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99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属于边坡防护安全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多根抗滑桩;相邻的两根抗滑桩之间通过连接梁相连;连接梁通过预应力锚索锚固在滑动面下方的稳定岩层中;抗滑桩包括底锚杆、里侧竖梁、外侧竖梁和铁钢砂混凝土;底锚杆设置在桩孔底部并外露一段杆体;抗滑桩邻近滑坡体一侧设置有里侧竖梁、远离滑坡体一侧设置有外侧竖梁;里侧竖梁与外侧竖梁均固定连接一底锚杆;桩孔内通过铁钢砂混凝土将里侧竖梁、外侧竖梁、底锚杆的外露杆体浇筑在一起形成抗滑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解决了目前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施工效率低、投资较高、抗滑能力较差的问题,起到修理和稳固岩土滑坡工程或建/构筑物基础的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边坡防护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岩土滑坡工程和建(构)筑物的基础边坡工程中,防治滑坡体移动,确保滑坡体安全稳定,是滑坡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技术问题。滑坡防治不当将导致滑坡灾害事故,威胁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因抗滑桩相较于挡土墙,具有施工速度快、开挖面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治理工程中。
[0003]但是目前,在大推力滑坡治理工程中,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即在桩孔中预先编织钢筋骨架,再浇灌混凝土,该方式编织钢筋骨架工艺复杂,焊接、绑扎钢筋工作量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施工效率较低。而且多数滑坡工程中,采用的是单一的抗滑桩结构,抗滑桩之间连接装置未设置或设置较为简单,很难将抗滑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抗滑能力较差。对于滑坡体厚度较大、稳定性较差、承受推力较大的边坡结构,采用单一的抗滑桩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工程安全需求。
[0004]现在也有为提高抗滑桩的抗滑能力,部分滑坡治理工程将抗滑桩设置成多排,且插入足够深的稳定岩层中,但这种多排插入稳定岩层的抗滑桩在施工中大大增加了抗滑桩投资成本,延长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解决了目前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施工效率低、抗滑能力较差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包括多根抗滑桩;相邻的两根抗滑桩之间通过连接梁相连;连接梁通过预应力锚索锚固在滑动面下方的稳定岩层中;所述的抗滑桩包括底锚杆、里侧竖梁、外侧竖梁和铁钢砂混凝土;所述底锚杆设置在桩孔底部并外露一段杆体;抗滑桩邻近滑坡体一侧设置有里侧竖梁、远离滑坡体一侧设置有外侧竖梁;里侧竖梁与外侧竖梁均固定连接一底锚杆;桩孔内通过铁钢砂混凝土将里侧竖梁、外侧竖梁、底锚杆的外露杆体浇筑在一起形成抗滑桩。
[0008]进一步的,抗滑桩为矩形桩并垂直于地面,且抗滑桩的底部位于滑动面下方的稳定岩层中;抗滑桩长边方向以及连接梁均垂直于滑坡体的滑动方向。
[0009]进一步的,里侧竖梁的数量不小于外侧竖梁的数量。
[0010]更进一步,抗滑桩的里侧两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里侧竖梁;抗滑桩的外侧两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外侧竖梁。
[0011]进一步的,外侧竖梁的长度等于抗滑桩的深度,里侧竖梁长度大于抗滑桩的深度,里侧竖梁的顶部伸出地面。
[0012]进一步的,连接梁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根抗滑桩的里侧竖梁伸出地面段的外侧。
[0013]更进一步,相邻两根抗滑桩的里侧竖梁伸出地面段之间焊接有两根连接梁;两根连接梁之间设有50

100mm的间隙。
[0014]更进一步,预应力锚索倾斜布置于滑坡体的里侧,预应力锚索数量≥2套;预应力锚索穿过两根连接梁之间的间隙进行固定。
[0015]进一步的,底锚杆外露杆体顶端高过滑动面;里侧竖梁、外侧竖梁分别与底锚杆外露杆体绑扎在一起。
[0016]本技术结构常应用于建(构)筑物基础边坡工程。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在抗滑桩的桩孔底部布置两排底锚杆,底锚杆可将抗滑桩的受力传递到桩孔底部下方更深处,增强了抗滑桩的抗滑能力,底锚杆外露杆体顶端高过滑动面,增强了滑动面位置抗滑桩的抗剪强度,避免了极限情况下抗滑桩底部松动和滑动面位置剪切破坏;同等条件下,采用本技术的抗滑桩,还能减少抗滑桩深入稳定岩层的深度,即能减少桩孔开挖工程量和浇筑混凝土量。
