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63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包括支架,支架两侧对称设有载台,靠近支架的载台上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两侧设有挡板,传送带上设有多组用于夹持管件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齿条、两组夹板、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传送带两端分别为入料端、下料端,载台上沿入料端至下料端依次设有用于对管件对中定位的对中气缸以及抛光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在传送带内设置夹持组件,在夹持组件内设置两组不同状态的气囊,利用齿条与齿轮的配合,在重力和第一气囊的作用下可稳固的将钢管夹持于夹持组件内,在气泵与第二气囊的配合下可使抛光完成后的钢管自动脱落至卸料箱内。抛光完成后的钢管自动脱落至卸料箱内。抛光完成后的钢管自动脱落至卸料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用具因其较高的耐蚀性及装饰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疗用具、食品工业用具、餐具、厨房用具等方面得到普及与推广。不锈钢用具应耐蚀、外观光亮和清洁卫生,不锈钢用具表面不应附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因此对生产这类用具的表面处理提出要求,就是要彻底清除表面的有害物质。
[0003]不锈钢抛光设备通常是通过机械抛光的形式,机械抛光是通过磨料切削材料表面去掉凸部而得到平滑面的抛光方法,一般磨料使用的是油石条、羊毛轮、砂纸等材料。机械抛光优点是加工后零件的整平性好,光亮度高,比较适合加工简单件。抛光时,高速旋转的抛光件使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滚压和微量切削,从而获得光亮的加工表面。
[0004]现有的抛光设备在对抛光件进行自动化夹持时对传感器灵敏度以及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有着较高的要求,现有的抛光设备通常是利用电机去控制卡爪对抛光件进行夹持,出现损坏时维修成本过高,而且抛光时抛光件持续的摩擦也会使其温度上升,加速抛光件的磨损,并且现有的抛光设备通常只能对工件进行单侧的抛光,在工件一侧抛光完成后取下工件换到另一侧再次进行抛光,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工件抛光面不平成形成分层,因此现需要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两侧对称设有载台,靠近支架的所述载台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两侧设有挡板;
[0007]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组用于夹持管件的夹持组件,传送带两端分别为入料端、下料端;
[0008]所述载台上沿所述入料端至所述下料端依次设有用于对管件对中定位的对中气缸以及抛光组件,所述对中气缸通过固定架设于载台上;
[0009]所述抛光组件包括滑块、第一电机,所述滑块下端与载台上设有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挡板上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滑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滑块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对管件内壁抛光的抛光杆,位于抛光杆端部的一侧设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上端设有用于对管件内壁抛光处喷洒冷却液的出液管,且第三气囊上端与所述载台上设有的支杆固定连接,第三气囊下端设有用于对其挤压的压杆,所述压杆下端设有拨杆;
[0010]位于所述压杆下方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与滑块侧面上设有的连接杆连接,推杆另一端与所述载台上设有的固定环滑动连接,推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
于与拨杆滑动配合使压杆上下运动的斜槽。
[0011]通过在传送带上设置夹持组件,可使管件更牢固的固定住,通过在滑块上设置推杆,并且在推杆上设置压杆,可在抛光杆与管件对接的过程中使压杆不断对第三气囊进行压缩向抛光部位喷洒冷却液,不仅省去了设置液泵的成本,也避免了冷却液的浪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齿条、两组夹板、第一气囊、第二气囊,所述齿条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管件的垫板,齿条下端穿过传送带所配设的通孔并设有压板,两组所述夹板对称设置在齿条的两侧,且两组夹板与传送带上设置的固定板转动连接,靠近齿条一侧的夹板端部为圆柱端,且所述圆柱端的侧面设有用于与齿条啮合传动的齿圈,所述夹板内部中空,且夹板上设有多组用于辅助夹持管件的气囊柱,所述气囊柱与夹板内部连通;所述传送带内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载板,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压板与载板之间,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一端与所述载板滑动连接;所述圆柱端的端面设有进气口,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利用进气口转动使进气口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交替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伸缩软管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通孔通过伸缩软管与第二气囊连通,靠近所述下料端处的所述载台上设有用于给第二气囊充气的气泵,所述第二气囊下端设有注气口,且位于下料端处的挡板上设有与第二气囊位置对应的条形开口,所述气泵上设有与条形开口连通的连接管。