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160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包括灌肠袋以及一端与灌肠袋连接的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另一端连接有灌肠头;所述灌肠头是外表面为多个球状结构串联而成、且设有出液腔和出液孔的柱状结构;所述灌肠头最前端的端头部的外径大于连接在端头部后侧的出液部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灌肠头一体成型,出液部分塞入肛门后,由于端头部的大小比出液部大,端头部能够对该位置形成撑起作用,使灌入药液能够顺利的由出液部上的第一出液孔快速流出,因此能够避免出现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灌肠深度长、出液孔多、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同时能够避免出现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技术优点。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技术优点。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技术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灌肠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灌肠器进行辅助实现。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灌肠器”(公开号CN201441669U,公开日2010年04月28日),该技术披露了一种向人体内输入介质的一次性灌肠器,包括一灌肠管和一肛管,肛管上开有输液侧孔,所述的灌肠管的一端经一接头与所述的肛管相连通,所述的灌肠管的另一端经一插头与一透明的灌肠袋相连通,在该灌肠管上连通设置一墨菲氏滴壶,在该灌肠管的外体上装置一调速器,所述的肛管的端部是一椭圆球形的润滑管头。此技术虽然解决了液面观察方便,流速可调,肛管插入容易等问题。但是其存在着润滑管头比较短,灌肠深度不够;出液孔比较少,导致灌入药液无法快速流出,灌肠效果不好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当肠壁收缩时,容易导致堵塞出液孔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灌肠深度长、出液孔多,能够避免出现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一种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包括灌肠袋以及一端与灌肠袋连接的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另一端连接有灌肠头;所述灌肠头是外表面为多个球状结构串联而成、且设有出液腔和出液孔的柱状结构;所述灌肠头最前端的端头部的外径大于连接在端头部后侧的出液部的外径。
[0007]所述灌肠头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灌肠管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出液部为球状、两端开口且设有出液腔以及与出液腔连接的多个第一出液孔,所述端头部为球状、一端开口且设有出液腔以及与出液腔连接的多个第二出液孔;所述连接部与多个出液部以及端头部依次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出液孔的灌肠头。
[0008]所述端头部的外径≥出液部的外径的1.5倍。
[0009]所述出液部至少为二个。
[0010]所述灌肠管的中上部设有用于控制灌肠药液流速的流量控制阀,
[0011]所述灌肠管与所述灌肠头连接一端设置有一段柔性材质的灌肠段。
[0012]所述柔性材质的灌肠段为硅胶管。
[0013]所述第一出液孔至少为三个且均布在所述出液部上。
[0014]所述第二出液孔至少为三个且均布在所述端头部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 本技术的灌肠头一体成型,灌肠头的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出液部,出液部的前端设有端头部,出液部为三个球形体首尾相连状,端头部的形状为单个的球形体,通过在灌肠管的前端设置灌肠头,利用出液部为三个球形体首尾相连状,以及与端头部球形体的相结合,能够使灌肠管的塞入更加顺畅,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同时,端头部的外径大于出液部的外径。在出液部分塞入肛门后,由于端头部的大小比出液部大,端头部能够对该位置形成撑起作用,使灌入药液能够顺利的由出液部上的第一出液孔快速流出,因此能够避免出现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现象发生。采用该技术措施具有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感、灌肠深度长、出液孔多,能够避免出现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技术优点。
[0017]2. 本技术的灌肠管的中上部设有用于控制灌肠药液流速的流量控制阀,通过增设流量控制阀,该装置为一次性输液器上的流速限制部件,能够对灌肠药液的流速进行合理控制,提高药液灌入过程中的舒适性。
[0018]3. 本技术的灌肠管与灌肠头连接一端设置有一段柔性材质的灌肠段。灌肠管前端的灌肠段为长度10cm左右的硅胶管,硅胶材质相对于目前使用的PVC等材质具备优异的舒适性,能够提高灌肠管的亲肤性,能够使灌肠管在保证柔软性的同时,自身还具备一定可塑性,能够根据塞入患者肛门的使用需求提升保证自身的坚挺能力,避免塞入时出现弯曲的现象,降低灌肠管操作的难度,从而提高灌肠管使用的便利性。
[0019]4. 本技术的出液部和端头部内均设有出液腔上均开设有出液孔,多个出液孔能够提高出液效率,同时进一步避免堵塞现象的发生,使药液能够快速灌入。
附图说明
[0020]图1 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2 为图1中灌肠头2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灌肠管;11—灌肠袋连接部;12—灌肠段;2—灌肠头;21—连接部;22—出液部;221—第一出液孔;23—端头部;231—第二出液孔;24—出液腔 ;3—流量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4]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包括灌肠袋(图中未画出)以及一端与灌肠袋连接的灌肠管1,灌肠管1另一端连接灌肠头2;在实际使用时,灌肠袋可以替换为能盛装灌肠用的液体的容器,比如瓶、桶等。灌肠头2是外表面为多个球状结构串联而成、且设有出液腔24和出液孔的柱状结构;灌肠头2最前端的端头部23的外径大于连接在端头部23后侧的出液部22的外径。具体地,灌肠管1通过灌肠袋连接部11与灌肠袋的出液口连接,灌肠管1与灌肠头2一体成型。
[0025]如图2所示,灌肠头2包括用于与灌肠管1连接的连接部21、三个球状的出液部22以及球状的端头部23;出液部22两端开口且设有出液腔24以及与出液腔24连接的四个第一出液孔221,端头部23一端开口且设有出液腔24以及与出液腔24连接的四个第二出液孔231;
端头部23的外径大于出液部22的外径;连接部21、出液部22以及端头部23依次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出液孔的灌肠头2。
[0026]在实际使用时,灌肠头2一体成型,灌肠头2与灌肠管1也一体成型;灌肠头2的连接部21的前端设置有出液部22,出液部22的前端设有端头部23,出液部22为三个球形体首尾相连状,端头部23的形状为单个的球形体,通过在灌肠管1的前端设置灌肠头2,利用出液部22为三个球形体首尾相连状,以及与端头部23球形体的相结合,能够使灌肠管1的塞入更加顺畅,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同时,端头部23的外径大于出液部22的外径。在出液部22分塞入肛门后,由于端头部23的大小比出液部22大,端头部23能够对该位置形成撑起作用,使灌入药液能够顺利的由出液部22上的第一出液孔221快速流出,因此能够避免出现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现象发生。采用该技术措施具有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感、灌肠深度长、出液孔多,能够避免出现肠壁收缩而导致堵塞出液孔的技术优点。
[0027]如1图、图2所示;端头部23的外径≥出液部22的外径的1.5倍。在实际使用时,端头部23的外径为出液部22的外径的1.5倍,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包括灌肠袋以及一端与灌肠袋连接的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另一端连接有灌肠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头是外表面为多个球状结构串联而成、且设有出液腔和出液孔的柱状结构;所述灌肠头最前端的端头部的外径大于连接在端头部后侧的出液部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头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灌肠管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出液部为球状、两端开口且设有出液腔以及与出液腔连接的多个第一出液孔,所述端头部为球状、一端开口且设有出液腔以及与出液腔连接的多个第二出液孔;所述连接部与多个出液部以及端头部依次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出液孔的灌肠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型灌肠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部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