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风机隔振安装装置及其隧道风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115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风机隔振安装装置,其包括隔振连接装置,通过在隔振连接装置的壳体内设置两组竖向隔振组,从而有效的承受竖向载荷。并且,通过将第二竖向隔振组布置在第一竖向隔振组内部,并且使得第二竖向隔振组的弹性套的径向外侧与第一竖向隔振组的环形弹簧的径向内侧保持接触,从而使得弹性套与环形弹簧在径向上形成一个整体隔振件,进而在发生水平/径向载荷时,能够通过弹性套与环形弹簧的径向接触对径向载荷进行衰减。径向接触对径向载荷进行衰减。径向接触对径向载荷进行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风机隔振安装装置及其隧道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风机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风机隔振安装装置,其包括隔振连接装置,隔振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竖向隔振组和第二竖向隔振组,第一竖向隔振组和第二竖向隔振组均位于壳体内,第一竖向隔振组包括至少两个沿隧道竖向方向层叠布置的环形弹簧体;第二竖向隔振组内设在第一竖向隔振组内,第二隔振组包括对应第一竖向隔振组的每一环形弹簧体设置一个的弹性套,弹性套在隧道竖向方向上层叠布置以用于承受竖向载荷。特别优选的,第二竖向隔振组的每一弹性套的外侧与相应的环形弹簧体的内侧在圆周方向上保持接触以承受径向载荷。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和军事隧道。在隧道中,尤其是在交通隧道中,为排出隧道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引入外部的新鲜空气,通常都需要在隧道的顶壁上依次安装若干隧道风机进行通风。例如,隧道射流风机,其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地铁等隧道中。通常,射流风机是安装在隧道拱顶,通过采用连接钢板将隧道拱顶预埋杆与射流风机壳体直接焊接连接或采用螺栓连接。
[0003]隧道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壳体内部的电动机带动叶轮进行告诉旋转,由于风机重心分布及安装问题等因素,叶轮高速旋转过程中,电动机在壳体内部容易发生振动,同时风机的壳体在隧道的顶部也容易产生振动。然而,现有的射流风机安装方式并不能有效的克服风机工作时在隧道拱顶产生的振动。而且,随着射流风机常年运行,因振动对预埋杆的影响,有可能会使得预埋杆周围的混凝土结构会逐渐松动,严重影响预埋杆的固定强度,当振动幅度较大时,风机容易从隧道顶部摔落,给隧道的通行带来各种安全隐患。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阻尼振动的安装结构,以确保隧道射流风机安装可靠、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其能够保证隧道风机的稳定安装,并且能够有效的隔离因风机工作产生的振动向隧道拱顶的传递,以保证风机的稳定工作,保证隧道通行安全。
[0006]本专利技术的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包括隔振连接装置和连接架,其中,隔振连接装置其与隧道拱顶形成连接,连接架用于与隧道风机形成连接,连接架附接于隔振连接装置上。其中,隔振连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竖向隔振组和第二竖向隔振组,第一竖向隔振组和第二竖向隔振组均位于壳体内,第一竖向隔振组包括至少两个沿隧道竖向方向层叠布置的环形弹簧体,相邻环形弹簧体之间通过其中一个环形弹簧体的外锥面部分嵌入另一个环形弹簧体的内锥面部分的方式形成接触配合,在受到竖向载荷时,相应内锥面部分与外锥面部分之间形成相互挤压以产生弹性变形;第二竖向隔振组内设在第一竖向隔振组内,第
二隔振组包括对应第一竖向隔振组的每一环形弹簧体设置一个的弹性套,弹性套在隧道竖向方向上层叠布置以用于承受竖向载荷。隔振连接装置还包括T形连接构件,T形连接构件的竖向部分自每一弹性套的内部穿过,并且穿出壳体底部以与连接架形成连接,T形连接构件的水平部分至少支撑抵靠在第二竖向隔振组的最上层弹性套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通过在隔振连接装置的壳体内设置两组竖向隔振组,从而有效的承受竖向载荷。
[0007]特别优选的,第二竖向隔振组的每一弹性套的外侧与相应的环形弹簧体的内侧在圆周方向上保持接触以承受径向载荷。风机工作产生的振动也可能是水平/径向传递的,并且风机在工作时也有可能受到水平外力(如风力)的影响而产生水平/径向方向的振动传递,通过将第二竖向隔振组布置在第一竖向隔振组内部,并且使得第二竖向隔振组的弹性套的径向外侧与第一竖向隔振组的环形弹簧的径向内侧保持接触,从而使得弹性套与环形弹簧在径向上形成一个整体隔振件,进而在发生水平/径向载荷时,能够通过弹性套与环形弹簧的径向接触对径向载荷进行衰减。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环形弹簧体的内侧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第一弧形面,弹性套的外侧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弧形面,相应环形弹簧体的第一弧形面与相应弹性套的第二弧形面至少部分在圆周方向上保持接触以承受径向载荷。