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946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包括变压吸附制氧机、氧气缓冲罐、组合式空调机组;所述的变压吸附制氧机进气端与室外空气源连接;变压吸附制氧机依序通过氧气缓冲罐、送风管路与室内区域连接;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进风端与室外新风连接,出风端通过送风管路与室内区域连接;在室内区域与组合式空调机组进风端之间设置有回风管路,回风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上述各装置设置在室外区域与室内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系统既能维持室内适宜温湿度,也可提高室内氧浓度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及控制领域
;尤其是属于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原地区因其海拔高,导致大气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温度低、气候干燥、紫外线强,进入或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体易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严重影响了人体的身体健康与工作效率。
[0003]集中弥散式供氧系统近年来开始逐步应用于高原建筑,增加室内氧浓度以解决高原反应问题,其将含氧量约90%

93%的富氧空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室内,输送高浓度氧气的管道布置在各公共区域,且室内送风氧浓度高。氧气属于乙类物质,是一种助燃剂,其危险程度高,发生泄露或出氧终端位置不合理容易引发火灾,由于管道及出氧终端较多,其造价也相对较高。高原地区大多位于严寒与寒冷地区,其室外供暖温度低,传统集中式空调所需新风量大,导致新风热负荷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包括变压吸附制氧机S01、氧气缓冲罐S02、组合式空调机组S03;所述的变压吸附制氧机S01进气端与室外空气源连接;变压吸附制氧机S01依序通过氧气缓冲罐S02、送风管路SF1与室内区域连接;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S03进风端与室外新风连接,出风端通过送风管路与室内区域连接;在室内区域与组合式空调机组S03进风端之间设置有回风管路HF1,回风管路HF1上设置有调节阀F1;上述各装置设置在室外区域与室内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GD1。
[0007]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还包括控制器KZ1、氧气浓度传感器K0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
[0008]所述的氧气浓度传感器K01设置在室内区域;
[0009]所述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设置在过渡区域GD1;
[0010]所述的控制器KZ1分别与氧气浓度传感器K0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电联接;
[0011]所述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与回风管路HF1连接。
[0012]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还包括电动调节阀;该电动调节阀包括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的第一电动调节阀设置在氧气缓冲罐S02和送风管路SF1之间;第一电动调节阀为供养输送管路电动调节阀V01。
[0013]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还包括电动调节阀;该电动调节阀包括第二电动调节阀;所述的第二电动调节阀设置在组合式空调机组S03的进风端之前;第二电动调节阀为新风管路风量电动调节阀V02。
[0014]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还包括电动调节阀;该电动调节阀包括第三电动调节阀;所述的第三电动调节阀设置在组合式空调机组S03的冷/热水出水管LRG1上;第三电动调节阀为水管流量电动调节阀V03。
[0015]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S03内包括双减风机。
[0016]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S03与室外区域之前设置有富氮空气管FK1。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具有供冷、供热、供氧三种功能,室内氧浓度可提高4%

6%个百分点,生理等效海拔高度可降低1200

1800米,系统简练、造价低、安全度高。室内弥散供氧下,空调系统新风量计算可按控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计算,所需新风量仅为原来的30%左右,可节省大约70%的新风能耗。目前集中空调系统新风负荷能耗一般占总负荷能耗的35%

50%。该系统应用于高原地区可节省20%以上的空调能耗,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既能维持室内适宜温湿度,也可提高室内氧浓度4%

6%个百分点,生理等效海拔高度可降低1200

1800米,避免高原地区人体发生高原反应。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且显著降低了火灾隐患。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S01

变压吸附制氧机、S02

氧气缓冲罐、S03

组合式空调机组、K01

氧气浓度传感器、K02

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3

温度传感器、V01

供养输送管路电动调节阀、V02

新风管路风量电动调节阀、V03

水管流量电动调节阀、SF1

送风管路、HF1

回风管路、F1

调节阀、FK1

富氮空气管、LRG1

冷/热水出水管、GD1

过渡区域、KZ1

控制器。
[0021]图中箭头为各流体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见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包括变压吸附制氧机S01、氧气缓冲罐S02、组合式空调机组S03;所述的变压吸附制氧机S01进气端与室外空气源连接;变压吸附制氧机S01依序通过氧气缓冲罐S02、送风管路SF1与室内区域连接;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S03进风端与室外新风连接,出风端通过送风管路与室内区域连接;在室内区域与组合式空调机组S03进风端之间设置有回风管路HF1,回风管路HF1上设置有调节阀F1;上述各装置设置在室外区域与室内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GD1。
[0023]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还包括控制器KZ1、氧气浓度传感器K0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
[0024]所述的氧气浓度传感器K01设置在室内区域;
[0025]所述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设置在过渡区域GD1;
[0026]所述的控制器KZ1分别与氧气浓度传感器K0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电联接;
[0027]所述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与回风管路HF1连接。
[0028]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还包括电动调节阀;该电动调节阀包括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的第一电动调节阀设置在氧气缓冲罐S02和送风管路SF1之间;第一电动调节阀为供养输送管路电动调节阀V01。
[0029]进一步为,本技术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还包括电动调节阀;该电动调节阀包括第二电动调节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包括变压吸附制氧机(S01)、氧气缓冲罐(S02)、组合式空调机组(S03);所述的变压吸附制氧机(S01)进气端与室外空气源连接;变压吸附制氧机(S01)依序通过氧气缓冲罐(S02)、送风管路(SF1)与室内区域连接;所述的组合式空调机组(S03)进风端与室外新风连接,出风端通过送风管路与室内区域连接;在室内区域与组合式空调机组(S03)进风端之间设置有回风管路(HF1),回风管路(HF1)上设置有调节阀(F1);上述各装置设置在室外区域与室内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GD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氧联合供应系统还包括控制器(KZ1)、氧气浓度传感器(K0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所述的氧气浓度传感器(K01)设置在室内区域;所述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设置在过渡区域(GD1);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氧气浓度传感器(K0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电联接;所述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K02)、温度传感器(K03)与回风管路(HF1)连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德晓韦以超张秋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