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中心能效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050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中心能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数据中心能效检测方法,包括测试条件,测试位置和计算方法,测试条件包括测试环境和仪器仪表精度或准确度;测试位置包括耗电量测量点位置,温度、相对湿度、照度测量点位置;计算方法包括数据中心电能比设计值,数据中心电能比测算值与判定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数据中心的电能比的设计值、测算值的计算,可以有效检测出数据中心的能效,为数据中心的独立配电、空气冷却、电动空调等模块的能耗计量与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模块的能耗计量与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模块的能耗计量与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中心能效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中心能效
,具体地说是一种数据中心能效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建数据中心,是指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的程序立项新开始建设的数据中心。改建数据中心,是指建设单位将现有建筑改建成数据中心,或者将现有数据中心机房重新改建成为新的数据中心。扩建数据中心,是指建设单位为了扩大数据中心的业务能力,对其进行增加数据中心机柜数量或提高机柜功耗等扩大业务能力建设的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是指规模较小,部署在网络边缘、靠近用户侧,实现对边缘数据计算、存储和转发等功能的数据中心,单体规模不超过100个标准机架。
[0003]现有技术中新建及改扩建的数据中心,以及对采用独立配电、空气冷却、电动空调的数据中心建筑单体或模块单元,缺乏相关进行能耗计量、能效计算和考核的方法。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中心能效检测方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测试与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对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电能比做出计算,有效解决了当前市场上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能效检测方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测试与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对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电能比做出计算,有效解决了当前市场上的空白。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中心能效检测方法,包括测试条件,测试位置和计算方法,测试条件包括测试环境和仪器仪表精度或准确度;测试位置包括耗电量测量点位置,温度、相对湿度、照度测量点位置;计算方法包括数据中心电能比设计值,数据中心电能比测算值与判定条件;
[0007]测试环境为测试时数据中心内温度、相对湿度和照度符合GB50174中的相关要求;
[0008]仪器仪表精度或准确度满足以下要求:
[0009]电能计量仪表精度为1级;
[0010]电流互感器为0.5级;
[0011]功率表为0.5级;
[0012]电压互感器为0.5级;
[0013]温度测量仪表准确度为
±
0.5℃;
[0014]相对湿度测量仪表准确度为
±
5%;
[0015]照度测量仪表为不低于一级,相对示值误差≤
±
4%;
[0016]耗电量测量点位置需满足对数据中心进行耗电量数据的采集和管理,获取数据中心电能比所需的数据;
[0017]温度、相对湿度、照度测量点位置包括室内测量点位置和室外测量点位置,室内测
量点位置符合GB50462中的相关要求,室外测量点位置为距影响冷却性能设备的迎风面1m的中心位置,在多台设备的情况下取温度的平均值,并避免冷却设备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0018]数据中心电能比设计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0019][0020]其中,R
D
为数据中心电能比设计值,E
D
为总耗电量的规划设计值,单位为千瓦时(kW/h),E
DIT
为信息设备耗电量的规划设计值,单位为千瓦时(kW/h);
[0021]数据中心电能比测算值包括总耗电量的校准值,信息设备耗电量的校准值,数据中心电能比测算值,具体方法为:
[0022]S1,在数据中心实际运行负载的条件下,在一年内选取包括特性工况点的不同时段,分别连续测量数据中心总功率和信息设备功率,在制冷和信息系统稳定状态下,连续测量不小于12h,期间多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不大于2min,测试期间所测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以及冷却和配电基础设置不得做变更,制冷模式不做切换;