[0019]2、本技术在桩孔中布置两排竖梁,竖梁与底锚杆外露杆体绑扎在一起,可确保抗滑桩的受力通过竖梁和底锚杆传递到桩孔底部下方更深处,抗滑能力更强;再在桩孔内浇灌铁钢砂混凝土,将竖梁与底锚杆外露杆体浇筑在一起,创新性的采用“铁钢砂混凝土+竖梁+底锚杆”方式的抗滑桩,相较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而言,具有工艺简单、投入人力较少、施工效率高、抗滑能力强的特点。
[0020]3、本技术将相邻的两个抗滑桩均采用连接梁焊接在一起,再通过预应力锚索锚固在稳定岩层中,这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将多个抗滑桩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抗滑能力叠加,抗滑能力更强;抗滑桩顶部采用预应力锚索锚固在稳定岩层中进行张拉,组合后的抗滑桩构成简支受力,滑坡体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所述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侧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所述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所述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正视图;
[0024]图中:1—Ⅰ号抗滑桩;2—Ⅱ号抗滑桩;3—底锚杆;4—里侧竖梁;5—外侧竖梁;6—铁钢砂混凝土;7—连接梁;8—预应力锚索;9—滑动方向;10—地面;11—滑动面;12—滑坡体;13—稳定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26]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包括Ⅰ号抗滑桩1、Ⅱ号抗滑桩2、底锚杆3、里侧竖梁4、外侧竖梁5、铁钢砂混凝土6、连接梁7、预应力锚索8,Ⅰ号抗滑桩1和Ⅱ号抗滑桩2的桩孔按照设计尺寸开挖后,先在桩孔底部布置两排底锚杆
3,在桩孔中布置一排里侧竖梁4和一排外侧竖梁5,施工时里侧竖梁4、外侧竖梁5与底锚杆3外露杆体绑扎在一起,再在桩孔内浇灌铁钢砂混凝土6至地面高度,最后将连接梁7焊接在Ⅰ号抗滑桩1和Ⅱ号抗滑桩2中里侧竖梁4上,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抗滑桩通过预应力锚索8锚固在滑动面下方的稳定岩层中。
[0027]进一步的,Ⅰ号抗滑桩1和Ⅱ号抗滑桩2为矩形桩形式,抗滑桩长边方向垂直于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两个抗滑桩的连线方向即连接梁7也垂直于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两个抗滑桩垂直于地面,并深入滑动面下方的稳定岩层中。
[0028]本实施例中,根据设计,该滑坡治理工程共需布置24根抗滑桩,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后,共设有12组组合式锚索抗滑桩,选取最中部的一组锚索抗滑桩进行说明。Ⅰ号抗滑桩1和Ⅱ号抗滑桩2均为矩形桩,截面尺寸为2.0m
×
1.5m,桩长为8m,桩间距为5m。布置时两个桩长边方向对齐,且垂直于滑坡体的滑动方向;现场施工时,抗滑桩垂直于地面开挖,深入稳定岩层至少0.8m。工程中抗滑桩深入稳定岩层的长度,应从滑动面的最低位置开始计算,并根据稳定岩层的稳定性合理确定抗滑桩深入稳定岩层的长度。
[0029]进一步的,底锚杆3垂直于桩孔底面,沿桩孔里侧和外侧各设一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包括多根抗滑桩;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抗滑桩之间通过连接梁(7)相连;连接梁(7)通过预应力锚索(8)锚固在滑动面下方的稳定岩层(13)中;所述的抗滑桩包括底锚杆(3)、里侧竖梁(4)、外侧竖梁(5)和铁钢砂混凝土(6);所述底锚杆(3)设置在桩孔底部并外露一段杆体;抗滑桩邻近滑坡体一侧设置有里侧竖梁(4)、远离滑坡体一侧设置有外侧竖梁(5);里侧竖梁(4)与外侧竖梁(5)均固定连接一底锚杆(3);桩孔内通过铁钢砂混凝土(6)将里侧竖梁(4)、外侧竖梁(5)、底锚杆(3)的外露杆体浇筑在一起形成抗滑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抗滑桩为矩形桩并垂直于地面,且抗滑桩的底部位于滑动面下方的稳定岩层(13)中;抗滑桩长边方向以及连接梁(7)均垂直于滑坡体的滑动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里侧竖梁(4)的数量不小于外侧竖梁(5)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锚索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抗滑桩的里侧两个顶角处分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进陈友明张飞董瑾师雯琦贾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