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056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地面上、后浇带两侧的盘扣脚手架和独立支撑,盘扣脚手架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的盘扣底座、盘扣立杆和盘扣顶托,连接在盘扣立杆之间的盘扣横杆,以及依次向上设置在盘扣顶托上方的双钢管、木方和模板;独立支撑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的钢底板、可调立柱和钢顶板,钢底板上设有栓钉,可调立柱底端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栓钉固定连接,可调立柱包括上钢管和下钢管,下钢管和上钢管通过至少三组螺栓连接固定,在达到拆模条件后可以先行拆除满堂盘扣脚手架,保留后浇带两侧的独立支撑,不积压盘扣架、模板、木方等材料,且可进行周转使用。且可进行周转使用。且可进行周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解决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如地下室顶板和大型建筑物的楼板等与楼板之间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等问题,近年来普遍采用后浇带来取代传统施工缝,在大面积楼板浇筑混凝土时,按原来施工缝间距要求改成后浇带,其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的后期浇筑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在现有技术中,拆除混凝土楼板满堂脚手架时,仍存在以下缺点:拆除混凝土楼板满堂脚手架到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七到八个月,传统后浇带支撑体系结构形似一堵钢管墙,不仅占据了地面施工空间,而且积压了大量的钢管、扣件、方木和底模板等建筑材料,在目前市场材料紧缺、租赁费用较大的环境下,其问题尤为突出,而且在后期拆除时量大耗时耗力,施工成本较大。
[0003]近来也有技术人员提出采用混凝土立柱代替上述支撑架体系,虽解决了挤压周转材料的问题,但混凝土立柱的拆除施工较困难,效率低,尤其是拆除后的混凝土立柱不能再进行重复使用,相比之下并没有减少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要在一定程度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地面上、后浇带两侧的盘扣脚手架和独立支撑,所述盘扣脚手架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的盘扣底座,固定在盘扣底座上的盘扣立杆,连接在盘扣立杆之间的盘扣横杆,设置在盘扣立杆顶端的盘扣顶托,以及依次向上设置在盘扣顶托上方的双钢管、木方和模板;所述独立支撑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地面上的钢底板,固定在钢底板上的可调立柱,以及固定在可调立柱顶部的钢顶板,所述钢底板上设有栓钉,所述可调立柱底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栓钉固定连接,所述可调立柱包括上钢管和部分套在上钢管上的下钢管,所述上钢管下部两侧均均匀间隔开设有相对的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下钢管上部两侧均均匀间隔开设有相对的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下钢管和上钢管通过至少三组螺栓连接固定。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钢管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分别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多个限位孔,所述上钢管内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一侧板面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规格与限位孔相适配的限位柱,所述控制板另一侧板面上设有多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控制板的一端固定在上钢管内壁上,所述限位柱部分伸出限位孔,每个所述限位柱伸出限位孔的端部自下至上顺次设有不同的阿拉伯数字。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十个,相邻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第二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均为100mm,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规格均为φ10。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钢底板和钢顶板的规格相同,厚度均为4mm,截面尺寸均为300*300mm,所述栓钉数量为四个,四个栓钉分别位于距离钢底板邻边50mm的四个点位处,栓钉规格为φ8mm,栓钉长度为200mm,栓钉的螺纹长度为150mm。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厚度为4mm,截面尺寸为300*300mm,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四个通透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位于距离连接板邻边50mm的四个点位处,所述连接板与四个栓钉通过六角螺母连接固定,每个所述栓钉在连接板的上部设有一个六角螺母,每个所述栓钉在连接板的下部设有两个六角螺母,六角螺母厚度为10mm。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钢管长度为2000mm,外径为100mm,壁厚为4mm,所述下钢管长度为2000mm,外径为120mm,壁厚为4mm。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盘扣底座顶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盘扣立杆下端设有与第一内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所述盘扣底座与盘扣立杆螺纹连接。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盘扣顶托包括调节螺杆和固定在调节螺杆端部的U型托板,所述盘扣立杆顶端设有与调节螺杆适配的第二内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与盘扣立杆螺纹连接。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U型托板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双钢管连通后浇带两侧的U型托板限位在U型托板的凹槽内部,所述木方水平垂直双钢管均匀间隔设置在双钢管上方,所述模板设置在木方上方。
