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804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属于车间通风技术领域。其中,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包括安装在车间主体顶部的若干负压设备,与负压风机连通的通风管路,通风管路上安装的用于调控负压位置和强度的分级机构,以及安装在车间主体侧壁的若干降温水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改善了超大跨度的车间内部建筑结构对空气流动的阻碍,降低了车间内空气循环的难度,减少了制造负压所需的设备投入,经济性好;吸音棉的设置降低风动噪音,提高了车间环境质量;分级机构能够调控车间主体内的负压位置和强度,从而实现了对大型车间不同工序区域的通风散热强度控制,降低了通风降温系统的工作负担,实用性好。实用性好。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车间通风
,尤其是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可以很好的改善车间内高温、闷热的现状,且通风降温系统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在车间生产的使用效果好。目前,通风降温系统中以负压通风降温为主,利用负压换气、空气对流降温原理,迅速将室内高温、闷热的空气,强力抽排出室外,同时将室外新鲜,凉爽的空气引入室内进行对流交换,形成持续,稳定的循环降温态势,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0003]就现有技术而言,空气对流凭借车间两侧的窗户实现,负压设备在车间一侧产生负压,空气在负压作用下从另一侧的窗户开始流动,从而带走车间内部的热量,但针对超大跨度的车间,大型车间内各工序的区域存在相对分隔,车间建筑结构复杂,为空气流动造成阻碍,使整个车间内空气循环的难度大,需要更多的设备投入,成本高,且更多的负压设备会产生更多的噪音,恶化了车间环境质量;另外,车间内各工序区域的产热不同,对通风散热的强度需求也不相同,甚至有些工序处于停滞状态,将其规划到空气循环的范围内实属为通风降温系统增负,故现有的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在超大跨度车间的适用性差,通风降温规划不便,实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包括安装在车间主体顶部的若干负压设备,与负压风机连通的通风管路,通风管路上安装的用于调控负压位置和强度的分级机构,以及安装在车间主体侧壁的若干降温水帘;
[0006]其中,所述通风管路包括横向通风管和纵向连通管,若干个所述横向通风管通过纵向连通管贯通,并覆盖整个车间主体的内顶,所述横向通风管上分设有若干分级机构,所述分级机构包括连接圆管、驱动挡板和驱动装置,所述连接圆管贯通安装在横向通风管上,所述连接圆管内设置有驱动挡板,所述驱动挡板与驱动装置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通风管和纵向连通管均由管体、吸音棉和文丘里套管组成,所述管体呈中空的双层结构,所述管体内填充有吸音棉,所述管体的内壁设置有文丘里套管,所述文丘里套管靠近分级机构设置;横向通风管和纵向连通管借助管体的双层结构内置吸音棉,从而降低了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优化了车间环境。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挡板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垫片;驱动挡板通过密封垫片能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与连接圆管密接,使得负压传递更加准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水帘尽可能多的设置在车间主体侧壁的下部,并与外界循环
水源连接;降温水帘利用水蒸发的过程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能对进入车间主体内的循环空气进行降温。
[0010]进一步的,所述负压设备、分级机构和降温水帘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并由设置在车间主体内部的工控箱调控;工控箱能够根据车间需求对负压位置进行分级,并控制负压设备与降温水帘协作,完成高效的空气循环。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车间主体内设置有分隔各个工序场所的卷帘门;车间主体内置卷帘门能够将各工序的场地进行分隔,在分级机构的作用下,各个工序间的循环速度控制更加精确。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将负压设备设置在车间主体的顶部,令车间内的空气从下向上循环,从而有效改善了超大跨度的车间内部建筑结构对空气流动的阻碍,从而降低了车间内空气循环的难度,进而减少了制造负压所需的设备投入,经济性好,且通风管路内设置有吸音棉和文丘里套管,在降低风动噪音的同时加快了分级机构附近的空气流速,提高了车间环境质量;另外,分级机构通过驱动装置控制驱动挡板与连接圆管的夹角,能够改变负压通风量,当驱动挡板完全闭合后,分级机构能够调控车间主体内的负压位置,从而实现了对大型车间不同工序区域的通风散热强度可控,当部分工序停滞时,可通过车间主体内部的卷帘门对该区域进行分隔,使其不参与通风降温的循环过程,从而降低了通风降温系统的工作负担,综上所述,本技术增强了车间通风降温系统在超大跨度车间的适用性,使得通风降温规划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车间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图1的主剖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图2中B出的放大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图2中A

A处的端面图。
[0017]附图标记为:1、降温水帘;2、车间主体;3、负压设备;4、分级机构;41、连接圆管;42、驱动挡板;43、驱动装置;5、通风管路;51、横向通风管;52、纵向连通管;53、吸音棉;54、管体;55、文丘里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19]如图1

3所示,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包括安装在车间主体2顶部的若干负压设备3,与负压风机连通的通风管路5,通风管路5上安装的用于调控负压位置和强度的分级机构4,以及安装在车间主体2侧壁的若干降温水帘1;
[0020]其中,通风管路5包括横向通风管51和纵向连通管52,若干个横向通风管51通过纵向连通管52贯通,并覆盖整个车间主体2的内顶,横向通风管51上分设有若干分级机构4,分级机构4包括连接圆管41、驱动挡板42和驱动装置43,连接圆管41贯通安装在横向通风管51
上,连接圆管41内设置有驱动挡板42,驱动挡板42与驱动装置43连接;驱动挡板42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垫片,驱动挡板42通过密封垫片能在驱动装置43的作用下与连接圆管41密接,使得负压传递更加准确;负压设备3、分级机构4和降温水帘1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并由设置在车间主体2内部的工控箱调控,工控箱能够根据车间需求对负压位置进行分级,并控制负压设备3与降温水帘1协作,完成高效的空气循环;车间主体2内设置有分隔各个工序场所的卷帘门,车间主体2内置卷帘门能够将各工序的场地进行分隔,在分级机构4的作用下,各个工序间的循环速度控制更加精确。
[0021]如图4所示,横向通风管51和纵向连通管52均由管体54、吸音棉53和文丘里套管55组成,管体54呈中空的双层结构,管体54内填充有吸音棉53,管体54的内壁设置有文丘里套管55,文丘里套管55靠近分级机构4设置;横向通风管51和纵向连通管52借助管体54的双层结构内置吸音棉53,从而降低了气体流动产生的噪音,优化了车间环境。
[0022]如图1所示,降温水帘1尽可能多的设置在车间主体2侧壁的下部,并与外界循环水源连接;降温水帘1利用水蒸发的过程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能对进入车间主体2内的循环空气进行降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间主体(2)顶部的若干负压设备(3),与负压风机连通的通风管路(5),通风管路(5)上安装的用于调控负压位置和强度的分级机构(4),以及安装在车间主体(2)侧壁的若干降温水帘(1);其中,所述通风管路(5)包括横向通风管(51)和纵向连通管(52),若干个所述横向通风管(51)通过纵向连通管(52)贯通,并覆盖整个车间主体(2)的内顶,所述横向通风管(51)上分设有若干分级机构(4),所述分级机构(4)包括连接圆管(41)、驱动挡板(42)和驱动装置(43),所述连接圆管(41)贯通安装在横向通风管(51)上,所述连接圆管(41)内设置有驱动挡板(42),所述驱动挡板(42)与驱动装置(4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大跨度车间的分级化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风管(51)和纵向连通管(52)均由管体(54)、吸音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亘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