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36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制墙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多块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外立面板,将以往的大块墙体改成由多个拼接块拼接而成的墙体,在对墙体运输时,由于单个拼接块重量较轻,只需工作人员手动搬运即可,不再需要使用吊机等大型吊装工具辅助装运,搬运过程简单,较为方便,同时能够减少搬运时长,同时在对两面墙体进行组装时,只需将一墙体第一支架上的固定柱插入另一墙体第二支架上的固定槽内,即可完成组装连接,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墙体
,具体是一种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施工现场外进行提前制作,如:楼板、墙体、楼梯、阳台等,制作好后再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需要通过各种构件组成,同时在对墙体运输时,由于现有的墙体体积过大、重量较重,在搬运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吊机等工具对装配式墙体进行搬运,搬运过程较为繁琐,十分不便,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包括底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组装墙体,底板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螺纹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均开设有装置槽,装置槽内腔顶面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内螺纹筒,螺纹杆的顶端位于装置槽内部且与内螺纹筒配合使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竖直的滑槽,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滑动连接有组装墙体,组装墙体由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拼接而成,第一拼接块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拼接块,第二拼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本专利技术将以往的大块墙体改成由多个拼接块拼接而成的墙体,在对墙体运输时,由于单个拼接块重量较轻,只需工作人员手动搬运即可,不再需要使用吊机等大型吊装工具辅助装运,搬运过程简单,较为方便,同时能够减少搬运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0006]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背离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固定槽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矩形通槽底面,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背离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槽相配合使用的固定柱,固定柱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口。
[0007]第一拼接块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块,第二拼接块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口,固定块与固定口配合使用。
[0008]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相对面上且位于滑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放置槽,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的两放置槽之间设置有外立面板。
[0009]内螺纹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环,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与转动环位置相对的转动口。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装置槽3、内螺纹筒4、螺纹杆5、滑槽6、滑块7、第二拼接块8、固定口9、固定块10、第一拼接块11、固定槽12、矩形通槽13、弹簧14、限位杆15、固定柱16、限位口17、放置槽18、外立面板19、转动环20、转动口21、底板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2]参见图1

图4,一种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包括底板22、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多组组装墙体,底板22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螺纹杆5,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底部均开设有装置槽3,装置槽3内腔顶面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内螺纹筒4,螺纹杆5的顶端位于装置槽3内部且与内螺纹筒4配合使用,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竖直的滑槽6,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滑动连接有组装墙体,组装墙体由第一拼接块11和第二拼接块8拼接而成,第一拼接块11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拼接块8,第二拼接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7,滑块7滑动连接于滑槽6内部。
[0013]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1相背离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槽12,固定槽12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矩形通槽13,矩形通槽13内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矩形通槽13底面,弹簧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5,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相背离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固定槽12相配合使用的固定柱16,固定柱16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杆15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口17。
[0014]第一拼接块11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块10,第二拼接块8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口9,固定块10与固定口9配合使用。
[0015]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相对面上且位于滑槽6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放置槽18,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相对的两放置槽18之间设置有外立面板19;外立面板19用于方便浇筑。
[0016]内螺纹筒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环20,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与转动环20位置相对的转动口21;转动口21与装置槽3相通,能够由转动口21外直接观察到转动环20,并进行旋转。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工作时,通过运输车辆将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多块第一拼接块11和第二拼接块8、外立面板19一次性运输到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制造的墙体长度在底板22上固定螺纹杆5,工作人员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安装于螺纹杆5上,随后通过转动口21转动转动环20,通过转动环20带动内螺纹筒4转动,使螺纹杆5转动至内螺纹筒4的内部,使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固定,随后将第一拼接块11与两个第二拼接块8拼接,第一拼接块11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拼接块8,随后将拼接后的组装墙体通过滑块7与滑槽6的配合放入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根据需要制作的墙体高度放置多层组
装墙体,需要将两面墙体连接时,在矩形通槽13位置下压弹簧14,使限位杆15收缩进矩形通槽13内,再将一墙体第一支架1上的固定柱16插入另一墙体第二支架2上的固定槽12内,随后松开弹簧14,限位杆15通过弹簧14复位插入限位口17的内部,使两面墙体连接,随后将外立面板19放置进放置槽18内,使外立面板19充当预制墙体的支模,在向两外立面板19之间进行浇筑,随后工作人员使用水泥将转动口21和矩形通槽13封闭,使整个墙体表面更完整。
[0018]本专利技术将以往的大块墙体改成由多个拼接块拼接而成的墙体,在对墙体运输时,由于单个拼接块重量较轻,只需工作人员手动搬运即可,不再需要使用吊机等大型吊装工具辅助装运,搬运过程简单,较为方便,同时能够减少搬运时长,同时在对两面墙体进行组装时,只需将一墙体第一支架上的固定柱插入另一墙体第二支架上的固定槽内,即可完成组装连接,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包括底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组装墙体,其特征在于:底板顶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螺纹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均开设有装置槽,装置槽内腔顶面通过轴承件转动连接有内螺纹筒,螺纹杆的顶端位于装置槽内部且与内螺纹筒配合使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竖直的滑槽,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滑动连接有组装墙体,组装墙体由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拼接而成,第一拼接块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拼接块,第二拼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预制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背离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固定槽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毛毛杨小云刘宝周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