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山年专利>正文

一种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050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其包括框架总成、安装在框架总成内的蓄冰系统、固定并支撑蓄冰系统的固定支撑总成,所述框架总成、所述蓄冰系统以及所述固定支撑总成为不锈铝合金结构,所述蓄冰系统包括若干排列设置的螺旋换热盘管,所述螺旋换热盘管为不锈铝合金螺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质量轻,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盘管布局合理,安拆便捷,热交换更加充分。热交换更加充分。热交换更加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冰蓄冷技术是利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将冷媒液(通常为乙二醇的水溶液)通过交换装置制成冰将冷量储存起来,白天用电高峰期融冰,将冷量用于空调供冷的成套节能技术。冰蓄冷技术的核心是蓄冰装置,关键是换热管对冷媒制冰、换热是否充分高效,整个装置长年甚至几十年浸泡在水槽(水箱)里,其结构的耐腐蚀性非常重要。
[0003]目前市场上蓄冰装置上的支架结构件大多数采用不锈钢材料或普通镀锌碳钢材料;热交换盘管有采用不锈钢管、铜管、纳米塑胶导热管、镀锌钢质管或普通铝合金管等。不锈钢管、铜管材料密度大、价格高,镀锌铁质管材耐腐蚀性差,上述这些盘管以蛇形自上而下或自左向右导流交换,如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209263752U公开的一种蓄冰装置,该结构整体重量较重,且镀锌碳钢材料不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腐蚀现象,使用寿命短;这种盘管的布局结构流体的流程路径有待优化。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质量轻,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盘管布局合理,安拆便捷,热交换更加充分。
[0006]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其包括框架总成、安装在框架总成内的蓄冰系统、固定并支撑蓄冰系统的固定支撑总成,所述框架总成、所述蓄冰系统以及所述固定支撑总成为不锈铝合金结构,所述蓄冰系统包括若干排列设置的螺旋换热盘管,所述螺旋换热盘管为不锈铝合金螺旋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总成为由两个框架上边梁、两个框架下边梁以及四个框架立柱构成的立体框架结构,且所述两个框架上边梁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框架上横档,所述两个框架下边梁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框架上横档一一对应的框架下横档。
[0008]进一步的,所述蓄冰系统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载冷液输入总管、载冷液分流管、所述螺旋换热盘管、分流排管以及合流集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呈前后方向水平分布;
[0010]所述载冷液分流管呈竖直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的下方或上方,且一端与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连通;
[0011]所述螺旋换热盘管在所述框架总成内形成多个竖排盘管组,每个所述竖排盘管组内竖向排列设置有若干所述螺旋换热盘管,每根所述螺旋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载冷液分流管、所述分流排管连通;
[0012]所述竖排盘管组共用一根所述载冷液分流管和一根所述分流排管连通;
[0013]所述合流集管汇总连通所有的所述分流排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和所述载冷液分流管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分流排管和所述合流集管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蓄冰系统还包括载冷液总排管;所述载冷液总排管的一端与所述合流集管连通,且另一端朝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侧延伸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载冷液总排管的轴线与所述合流集管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载冷液总排管与所述合流集管的中部位置连通。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总输入端口与总排液端口;
[0018]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的中部水平向外延伸伸出所述框架总成,形成所述总输入端口;
[0019]所述载冷液总排管的一端延伸伸出所述框架总成,形成所述总排液端口,所述总输入端口与所述总排液端口位于所述框架总成的同一侧;或
[0020]所述合流集管的中部水平向外延伸伸出所述框架总成,形成所述总排液端口,所述总输入端口与所述总排液端口位于所述框架总成的相对两侧。
[002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总成设置有多个子模块,所述子模块均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横档与所述框架下横档之间的卡箍固定立柱、锁紧在所述卡箍固定立柱上的且托住所述螺旋换热盘管的若干定位卡箍,每根所述卡箍固定立柱的前后侧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定位卡箍。
[0022]进一步的,所述子模块沿所述螺旋换热盘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构成一组,每两竖排的所述螺旋换热盘管使用一组所述子模块。
[0023]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换热盘管包括外螺旋盘管、设置在所述外螺旋盘管内圈区域内的内螺旋盘管。
[0024]进一步的,所述外螺旋盘管与所述内螺旋盘管之间沿轴线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环抱在所述内螺旋盘管外周的环形支架、等角度环形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架上的若干外延支架,所述外延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支架的圆周面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螺旋盘管的内圈环臂,并形成有支撑板面与所述外螺旋盘管的内圈顶持相贴。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不锈铝合金无缝管绕制成且超长的螺旋换热盘管,以螺旋导流的方式换热,且整个框架总成与固定支撑总成均采用不锈铝合金材质,降低了蓄冰装置整体的重量,提高了耐腐蚀性和热传导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将盘管设计成从左到右以螺旋旋转滚动的导流方式,增长了热交换流程路径,热交换更充分,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和利用率;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中间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固定支撑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盘管结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双螺旋换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双螺旋换热盘管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数字表示:
[0034]100

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
[0035]1‑
框架总成,11

框架上边梁,12

框架下边梁,13

框架立柱,14

框架上横档,15

框架下横档;
[0036]2‑
蓄冰系统,21

载冷液输入总管,211

总输入端口,22

载冷液分流管,23

螺旋换热盘管,231

外螺旋盘管,232

内螺旋盘管,24

分流排管,25

合流集管,26

载冷液总排管,261

总排液端口;
[0037]3‑
固定支撑总成,31

卡箍固定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其包括框架总成、安装在框架总成内的蓄冰系统、固定并支撑蓄冰系统的固定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所述蓄冰系统以及所述固定支撑总成为不锈铝合金结构,所述蓄冰系统包括若干排列设置的螺旋换热盘管,所述螺旋换热盘管为不锈铝合金螺旋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为由两个框架上边梁、两个框架下边梁以及四个框架立柱构成的立体框架结构,且所述两个框架上边梁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框架上横档,所述两个框架下边梁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框架上横档一一对应的框架下横档。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系统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载冷液输入总管、载冷液分流管、所述螺旋换热盘管、分流排管以及合流集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呈前后方向水平分布;所述载冷液分流管呈竖直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的下方或上方,且一端与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连通;所述螺旋换热盘管在所述框架总成内形成多个竖排盘管组,每个所述竖排盘管组内竖向排列设置有若干所述螺旋换热盘管,每根所述螺旋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载冷液分流管、所述分流排管连通;所述竖排盘管组共用一根所述载冷液分流管和一根所述分流排管连通;所述合流集管汇总连通所有的所述分流排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和所述载冷液分流管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分流排管和所述合流集管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冷热交换盘管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系统还包括载冷液总排管;所述载冷液总排管的一端与所述合流集管连通,且另一端朝所述载冷液输入总管侧延伸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山年刘千
申请(专利权)人:周山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