这使得环形弹簧体的径向内侧与弹性套的径向外侧之间形成相背对的弧形面,通过这种相背对的弧形面的部分(至少弧形面在径向方向的顶部处)接触,使得弹性变形更加灵敏可靠,并且提供更加丰富的弹性变形空间。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竖向隔振组以高出第一竖向隔振组的方式对T形连接构件的水平部分形成支撑。由于第二竖向隔振组高出第一竖向隔振组,则使得在自然状态下,T形连接构件的水平部分仅支撑抵靠在第二竖向隔振组的最上层弹性套上。通过这种结构,在发生竖向载荷时,首先会由第二竖向隔振组进行抵抗振动,当第二竖向隔振组在竖向上被压缩至使得T形连接构件的水平部分能够与第一竖向隔振组的最上层环形弹簧体接触时,第二竖向隔振组开始受T形连接构件的竖向压迫而产生阻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T形连接构件的水平部分与第一竖向隔振组的最上层环形弹簧体接触前,第一竖向隔振组不参与抵抗振动,相反,由于第二竖向隔振组的每一弹性套的外侧与相应的环形弹簧体的内侧在圆周方向上保持接触,在第二竖向隔振组在受到竖向载荷产生弹性变形时,会在径向上造成对相应环形弹簧体的径向压迫,第一竖向隔振组在此时借助于弹性套的径向压迫也被参与到对振动的抵抗中。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T形连接构件的水平部分同时支撑抵靠第一竖向隔振组的最上层环形弹簧体上。在该实施例中,当发生竖向载荷时,T形连接构件的水平部分同时对第一竖向隔振组和第二竖向隔振组产生竖向压迫,从而第一竖向隔振组和第二竖向隔振组共同参与到对振动的抵抗中。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竖向隔振组的每一弹性套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外套在T 形连接构件的竖向部分上。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使得弹性套具有更好的随动效果,即,在振动传递到T形连接构件上时能够及时的感应到载荷/振动的发生。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竖向隔振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环形弹簧体、中环形弹簧体和下环形弹簧体,上环形弹簧体具有下部外锥面部分,下环形弹簧体具有
上部外锥面部分,中环形弹簧体包括与上环形弹簧体的下部外锥面部分配合的上部内锥面部分和与下环形弹簧体的上部锥面部分配合的下部内锥面部分。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中环形弹簧体的内侧,在其上部内锥面部分和下部内锥面部分之间形成中间过渡部,第二弧形面形成在中间过渡部上。
[00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环形弹簧体和/或弹性套由橡胶材料制成。
[00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壳体与预埋在隧道拱顶上的连接锚杆形成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隧道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和如上所述的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设置至少一个,以用于将风机本体安装于隧道拱顶上。
[0017]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通过在隔振连接装置的壳体内设置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振连接装置,其与隧道拱顶形成连接;连接架,其用于与隧道风机形成连接,所述连接架附接于所述隔振连接装置上;其中,所述隔振连接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第一竖向隔振组,所述第一竖向隔振组包括至少两个沿隧道竖向方向层叠布置的环形弹簧体,相邻环形弹簧体之间通过其中一个环形弹簧体的外锥面部分嵌入另一个环形弹簧体的内锥面部分的方式形成接触配合,在受到竖向载荷时,相应内锥面部分与外锥面部分之间形成相互挤压以产生弹性变形;位于壳体内部并且内设在所述第一竖向隔振组内的第二竖向隔振组,所述第二隔振组包括对应第一竖向隔振组的每一环形弹簧体设置一个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在隧道竖向方向上层叠布置以用于承受竖向载荷;T形连接构件,所述T形连接构件的竖向部分自每一弹性套的内部穿过,并且穿出壳体底部以与所述连接架形成连接,所述T形连接构件的水平部分至少支撑抵靠在所述第二竖向隔振组的最上层弹性套上;所述第二竖向隔振组的每一弹性套的外侧与相应的环形弹簧体的内侧在圆周方向上保持接触以承受径向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弹簧体的内侧设置有径向向内突出的第一弧形面,所述弹性套的外侧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弧形面,相应环形弹簧体的第一弧形面与相应弹性套的第二弧形面至少部分在圆周方向上保持接触以承受径向载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风机用隔振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向隔振组以高出所述第一竖向隔振组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云张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