[0023]S2,选取稳定特性工况点
±
2℃范围内测试条件下测得的功率为有效数据,对总功率和信息设备功率有效数据分别进行算数平均,得到该工况点对应功率值;
[0024]S3,对于建有全年耗电量数据监控系统及精度要求相当的监测设备的数据中心,在耗电量测量点位置测量并记录全年耗电量数据,并监控两个数据中心电能比数据,两个数据中其一是按照数据中心电能比测试工况和测试频率进行总功率和信息设备功率数据采集,用所得的采集数据按公式计算的数据中心电能比特性工况法测算值,两个数据中另一个数据是用全年耗电量数据按公式计算的数据中心电能比全年测算值;
[0025]总耗电量的校准值的计算公式:
[0026]E
c
=8760
×
T
a
P
a
+8760
×
T
b
P
b
+8760
×
T
c
P
c
+8760
×
T
d
P
d
+8760
×
T
e
P
e
,其中Ec为总耗电量的校准值,单位为kw/h;Pa~Pe为各工况条件下测算的数据中心总功率,单位为kw;Ta~Te为温度分布系数,表示每个特性工况点所代表的温度区间在某地区全年温度分布的时间占比;8760为全年小时数,单位为h;
[0027]信息设备耗电量的校准值的计算公式:
[0028]E
C1T
=8 760
×
T
a P
a1T
+8 760
×
T
b P
b1T
+8 760
×
T
c P
c1T
+8 760
×
T
d P
d1T
+8 760
×
T
e P
e1T
[0029]其中E
cit
为信息设备耗电量的校准值,单位为kw/h;P
aIT
~P
eIT
为工况条件下测算的数据中心信息设备功率,单位为kw;
[0030]数据中心电能比测算值的计算公式:
[0031]其中R
m1
为按特殊工况点方法测算的数据中心电能比特性工况法测算值;E
c
为总耗电量的校准值,单位为kw/h;E
CIT
为信息设备耗电量的校准值,单位为kw/h;
[0032]其中R
m2
是按全年耗电量测算的数据中心电能比全年测算值,无因次;E为全年耗电测量值,单位为kw/h;
[0033]判定条件包括:
[0034]数据中心电能比的设计值、特性工况法测算值和全年测算值符合相应等级规定;
[0035]数据中心电能比的特性工况法测算值和全年测算值小于设计值的1.05倍。
[0036]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数据中心的电能比的设计值、测算值的计算,可以有效检测出数据中心的能效,为数据中心的独立配电、空气冷却、电动空调等模块的能耗计量与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
附图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能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条件,测试位置和计算方法,所述测试条件包括测试环境和仪器仪表精度或准确度;所述测试位置包括耗电量测量点位置,温度、相对湿度、照度测量点位置;所述计算方法包括数据中心电能比设计值,数据中心电能比测算值与判定条件;所述测试环境为测试时数据中心内温度、相对湿度和照度符合GB50174中的相关要求;所述仪器仪表精度或准确度满足以下要求:电能计量仪表精度为1级;电流互感器为0.5级;功率表为0.5级;电压互感器为0.5级;温度测量仪表准确度为
±
0.5℃;相对湿度测量仪表准确度为
±
5%;照度测量仪表为不低于一级,相对示值误差≤
±
4%;所述耗电量测量点位置需满足对数据中心进行耗电量数据的采集和管理,获取数据中心电能比所需的数据;所述温度、相对湿度、照度测量点位置包括室内测量点位置和室外测量点位置,所述室内测量点位置符合GB50462中的相关要求,所述室外测量点位置为距影响冷却性能设备的迎风面1m的中心位置,在多台设备的情况下取温度的平均值,并避免冷却设备对温度测量的影响;所述数据中心电能比设计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R
D
为数据中心电能比设计值,E
D
为总耗电量的规划设计值,单位为千瓦时(kW/h),E
DIT
为信息设备耗电量的规划设计值,单位为千瓦时(kW/h);所述数据中心电能比测算值包括总耗电量的校准值,信息设备耗电量的校准值,数据中心电能比测算值,具体方法为:S1,在数据中心实际运行负载的条件下,在一年内选取包括特性工况点的不同时段,分别连续测量数据中心总功率和信息设备功率,在制冷和信息系统稳定状态下,连续测量不小于12h,期间多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不大于2min,测试期间所测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以及冷却和配电基础设置不得做变更,制冷模式不做切换;S2,选取稳定特性工况点
±
2℃范围内测试条件下测得的功率为有效数据,对总功率和信息设备功率有效数据分别进行算数平均,得到该工况点对应功率值;S3,对于建有全年耗电量数据监控系统及精度要求相当的监测设备的数据中心,在所述耗电量测量点位置测量并记录全年耗电量数据,并监控两个数据中心电能比数据,所述两个数据中其一是按照数据中心电能比测试工况和测试频率进行总功率和信息设备功率数据采集,用所得的采集数据按公式计算的数据中心电能比特性工况法测算值,所述两个数据中另一个数据是用全年耗电量数据按公式计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妍妍蔺昊欣朱丰雷夏玉娟谢宝刚贺婷婷于经尧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