有与取样筒(1)的宽度相匹配且能将取样筒(1)底部封堵的柔性支撑滑板(6),所述柔性支撑滑板(6)右端绕经换向转轴(4),并从板孔(5)伸入至取样筒(1)内;与换向转轴(4)位置相对应的关盖盒(3)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换向轮(7),在换向轮(7)左下方的取样筒(1)侧壁上设有与板孔(5)高度相对应的线孔(8);柔性支撑滑板(6)的左端悬挂有开盖拉绳(9),开盖拉绳(9)上端穿过通孔(15)置于开盖盒(2)左侧外;柔性支撑滑板(6)的右端悬挂有关盖拉绳(10),关盖拉绳(10)依次经线孔(8)、换向轮(7)并穿过通孔(15)置于关盖盒(3)右侧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柔性支撑滑板(6)包括至少两组平行分布的柔性支撑单元,每组柔性支撑单元包括刚性支撑片(6

1)和柔性连接片(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盛陈圆圆张必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