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75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包括防渗透层、第一压敏胶层、偏光片层、第二压敏胶层及水汽阻隔层;所述偏光片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压敏胶层与水汽阻隔层粘接,所述偏光片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压敏胶层与防渗透层粘接;所述防渗透层采用疏水性涂料涂布而成,所述水汽阻隔层采用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偏光片层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水汽阻隔层及防渗透层,水汽阻隔层采用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防渗透层采用疏水性涂料涂布而成,如此设置,可降低偏光片的透水能力,即使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使用,也能将外界的水汽进行有效的隔绝,防止水汽渗透进偏光片层影响偏光片的使用效果及寿命。影响偏光片的使用效果及寿命。影响偏光片的使用效果及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偏光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偏光片,是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光学元件,经常应用于显示装置中,贴附在显示面板上,起偏光作用。现有偏光片一般为多层膜结合而成,中间一层起到偏振作用的聚乙烯醇(PVA),由于聚乙烯醇(PVA)容易水解,需要在聚乙烯醇(PVA)上、下两个面复合一层具有高光透过率、耐水性好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进行防护,这是原偏光片板。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还开发了反射型偏光片、反射型偏光片、透射型偏光片补偿型偏光片等,其中,常规反射型偏光片结构由上而下依次为:离型膜、压敏胶、TAC膜、PVA膜、TAC膜、复合胶、反射膜。
[0003]现有技术中,原偏光片板为中间一层带偏光作用的PVA膜,上下两层保护作用的TAC(三醋酸纤维素酯)膜。其中,TAC膜可用来隔离空气及水汽,起到保护偏光层PVA膜的作用,但是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使用时,TAC膜的水汽隔绝效果也十分有限,导致水汽进入PVA膜内,不仅会降低偏光片的使用寿命,而且也会影响偏光片的使用效果,导致物体轮廓模糊不清,使观看者眼睛疲劳,使用不适,可靠性降低。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厚度较薄、有效保护PVA膜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包括防渗透层、第一压敏胶层、偏光片层、第二压敏胶层及水汽阻隔层;
[0007]所述偏光片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压敏胶层与水汽阻隔层粘接,所述偏光片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压敏胶层与防渗透层粘接;
[0008]所述偏光片层包括PVA膜层及复合在所述PVA膜层上下表面的TAC膜层;
[0009]所述防渗透层采用疏水性涂料涂布而成,所述水汽阻隔层采用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所述防渗透层的厚度为25~30μm,所述水汽阻隔层的厚度为40~50μm。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中,还包括有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分别复合在防渗透层及水汽阻隔层的外表面。
[0011]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疏水性涂料为高交联度聚丙烯酸酯涂料或氟聚丙烯酸酯涂料。
[0012]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聚氨酯涂料为氟单体水性聚氨酯。
[0013]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第一压
敏胶层为水溶性压敏胶层,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为固态压敏胶层。
[0014]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及第二压敏胶层的厚度相同,均为4~18μm。
[0015]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水汽阻隔层的透水能力小于10
‑1g/(m2·
24h)。
[0016]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在偏光片层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水汽阻隔层及防渗透层,水汽阻隔层采用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防渗透层采用疏水性涂料涂布而成,如此设置,可降低偏光片的透水能力,即使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使用,也能将外界的水汽进行有效的隔绝,防止水汽渗透进偏光片层影响偏光片的使用效果及寿命;整体结构简单、透水能力低、可有效阻隔水汽渗透到偏光片层中,防止偏光片内部发生腐蚀,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偏光片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包括防渗透层10、第一压敏胶层20、偏光片层30、第二压敏胶层40及水汽阻隔层50。
[0022]所述偏光片层30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压敏胶层20与水汽阻隔层50粘接,所述偏光片层30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压敏胶层40与防渗透层10粘接。
[0023]所述偏光片层30包括PVA膜层301及复合在所述PVA膜层301上下表面的TAC膜层302。TAC膜层302为三醋酸纤维素膜,PVA膜层301为聚乙醇膜。需要说明的是,偏光片层30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PVA膜层301,PVA膜层301决定了偏光片层30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TAC膜层302作为PVA膜层301的支撑体,可保护PVA膜层301不受水汽、紫外线及其他外界物质的损害,保证了偏光片层30的环境耐候性。
[0024]所述防渗透层10采用疏水性涂料涂布而成,所述水汽阻隔层50采用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所述防渗透层10的厚度为25μm,所述水汽阻隔层50的厚度为40μm。本实施例中,在偏光片层30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水汽阻隔层50及防渗透层10,水汽阻隔层50采用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防渗透层10采用疏水性涂料涂布而成,如此设置,可降低偏光片的透水能力,即使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使用,也能将外界的水汽进行有效的隔绝,防止水汽渗透进偏光片层30影响偏光片的使用效果及寿命。
[0025]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分别复合在防渗透层10及水汽阻隔层50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离型膜层可有效保护本技术不受外力损伤。
[0026]进一步的,所述疏水性涂料为高交联度聚丙烯酸酯涂料。本实施例中,高交联度聚丙烯酸酯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污及防油性,采用高交联度聚丙烯酸酯涂料涂布而成的防渗透层10,可提高本技术的耐湿耐热性。
[0027]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涂料为氟单体水性聚氨酯。本实施例中,氟单体水性聚氨酯具有优异的防水雾性能,且透水能力低,有效防止外界水汽进入偏光片内部。
[00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敏胶层20为水溶性压敏胶层,所述第二压敏胶层40为固态压敏胶层。
[00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敏胶层20及第二压敏胶层40的厚度相同,均为4μm。
[0030]进一步的,所述水汽阻隔层50的透水能力小于10
‑1g/(m2·
24h)。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包括防渗透层10、第一压敏胶层20、偏光片层30、第二压敏胶层40及水汽阻隔层50。
[0033]所述偏光片层30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压敏胶层20与水汽阻隔层50粘接,所述偏光片层30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压敏胶层40与防渗透层10粘接。
[0034]所述偏光片层30包括PVA膜层301及复合在所述PVA膜层301上下表面的TAC膜层302。TAC膜层302为三醋酸纤维素膜,PVA膜层301为聚乙醇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渗透层、第一压敏胶层、偏光片层、第二压敏胶层及水汽阻隔层;所述偏光片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一压敏胶层与水汽阻隔层粘接,所述偏光片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压敏胶层与防渗透层粘接;所述偏光片层包括PVA膜层及复合在所述PVA膜层上下表面的TAC膜层;所述防渗透层采用疏水性涂料涂布而成,所述水汽阻隔层采用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所述防渗透层的厚度为25~30μm,所述水汽阻隔层的厚度为40~5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型偏光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分别复合在防渗透层及水汽阻隔层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汽透过率的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宝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