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梯度磁分离的含藻水源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系统的
,特别涉及使用磁性光催化剂进行光催化水处理系统的
技术介绍
[0002]藻华现象带来的藻源性污染不仅会破坏水体环境,使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浓度下降,引发臭味和水生生物死亡,使水体感官性状下降,水生态系统失衡,还会给水处理工艺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增加混凝剂的消耗量,使絮体结构松散、密度低,沉淀效果变差,加重滤池负荷,造成严重的膜污染,产生消毒副产物等。因此,藻源性污染的有效防治是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问题。
[0003]针对含藻水的传统处理方法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其中,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水中藻类进行去除,其具有快速杀藻的优势,但其一方面可能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二次污染和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物理法是大部分净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的核心工艺,常与化学法相结合,传统物理法处理含藻水的技术包含:直接过滤、气浮、吸附、微电解、超声破碎、紫外线照射等等。物理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可能导致藻细胞的破碎和 AO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高梯度磁分离的含藻水源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串联的:通过进水管道与含藻水源(W)连通并对含藻水源(W)进行光催化反应的光催化池(1)、混合池(2)、絮凝池(3)、沉淀池(4)、储泥池(5)、污泥调节池(7)、通过入口管(904)与所述污泥调节池(7)连通的高梯度磁旋流分离装置(9)、通过液体出口管(903)与高梯度磁旋流分离装置(9)连通的并对分离得到的磁性光催化剂进行净化的净化池(10);所述污泥调节池(7)还分别与所述高梯度磁旋流分离装置(9)的污泥出口管(902)及进行污泥后处理的污泥后处理单元(8)连通;所述进水管道还与所述净化池及进行磁性光催化剂添加的加药罐(103)连通;所述高梯度磁旋流分离装置(9)包括:旋流分离器及电磁场发生装置,其中,所述旋流分离器包括进行旋流分离的旋流筒体(901),位于旋流筒体(901)底部、供分离后的污泥排出的污泥出口管(902),位于旋流筒体(901)顶部、供分离后的液体排出的液体出口管(903),位于旋流筒体(901)上部一侧的、供待分离物料进入的入口管(904),位于旋流筒体(901)下部一侧的、与反冲洗泵(106)连通的反冲洗管(905),所述污泥出口管(902)、所述液体出口管(903)、所述入口管(904)、所述反冲洗管(905)均与所述旋流筒体(901)连通,所述电磁场发生装置(906)包括设置于所述旋流筒体(901)内的、含芯铁的可通电螺线管,其可产生80000
‑
250000安培/米的磁场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容纳于金属的隔离管(916)内,所述隔离管(916)设置于所述旋流筒体(901)内的轴线上、且通过两端分别与所述隔离管(916)的外壁及所述旋流筒体(901)的内壁固定的若干支撑件(917)固定于所述旋流筒体(901)内,所述隔离管(916)上设置有多个开孔(912),所述螺线管通过穿入所述开孔(912)内的多根导线与电源(913)电相连,每根导线与所述电源(913)之间设置有一个电流开关(9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的长度为其芯铁直径的5
‑
8倍;和/或,所述螺线管含有聚酰亚胺漆包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梯度磁旋流分离装置(9)还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环绕所述旋流筒体(901)的管式的密度计恒温水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立平,王晓波,周志伟,刘春娇,于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