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057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属于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领域,该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内胆和外壳之间留有空腔,所述外壳上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通过第一硬质管外接有工业窑炉,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烘干组件,通过工业窑炉与加热箱并联,用于加热箱接收来自工业窑炉内的高温热油,高温热油通过油泵从进液管流入内胆和外壳之间留有空腔内,对加热箱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一硬质管上安装有油泵,冷却后的导热油经油泵送回工业窑炉进行循环使用,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且无需停窑,使生产能够连续进行。能够连续进行。能够连续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炉窑是工业生产中利用燃料燃烧的热量,对物料或工件进行加热的热工设备,主要由炉窑砌体、燃烧系统、驱动系统、排烟系统和冷却系统五部分组成,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等国民经济行业,其创造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业炉窑是高能耗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以及烟气成分等,这些资源有着巨大的利用潜力。
[0003]以陶瓷窑炉余热利用为例,传统的窑炉余热一般自由散发,导致工作车间温度上升,影响工人正常生产,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内胆和外壳之间留有空腔,所述外壳上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通过第一硬质管外接有工业窑炉,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烘干组件,通过工业窑炉与加热箱并联,用于加热箱接收来自工业窑炉内的高温热油,高温热油通过油泵从进液管流入内胆和外壳之间留有空腔内,对加热箱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一硬质管上安装有油泵,冷却后的导热油经油泵送回工业窑炉进行循环使用,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且无需停窑,使生产能够连续进行;
[0007]其中,所述第一硬质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加热箱上安装有蒸汽箱,所述蒸汽箱与加热箱之间连通有第二硬质管,所述第二硬质管上安装有气泵,所述第二硬质管位于加热箱内的一端安装有蒸汽喷头。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蒸汽箱与工业窑炉之间连接有第三硬质管,所述第三硬质管上安装有油泵。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烘干组件包括安装在加热箱两侧内壁上的密封轴承,一对所述密封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上固定安装有一对转盘,一对所述转盘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组件。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任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在一对转盘之间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转动连接有一对安装板,一对所述安装板的相对面上均等距安装有滑轨,相对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托盘。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托盘上等距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001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主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对限位块,一对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两侧。
[00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加热箱下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垂直安装有支撑腿,相邻所述支撑腿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面板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加热箱的一侧。
[001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主轴的一端贯穿出加热箱,且主轴贯穿出加热箱的一端同轴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加热箱上通过铰链轴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内嵌设有双层透明玻璃。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工业窑炉与加热箱并联,用于加热箱接收来自工业窑炉内的高温热油,高温热油通过油泵从进液管流入内胆和外壳之间留有空腔内,对加热箱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一硬质管上安装有油泵,冷却后的导热油经油泵送回工业窑炉进行循环使用,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且无需停窑,使生产能够连续进行。
[0019]2、本技术通过将待烘干物件放置在托盘上,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由于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而使第一带轮带动同轴的主轴转动,主轴带动一对转盘转动,使若干支撑组件跟随旋转,使待烘干的物体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托盘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加热箱与箱门连接示意图。
[0026]图中:1、加热箱;101、内胆;102、外壳;2、进液管;3、出液管;4、第一硬质管;5、单向阀;6、蒸汽箱;7、第二硬质管;8、气泵;9、蒸汽喷头;10、密封轴承;11、主轴;12、转盘;13、连接梁;14、安装板;15、滑轨;16、托盘;1601、透气孔;17、限位块;18、面板;19、支撑腿;20、横梁;21、电机;22、第一带轮;23、第二带轮;24、第三硬质管;25、油泵;26、箱门;27、透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实施例
[0030]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包括加热箱1,加热箱1包括内胆101和外壳102,内胆101和外壳102之间留有空腔,外壳102上安装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进液管2和出液管3均通过第一硬质管4外接有工业窑炉,工业窑炉与加热箱1并联,用于加热箱1接收来自工业窑炉内的高温热油,高温热油通过油泵25从进液管2流入内胆101和外壳102之间留有空腔内,对加热箱1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一硬质管4上安装有油泵25,冷却后的导热油经油泵25送回工业窑炉进行循环使用,加热箱1内设置有烘干组件,烘干组件上可放置待烘干物件,利用工业窑炉的余热进行烘干,对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0031]其中,第一硬质管4上均安装有单向阀5。
[0032]具体的,请参阅图2,加热箱1上安装有蒸汽箱6,蒸汽箱6内设有软水,利用高温导热油的热量对蒸汽箱6中的软水进行加热,生成的饱和蒸汽,蒸汽箱6与加热箱1之间连通有第二硬质管7,第二硬质管7上安装有气泵8,第二硬质管7位于加热箱1内的一端安装有蒸汽喷头9,饱和蒸汽通过蒸汽喷头9喷入加热箱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包括加热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包括内胆(101)和外壳(102),所述内胆(101)和外壳(102)之间留有空腔,所述外壳(102)上安装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所述进液管(2)和出液管(3)均通过第一硬质管(4)外接有工业窑炉,所述加热箱(1)内设置有烘干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硬质管(4)上均安装有单向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上安装有蒸汽箱(6),所述蒸汽箱(6)与加热箱(1)之间连通有第二硬质管(7),所述第二硬质管(7)上安装有气泵(8),所述第二硬质管(7)位于加热箱(1)内的一端安装有蒸汽喷头(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箱(6)与工业窑炉之间连接有第三硬质管(24),所述第三硬质管(24)上安装有油泵(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包括安装在加热箱(1)两侧内壁上的密封轴承(10),一对所述密封轴承(10)之间转动连接有主轴(11),所述主轴(11)上固定安装有一对转盘(12),一对所述转盘(1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余热利用与碳中和结合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在一对转盘(12)之间的连接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影傅楗强齐心何正吴海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