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24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底座、外壳、降温机构、排水机构、进排气机构和顶板;降温机构包括分离组件、吸附组件、放置组件、通孔和油管;分离组件设置在顶板下部的外壳内;放置组件固定设置在分离组件下方的外壳上;吸附组件设置在放置组件的上部;通孔贯穿的开设在放置组件下方的外壳侧壁上;油管贯穿的设置在通孔上。本申请通过设置分离组件、吸附组件、放置组件、通孔和油管,实现了在保证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利用分离出来的液体的技术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
,具体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采用离心分离、丝网过滤的原理,实现除液的一种分离装置。它主要由筒体、旋风分离器、高效破沫网、排污阀等主要部件组成。它一般安装在干燥装置的前面,实现粗过滤除去空气中部分水分,以减轻干燥装置的工作负荷。但是现有的气液分离器的分立效果不佳。
[0003]中国专利CN202010494328.9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其包括壳体组件和数个第一筋条。壳体组件具有限定壳体容腔的内侧壁,壳体组件包括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与壳体容腔连通。入口设置在壳体容腔的内侧壁上,气体出口设置在入口的上方,液体出口设置在入口的下方。数个第一筋条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侧壁上。其中,数个第一筋条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壳体组件的高度方向成角度布置,并且数个第一筋条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筋条迎风端和第一筋条背风端,在从入口进入壳体容腔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第一筋条迎风端位于第一筋条背风端的上游,在壳体组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一筋条迎风端高于第一筋条背风端。
[0004]上述方案虽然使得气液分离器更为紧凑且提高了分离的效率,却没有充分利用气液分离器所分离出来的液体,而是将液体直接排出。故由此提出如何在保证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利用分离出来的液体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底座、外壳、降温机构、排水机构、进排气机构和顶板;降温机构包括分离组件、吸附组件、放置组件、通孔和油管;分离组件设置在顶板下部的外壳内;放置组件固定设置在分离组件下方的外壳上;吸附组件设置在放置组件的上部;通孔贯穿的开设在放置组件下方的外壳侧壁上;油管贯穿的设置在通孔上。
[0006]优选的,分离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滤网;第一隔板固定设置在顶板的下部;第二隔板固定设置在顶板下方的外壳侧壁上,第二隔板的上部与顶板的底部存有一定间隙;滤网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
[0007]优选的,吸附组件包括海绵;海绵设置在放置组件的上部。
[0008]优选的,放置组件包括放置架和网孔;放置架固定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侧壁上;网孔均匀的开设在放置架上。
[0009]优选的,排水机构包括排水口和开关阀;排水口贯穿的开设在底座上;开关阀设置在排水口上。
[0010]优选的,进排气机构包括进气口、进气管、出气口和出气管;进气口贯穿的开设在顶板上;进气管固定设置在进气口上;出气口贯穿的开设在进气口一侧的顶部上;出气管固
定设置在出气管上。
[0011]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申请通过设置分离组件、吸附组件、放置组件、通孔和油管,实现了在保证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利用分离出来的液体的技术要求。
[0013]2.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滤网,实现了分离组件的分离功能。
[0014]3.本申请通过设置海绵,实现了吸附组件可以将冷媒中的液体吸附下来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图一;
[0016]图2是本申请的立体图二;
[0017]图3是本申请的去除了外壳后的立体图;
[0018]图4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图一;
[0019]图5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图二;
[0020]图6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图三。
[0021]图中标号为:
[0022]1‑
底座;
[0023]2‑
外壳;
[0024]3‑
降温机构;3a

分离组件;3a1

第一隔板;3a2

第二隔板;3a3

滤网;3b

吸附组件;3b1
‑ꢀ
海绵;3c

放置组件;3c1

放置架;3c2

网孔;3d

通孔;3e

油管;
[0025]4‑
排水机构;4a

排水口;4b

开关阀;
[0026]5‑
进排气机构;5a

进气口;5b

进气管;5c

出气口;5d

出气管;
[0027]6‑
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

4所示,本申请提供:
[0030]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底座1、外壳2、降温机构3、排水机构4、进排气机构5和顶板6;降温机构3包括分离组件3a、吸附组件3b、放置组件3c、通孔3d和油管3e;分离组件3a 设置在顶板6下部的外壳2内;放置组件3c固定设置在分离组件3a下方的外壳2上;吸附组件3b设置在放置组件3c的上部;通孔3d贯穿的开设在放置组件3c下方的外壳2侧壁上;油管3e贯穿的设置在通孔3d上。
[003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利用分离出来的液体。为此,本申请外壳2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上部,顶板6 固定设置在外壳2的顶部,排水机构4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当气液分离器中所储存的液体过多时,排水机构4就会将其中的液体及时排出,从而保证气液分离器在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时,可以将冷媒中的液体尽可能的分离出来。若气液分离器中所储存的液体过多,就会影响到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在顶板6上设置在进排气机构5,进排气机构5是用来将冷媒
排入气液分离器中,同时在气液分离器将冷媒中的液体分离后再将冷媒排出的。降温机构3的运作流程如下,带有液体的冷媒会被进排气机构5排入外壳2内部,此时冷媒会通过分离组件3a,分离组件3a会将冷媒中的液体和气体分离,分离完成后的气态冷媒会由进排气机构5 排出,而分离出来的液体则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落在吸附组件3b上,吸附组件3b可以将液体吸附住,当气液分离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吸附组件3b上便会吸附到足够量的液体,此时吸附组件3b中的液体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脱离吸附组件3b的吸附,如此吸附组件3b中的液体便会穿过放置组件3c,最终会落在底座1的上部。在底座1上方的外壳2侧壁上开设有通孔3d,通孔3d开设有两个,油管3e为“U”形结构,油管3e设置在通孔3d上,在气液分离器的一侧设置有压缩器,油管3e是用来将压缩器中使用后的油液传输到外壳2内部的,由于压缩器使用过的油液温度较高,而底座1上盛有从吸附组件3b处滴落的液体,油管3e浸泡在液体中,如此便达到了对于油管3e中高温油液的降温功能,吸附组件3b除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底座(1)、外壳(2)、降温机构(3)、排水机构(4)、进排气机构(5)和顶板(6);其特征在于,降温机构(3)包括分离组件(3a)、吸附组件(3b)、放置组件(3c)、通孔(3d)和油管(3e);分离组件(3a)设置在顶板(6)下部的外壳(2)内;放置组件(3c)固定设置在分离组件(3a)下方的外壳(2)上;吸附组件(3b)设置在放置组件(3c)的上部;通孔(3d)贯穿的开设在放置组件(3c)下方的外壳(2)侧壁上;油管(3e)贯穿的设置在通孔(3d)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分离组件(3a)包括第一隔板(3a1)、第二隔板(3a2)和滤网(3a3);第一隔板(3a1)固定设置在顶板(6)的下部;第二隔板(3a2)固定设置在顶板(6)下方的外壳(2)侧壁上,第二隔板(3a2)的上部与顶板(6)的底部存有一定间隙;滤网(3a3)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3a1)和第二隔板(3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增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庆新安制冷设备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