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偲专利>正文

一种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193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风系统,包括:第一空间,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第二空间,一端具有第二开口;送风通道,连接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用于气体流通,包括位于第一空间内的进风端、位于第二空间内的出风端以及连接于进风端与出风端的风道;送风装置,包括进风机构、电动阀门、出风机构;氧气供应装置,设置于第一空间内上端,用于供应氧气;空调装置,设置于第二空间内,所述出风端设置在所述空调装置的进风口附近;处理器,电性连接送风装置与氧气供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送风装置将含氧量较高的新风传递到空调装置并处理后再进入室内,用于提高室内的含氧量,并通过进风端和出风端的设置,提高新风的流动速度。提高新风的流动速度。提高新风的流动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风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新风系统供应的新风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地,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种通过新风系统直接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换气方式显然已经无法达到用户想要的空气使用标准;尤其是在封闭的室内待的时间较长之后,室内空气的含氧量也会慢慢降低,会使人感到不适,甚至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通过送风装置将含氧量较高的新风传递到空调装置并处理后再进入室内,用于提高室内的含氧量,并通过进风端和出风端的设置,提高新风的流动速度。
[000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风系统,包括:第一空间,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第二空间,一端具有第二开口;送风通道,连接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用于气体流通,包括位于第一空间内的进风端、位于第二空间内的出风端以及连接于进风端与出风端的风道,所述进风端包括第一锥形段和第一安装段,所述第一锥形段开口较小处连接风道,所述出风端为第二锥形段和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二锥形段开口较小处连接风道;送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段的进风机构、设置于风道的电动阀门、设置于第二安装段的出风机构;氧气供应装置,设置于第一空间内上端,用于供应氧气;空调装置,设置于第二空间内,所述出风端设置在所述空调装置的进风口附近;处理器,电性连接送风装置与氧气供应装置。
[0006]通过氧气供应装置产生氧气,并通过送风装置将含氧量较高的新风传递到室内(第二空间),经空调装置处理后再吹出,用于提高室内的含氧量,并通过进风端和出风端的锥形结构的设置,将大量的风通过送进较小尺寸的通道,提高新风的流动速度。
[0007]作为优选,第一空间的一侧底部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通风组件,以便通过通风口12进入的空气能先在第一空间内流动并与氧气供应装置产生的氧气进行混合,进而有效保证进入送风通道的气体质量。
[0008]作为优选,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连杆机构和通风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杆机构运动进而带动通风扇往复摆动,通过通风扇的往复摆动,便于通风口12进入的空气能在第一空间内流动并与氧气供应装置产生的氧气进行混合。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内分别设有与处理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第二氧气浓度传感器,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一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第二氧气浓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控制送风装置的状态以控制送风通道的送风状态。
[0010]作为优选,所述电动阀门一侧设有第三氧气浓度传感器,用于判断风道内是否发
生漏气的现象。
[0011]作为优选,所述电动阀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第四氧气浓度传感器,用于判断风道内是否发生漏气的现象,并且可以判断漏气的位置在电动阀门的前部还是后部。
[0012]作为优选,所述空调装置的进风口的形状与出风端的形状相匹配,以使从出风端吹出的新风能够通过空调装置的进风口直接进入空调装置中进行处理,进而有效保证所述新风系统的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通过氧气供应装置产生氧气,并通过送风装置将含氧量较高的新风传递到室内,经空调装置处理后再吹出,用于提高室内的含氧量,并通过进风端和出风端的锥形结构的设置,提高新风的流动速度。
[0015]2、本技术通过第一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第二氧气浓度传感器来比较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室内含氧量,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氧气的产生速度。
[0016]3、本技术通过第一氧气浓度传感器、第二氧气浓度传感器、第三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第四氧气浓度传感器可以判断送风通道内是否存在漏气的情况,并且可以判断漏气的位置在电动阀门的前部还是后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新风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
[0018]图2为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新风系统的电路模块图。
[0020]图中,第一空间1、第一开口11、通风口12、第二空间2、第二开口21、送风通道3、进风端31、第一锥形段311、第一安装段312、出风端32、第二锥形段321、第二安装段322、风道33、送风装置4、进风机构41、电动阀门42、出风机构43、氧气供应装置5、通风组件6、驱动电机61、连杆机构62、通风扇63、氧气浓度传感器7、第一氧气浓度传感器71、第二氧气浓度传感器72、第三氧气浓度传感器73、第四氧气浓度传感器7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新风系统,包括:第一空间1,一端具有第一开口11;第二空间2,一端具有第二开口21;送风通道3,连接于第一开口11与第二开口21,用于气体流通,包括位于第一空间1内的进风端31、位于第二空间2内的出风端32以及连接于进风端31与出风端32的风道33,所述进风端31包括第一锥形段311和第一安装段312,所述第一锥形段311开口较小处连接风道33,所述出风端32为第二锥形段321和第二安装段322,所述第二锥形段321开口较小处连接风道33;送风装置4,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段312的进风机构41、设置于风道33的电动阀门42、设置于第二安装段322的出风机构43;氧气供应装置5,设置于第一空间1内上端,用于供应氧气;空调装置,设置于第二空间2内,所述出风端32设置在所述空调装置的进风口附近;处理器,电性连接送风装置4与氧气供应装置5。
[0024]通过氧气供应装置产生氧气,并通过送风装置将含氧量较高的新风传递到室内第二空间,经空调装置处理后再吹出,用于提高室内的含氧量,并通过进风端和出风端的锥形结构的设置,将大量的风通过送进较小尺寸的通道,提高新风的流动速度。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第一空间为空气洁净室,用于对空气加氧,提高空气质量;所述第二空间为室内。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对氧气供应装置5、空调装置的具体类型和具体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氧气供应装置5为制氧机,并且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定该制氧机的功率;空调装置为挂式空调,并且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定挂式空调的功率。
[0027]作为优选,第一空间1的一侧底部设有通风口12,所述通风口12处设有通风组件6,以便通过通风口12进入的空气能先在第一空间内流动并与氧气供应装置产生的氧气进行混合,进而有效保证进入送风通道3的气体质量。另外,本申请通过在第一空间内设置通风口17能够更好地平衡洁净空气室1001内的气压,以便有效保证所述新风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空间(1),一端具有第一开口(11);第二空间(2),一端具有第二开口(21);送风通道(3),连接于第一开口(11)与第二开口(21),用于气体流通,包括位于第一空间(1)内的进风端(31)、位于第二空间(2)内的出风端(32)以及连接于进风端(31)与出风端(32)的风道(33),所述进风端(31)包括第一锥形段(311)和第一安装段(312),所述第一锥形段(311)开口较小处连接风道(33),所述出风端(32)为第二锥形段(321)和第二安装段(322),所述第二锥形段(321)开口较小处连接风道(33);送风装置(4),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段(312)的进风机构(41)、设置于风道(33)的电动阀门(42)、设置于第二安装段(322)的出风机构(43);氧气供应装置(5),设置于第一空间(1)内上端,用于供应氧气;空调装置,设置于第二空间(2)内,所述出风端(32)设置在所述空调装置的进风口附近;处理器,电性连接送风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偲沈俊潘学明周勇张丰钱琬卿
申请(专利权)人:陈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