通过上述设置,管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压齿条从而使夹板夹紧管件,利用气囊压缩放气、吸气膨胀的特性通过多组气囊柱与气囊连接,不仅在夹持管件的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作用使管件夹持的更加牢固,并且可在管件抛光完成后缓慢的进行卸料,通过在夹板上设置的进气口与固定板上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配合可在管件夹持与卸料的过程中对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夹板的连接进行控制,通过气泵可对第二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完成卸料的过程。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设有用于进气的单向阀,多组所述气囊柱呈梯形设置于所述夹板上。在第一气囊上设置用于进气的单向阀,不仅避免了夹持组件在卸料的过程中容易将第一气囊扯坏的问题,还能保证第一气囊在充满气的状态下不会漏气,将多组气囊柱设置成梯形形状可使成品钢管在卸料的过程中更容易的滚向卸料箱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为圆弧形孔,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之间的弧长大于进气口的弧长。通过上述设置可避免进气口同时连通第一气囊、第二气囊而影响夹持组件的使用效果。
[0015]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为弧形结构,且垫板表面设有橡胶层。通过上述设置可使管件更加准确地落入夹持组件中,并且可在在管件落入夹持组件中时对管件进行缓冲。
[0016]进一步地,所述载台上位于所述滑块一侧设有定位套气缸,所述定位套气缸通过连接板与滑动套设于所述抛光杆上的定位套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使抛光杆更加精准的插入管件内部进行抛光,避免了因抛光杆插入不准确而导致管件受到损坏的问题。
[0017]进一步地,所述对中气缸和所述定位套气缸均与所述载台为可拆卸连接。将对中气缸和定位套气缸与载台设置成可拆卸结构,方便了后期对对中气缸和定位套气缸的保养,提高了抛光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端一侧设有卸料箱,所述卸料箱通过卸料导轨与两组传送带的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卸料箱的内底面上设有橡胶垫,所述支架、所述卸料箱底部均转动设有调节支撑高度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设有支撑垫。通过上述结构可方便对抛光完成
后的钢管进行收集,并且设置橡胶垫可对抛光完成后的管件进行缓冲,设置螺纹杆可便于对抛光设备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工作场景。
[0019]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吸尘排风扇,所述吸尘排风扇位于两组抛光组件之间,且吸尘排风扇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抛光组件,所述吸尘排风扇由设置在支架中间的延长板上的第二电机驱动。通过上述设置可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废屑吸到吸尘排风扇下方,避免了金属废屑影响抛光的精度,也避免了金属废屑乱飞而被操作人员吸入体内的问题。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自动内抛光设备,通过在传送带内设置夹持组件,在夹持组件内设置两组不同状态的气囊,利用齿条与齿轮的配合,在重力和第一气囊的作用下可稳固的将钢管夹持于夹持组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两侧对称设有载台(3),靠近支架(1)的所述载台(3)上设有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两侧设有挡板(11);所述传送带(2)上设有多组用于夹持管件的夹持组件(4),传送带(2)两端分别为入料端、下料端;所述载台(3)上沿所述入料端至所述下料端依次设有用于对管件对中定位的对中气缸(6)以及抛光组件(5),所述对中气缸(6)通过固定架设于载台(3)上;所述抛光组件(5)包括滑块(51)、第一电机(52),所述滑块(51)下端与载台(3)上设有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挡板(11)上设有电动推杆(53),所述电动推杆(53)的输出端与滑块(51)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2)与滑块(5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52)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对管件内壁抛光的抛光杆(54),位于抛光杆(54)端部的一侧设有第三气囊(57),所述第三气囊(57)上端设有用于对管件内壁抛光处喷洒冷却液的出液管,且第三气囊(57)上端与所述载台(3)上设有的支杆固定连接,第三气囊(57)下端设有用于对其挤压的压杆(56),所述压杆(56)下端设有拨杆;位于所述压杆(56)下方设有推杆(55),所述推杆(55)一端与滑块(51)侧面上设有的连接杆连接,推杆(55)另一端与所述载台(3)上设有的固定环滑动连接,推杆(55)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于与拨杆滑动配合使压杆(56)上下运动的斜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自动内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齿条(42)、两组夹板(43)、第一气囊(45)、第二气囊(46),所述齿条(42)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管件的垫板(41),齿条(42)下端穿过传送带(2)所配设的通孔并设有压板(44),两组所述夹板(43)对称设置在齿条(42)的两侧,且两组夹板(43)与传送带(2)上设置的固定板(48)转动连接,靠近齿条(42)一侧的夹板(43)端部为圆柱端,且所述圆柱端的侧面设有用于与齿条(42)啮合传动的齿圈,所述夹板(43)内部中空,且夹板(43)上设有多组用于辅助夹持管件的气囊柱(47),所述气囊柱(47)与夹板(43)内部连通,所述传送带(2)内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载板,所述第一气囊(45)、所述第二气囊(46)设置在压板(44)与载板之间,第一气囊(45)、第二气囊(46)的一端与所述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丁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阳光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