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079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包括,S1、获取储能容量收益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效益分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呈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的大规模并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电量平衡带来极大挑战,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灵活性资源需求迫切。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储能技术,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0003]当前,以锂离子电池、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型储能市场竞争力不足,商业模式单一。通过市场盈利是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仍在深入推进过程中,相关机制还不完善,现货市场尚未全面将储能纳入市场主体,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年运行小时数较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容量有限,储能仅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难以盈利,企业主动投资建设储能项目积极性不高。二是多种价值难以得到全面评价,成本疏导机制缺失。储能具有多种价值,可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改善新能源涉网性能,有效提高新能源跟踪发电计划曲线能力,储能可提供紧急有功、无功功率支撑,改善因电网故障、电源脱网带来的频率、电压问题,储能可有效提升尖峰用电时刻供电水平,保障应急供电能力。因此配置在电网中的储能使得新能源、电网等多类主体共同受益,但储能的多种价值并未得到全面体现,成本多由单一主体分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旨在解决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包括:
[0006]S1、获取储能容量收益C
annual

bess
和储能电量收益C
opt
,其中所述储能容量收益为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费用;
[0007]S2、将传递因子λ作为储能电量收益C
opt
的系数得到λC
opt
,建立引入传递因子后储能容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的关系用于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
[0008]S3、根据储能残值、储能电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
[0009]S4、建立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结合储能收益目标函数计算电力储能效益分配。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系统,包括:
[0011]容量储能模块:用于获取储能容量收益C
annual

bess
和储能电量收益C
opt
,其中所述储
能容量收益为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费用;
[0012]关系模块:用于将传递因子λ作为储能电量收益C
opt
的系数得到λC
opt
,建立引入传递因子后储能容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的关系用于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
[0013]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储能残值、储能电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
[0014]计算模块:用于建立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结合储能收益目标函数计算电力储能效益分配。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传递的实现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017]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了以往新型储能盈利能力不足、多种价值未能全面体现、各利益主体之间效益分配关系不明确问题,为合理疏导储能成本,全面客观地反映储能价值提供支撑,推动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的主体关系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的储能电站效益与调节因子关系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系统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方法实施例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0029]S1、获取储能容量收益C
annual

bess
和储能电量收益C
opt
,其中所述储能容量收益为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费用;
[0030]S2、将传递因子λ作为储能电量收益C
opt
的系数得到λC
opt
,建立引入传递因子后储能容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的关系用于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
[0031]S3、根据储能残值、储能电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
[0032]S4、建立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结合储能收益目标函数计算电力储能效益分配。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储能容量收益C
annual

bess
和储能电量收益C
opt
,其中所述储能容量收益为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费用;S2、将传递因子λ作为储能电量收益C
opt
的系数得到λC
opt
,建立引入传递因子后储能容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的关系用于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S3、根据储能残值、储能电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S4、建立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结合储能收益目标函数计算电力储能效益分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储能电站初始投资:C
inv

bess
=C
P
P+C
E
E式中,C
inv

bess
为储能电站的初始投资,单位万元,C
P
为储能电站单位功率成本,单位万元MW
‑1,P为储能电站额定功率,单位MW,C
E
为储能电池单位容量成本,单位万元MWh
‑1,E为储能电站容量,单位为MWh;储能电站初始投资年值C
annual

bess
为:其中,储能电站设计运营年限n,k为运营末年储能电站固定资产残值率,i为折现率;根据容量出售原则,储能电站年容量收益由新能源电站和电网运营商承担,C
annual

bess
=C
ver

rent
+C
grid

rent
其中C
ver

rent
、C
grid

rent
分别为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的费用;获取储能电站运维成本:C
m
=C
omv
P获取储能电站充电费用:C
charge
=C
p

charge
E获取储能电站放电收益:C
discharge
=C
p

discharge
Eη获取储能电站电量收益:C
opt
=N(C
discharge

C
charge
)

C
m
其中,式中,C
m
为储能电站年运维成本,单位万元,C
omv
为单位功率运行维护成本,单位万元MW
‑1;C
p

charge
为储能电站度电充电价格,单位万元MWh
‑1;C
p

discharge
为度电放电价格,单位万元MWh
‑1,η为储能放电效率,N为储能电站年充放电次数,C
opt
为储能电站年电量收益,单位万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将传递因子λ作为储能电量收益C
opt
的系数得到λC
opt
,建立引入传递因子后储能容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的关系用于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关系公式如下:C'
annual

bess
=C
annual

bess

λC
opt
=C'
ver

rent
+C'
grid

rent
其中C

annual

bess
、C

ver

rent
和C

grid

rent
分别为引入调节因子后储能容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根据储能残值、储能电量收益、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运营商年购买储能容量服务实际费用建立储能收益目标函数,公
式如下:式中,IRR为储能电站内部收益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包括:建立新能源电站租赁储能容量约束、电网运营商购买储能容量服务约束和储能运营商盈利约束,根据约束条件结合储能收益目标函数计算电力储能效益分配。6.一种基于传递因子的电力储能效益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容量储能模块:用于获取储能容量收益C
annual

bess
和储能电量收益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智勇李琼慧王彩霞陈宁叶小宁吴思黄碧斌胡静洪博文冯凯辉闫湖孟子涵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