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蟹-鲈-螺混合养殖系统及利用混合养殖系统进行蟹-鲈-螺混养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122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及利用混合养殖系统进行蟹



螺混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及利用混合养殖系统进行蟹



螺混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毛蟹、大闸蟹,隶属于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两岸江河湖泊。时至今日,虽然河蟹产量持续增加,然而养殖成本持续走高,养殖效益逐年下滑,丰产不丰收的情况表明河蟹养殖产业已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养殖风险明显加大。
[0003]螺蛳(Bellamya quadrata),是方形环棱螺的俗称,是中华绒螯蟹、甲鱼等水产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之一,同时在河蟹生态养殖中可有效净化水质,现如今从野生环境中直接捕捞淡水螺类已经明令禁止。
[0004]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鱼,隶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而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加州鲈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导致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从而不符合健康养殖及环境保护要求的问题日渐突出。
[0005]为规避单一河蟹或鲈鱼养殖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以及解决加州鲈鱼、河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污染问题,近年来,蟹鲈、蟹螺混养等模式已在多地进行养殖试验推广。虽然在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河蟹、鲈鱼、螺蛳毕竟属于不同的水生动物,所以养殖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在共用一个池塘的养殖过程中仍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0006](1)种草,水草种植一般在1

4月份,种植量较难掌握,过多的水草栽种易造成鲈鱼活动空间受限,过少的水草使河蟹蜕壳空间和植物饲料来源不足;
[0007](2)水位,为促进水草光合作用生长和肥水处理,初春时节水位不宜过深,而30

50cm的水位放养高密度的加州鲈鱼苗具有较大的风险,极易造成缺氧死亡;过晚投放加州鲈鱼苗也会造成当年鲈鱼达不到上市规格;
[0008](3)养殖,河蟹投喂沉性饲料和冰鲜鱼,大口黑鲈投喂高蛋白膨化饲料,虽然实现了池塘空间上的互补,但在投喂过程中,大口黑鲈往往会抢食河蟹饲料,造成河蟹摄食饲料不足,而鲈鱼浮性料也会散落于水草上,造成浪费;夏季水草生长速度快,需人工及时处理保证水体流动性以及鱼类的活动空间和摄食空间;另外大口黑鲈是一种肉食性鱼类,河蟹在蜕壳前后一段时间若受到大口黑鲈攻击易造成残蟹和死亡,这也决定了河蟹和加州鲈鱼的放养密度要低于正常养殖。螺蛳繁殖期于4

5月份,过多、过少直接投放螺蛳数量均不利于河蟹、螺蛳两者生长;
[0009](4)捕捞,虽然河蟹和鲈鱼的捕捞上市时间有所重叠,但通常河蟹早于鲈鱼,在不能清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地笼和晚上岸边挑拣的方法进行捕捉,因此剩余的河蟹错过最佳上市时间。而加州鲈鱼只能通过拉网的方式进行捕捞,塘中剩余的水草此时也成为拉网的
累赘,需人工及时捞除,拉网也会造成剩余捕获河蟹的死亡和断肢。另外随着河蟹上市,塘中河蟹未食用完的螺蛳随着清塘而浪费。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蟹



螺养殖方法以解决现有养殖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及利用混合养殖系统进行蟹



螺混养的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系统及混养方法可以保证河蟹、加州鲈鱼和螺蛳共用同一水体又互不干扰,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使资源合理最大化利用,并且河蟹、鲈鱼和螺蛳分批上市不受干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收益。
[0011]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蟹池、螺蛳挂养区、循环流水养殖槽和鱼塘;
[0013]所述循环流水养殖槽位于蟹池与鱼塘之间的塘梗上;
[0014]所述螺蛳挂养区位于蟹池、鱼塘之间的拦网处以及循环流水养殖槽吸污区。
[0015]进一步地,所述鱼塘长35~45m,宽30~40m,深2.5~3.5m,斜坡比1:2~2.5;所述蟹池长35~45m,宽30~40m,深1~2m,斜坡比1:2~2.5;
[0016]所述循环流水养殖槽为3~6条独立的水槽,水槽配备吸污区。
[0017]进一步地,在鱼塘和蟹池之间设置有拦截装置;
[0018]所述拦截装置的高度为1~2m;
[0019]所述拦截装置包括上部挡板和下部拦网;
[0020]所述拦网的孔径为0.5~1.5cm。
[0021]进一步地,在鱼塘和蟹池之间的拦网处及吸污区挂养螺蛳网袋;
[0022]所述网袋高度为80~100cm,宽度为40~50cm,孔径为3~5mm;
[0023]所述网袋悬挂间距为80~100cm。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进行蟹



螺混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1)对鱼塘、蟹池和循环流水养殖槽消毒处理;
[0026](2)在蟹池中种植水草;
[0027](3)在蟹池中放养蟹苗,在螺蛳挂养区挂螺蛳网袋,在鱼塘中放养鲈鱼苗;
[0028](4)调控鱼塘和蟹池的水质;
[0029](5)投喂饲料,捕捞收获。
[0030]进一步地,步骤(1)中采用生石灰对鱼塘和蟹池进行消毒处理,所述生石灰的用量为40~80kg/亩。
[0031]进一步地,步骤(2)中种植水草的种类为伊乐藻,所述水草的用量为40~60kg/亩。
[0032]进一步地,步骤(3)中放养鲈鱼苗的密度为1500~2000条/亩,鲈鱼苗的规格为40~60条/kg;放养蟹苗的密度为800~1200只/亩,蟹苗的规格为70~90只/kg;挂养的螺蛳网袋中放入幼螺500~800个/袋,幼螺的规格为0.08~0.15g/个。
[0033]进一步地,在循环流水养殖槽中养殖罗非鱼、草鱼、鳊鱼、鲈鱼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4]进一步地,步骤(4)在鱼塘使用EM菌和小球藻调控水质,所述EM菌的用量为0.5~
1.5kg/亩,所述小球藻的用量为0.4~0.6kg/亩;在蟹池使用EM菌发酵的菜籽饼调控水质,所述EM菌发酵的菜籽饼的用量为6~9kg/亩。
[0035]进一步地,步骤(5)中采用冰鲜鱼混合颗粒饲料以及螺蛳作为饵料饲养河蟹,河蟹冰鲜鱼混合颗粒饲料的用量为河蟹体重的5~10%,螺蛳投放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蟹池、螺蛳挂养区、循环流水养殖槽和鱼塘;所述循环流水养殖槽位于蟹池与鱼塘之间的塘梗上;所述螺蛳挂养区位于蟹池、鱼塘之间的拦网处以及循环流水养殖槽吸污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长35~45m,宽30~40m,深2.5~3.5m,斜坡比1:2~2.5;所述蟹池长35~45m,宽30~40m,深1~2m,斜坡比1:2~2.5;所述循环流水养殖槽为3~6条独立的水槽,水槽配备吸污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鱼塘和蟹池之间设置有拦截装置;所述拦截装置的高度为1~2m;所述拦截装置包括上部挡板和下部拦网;所述拦网的孔径为0.5~1.5c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鱼塘和蟹池之间的拦网处及吸污区挂养螺蛳网袋;所述网袋高度为80~100cm,宽度为40~50cm,孔径为3~5mm;所述网袋悬挂间距为80~100cm。5.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



螺混合养殖系统进行蟹



螺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鱼塘、蟹池和循环流水养殖槽消毒处理;(2)在蟹池中种植水草;(3)在蟹池中放养蟹苗,在螺蛳挂养区挂养螺蛳网袋,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毅徐钢春聂志娟邵乃麟高建操朱昊俊李全杰高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