[0014]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地面预定位置固定盘扣底座,将盘扣立杆安装在盘扣底座上,在盘扣立杆顶端安装盘扣顶托,然后在所述盘扣顶托上方依次向上安装的双钢管、木方和模板,调节盘扣顶托的高度,使模板顶面达到支撑在设计中混凝土顶板底部的预定位置,确保起到支撑作用,完成盘扣脚手架搭设;步骤2: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地面预定位置固定钢底板,将所述下钢管底端通过连接板固定在钢底板的栓钉上,将所述上钢管下部插在下钢管上部,使限位柱卡在下钢管上端口,通过按压限位柱使上钢管逐步缩进下钢管内,根据层高控制上钢管与下钢管之间套接的长度,并通过至少三组螺栓将下钢管与上钢管固定;步骤3:调整连接板与栓钉的固定位置,使所述上钢管上端的钢顶板的顶面与模板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钢顶板的高度达到支撑在设计中混凝土顶板底部的预定位置,确保起到支撑作用;步骤4: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顶板,待混凝土顶板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混凝土顶板下方的盘扣脚手架,保留后浇带两侧的独立支撑,独立支撑对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顶板继续支撑。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与传统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支撑结构的架体搭设简便,拆除方便,在达到拆模条件后可以先行拆除满堂盘扣脚手架,保留后浇带两侧的独立支撑,节约地面施工空间,不积压盘扣架、模板、木方等材料,且可进行周转使用,通过设置可调立柱,调节下钢管与上钢管之间的套接长度可以改变可调立柱的长短,从而适应对不同规格层高的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顶
板的支撑,通过在上钢管内设置控制板以及配合使用的限位柱和压缩弹簧,在调节下钢管与上钢管之间的套接长度时可以通过按压限位柱控制上钢管被下钢管套接的长度,限位柱初始状态为部分伸出限位孔外并卡在下钢管上端口,通过逐个按压限位柱使上钢管逐步缩进下钢管内,避免调节上钢管与下钢管的套接长度时上钢管由于自身重力快速坠入下钢管从而造成调节长度失控以及施工人员擦伤,并且通过读取限位柱伸出限位孔的端部上的数字更加简便的控制上钢管缩进下钢管的长度,以及更好的实时掌握上钢管与下钢管之间的螺栓连接组数,保障上钢管与下钢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施工安全性,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立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盘扣脚手架拆除后独立支撑结构立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钢管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混凝土地面;2、混凝土顶板;3、后浇带;4、盘扣脚手架;401、盘扣底座;402、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地面(1)上、后浇带(3)两侧的盘扣脚手架(4)和独立支撑(5),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扣脚手架(4)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地面(1)上的盘扣底座(401),固定在盘扣底座(401)上的盘扣立杆(402),连接在盘扣立杆(402)之间的盘扣横杆(403),设置在盘扣立杆(402)顶端的盘扣顶托(404),以及依次向上设置在盘扣顶托(404)上方的双钢管(405)、木方(406)和模板(407);所述独立支撑(5)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地面(1)上的钢底板(501),固定在钢底板(501)上的可调立柱(502),以及固定在可调立柱(502)顶部的钢顶板(503),所述钢底板(501)上设有栓钉(6),所述可调立柱(502)底端固定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与栓钉(6)固定连接,所述可调立柱(502)包括上钢管(5021)和部分套在上钢管(5021)上的下钢管(5022),所述上钢管(5021)下部两侧均均匀间隔开设有相对的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下钢管(5022)上部两侧均均匀间隔开设有相对的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下钢管(5022)和上钢管(5021)通过至少三组螺栓(8)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管(5021)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分别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多个限位孔,所述上钢管(5021)内设有控制板(9),所述控制板(9)一侧板面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规格与限位孔相适配的限位柱(10),所述控制板(9)另一侧板面上设有多个压缩弹簧(11),所述压缩弹簧(11)远离控制板(9)的一端固定在上钢管(5021)内壁上,所述限位柱(10)部分伸出限位孔,每个所述限位柱(10)伸出限位孔的端部自下至上顺次设有不同的阿拉伯数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十个,相邻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第二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均为100mm,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规格均为φ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底板(501)和钢顶板(503)的规格相同,厚度均为4mm,截面尺寸均为300*300mm,所述栓钉(6)数量为四个,四个栓钉(6)分别位于距离钢底板(501)邻边50mm的四个点位处,栓钉(6)规格为φ8mm,栓钉(6)长度为200mm,栓钉(6)的螺纹长度为15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周边可周转使用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厚度为4mm,截面尺寸为300*300mm,所述连接板(7)上开设有四个通透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位于距离连接板(7)邻边50mm的四个点位处,所述连接板(7)与四个栓钉(6)通过六角螺母连接固定,每个所述栓钉(6)在连接板(7)的上部设有一个六角螺母,每个所述栓钉(6)在连接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海伟张雲鹏刘旭云张秀军李立民慕亮亮张宇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