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件及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60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固定件及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其中,固定件用于将电阻固定于防夹条上,防夹条上设有插槽,电阻包括相连的本体和引脚,固定件包括:用于与防夹条上插槽连接的插接部;卡接部,与插接部远离防夹条的一端相连,卡接部上设有分别用于容纳本体和引脚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中设有用于卡住本体的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固定件具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使电阻两端的引脚分隔开,以防止电阻短路;且在第一安装槽中设有用于卡住电阻本体的卡槽,以保证电阻整体安装的稳定性,防止电阻脱落;具有该固定件的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整体防夹角度大。阻的固定结构整体防夹角度大。阻的固定结构整体防夹角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件及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件及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许多国家和企业已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未来发展规划,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趋势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汽车门系统(如尾门和侧门)具备电动开闭功能,只需一个按钮,即可实现车门的开闭。然而,各国对车门安全的法规要求不完全一致,以及各大车企出于对制造成本的考虑,导致许多车门系统并没有配备防夹保护装置,从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比如,车门正在关闭时,有乘客将手指、手臂或物品等不小心放在车门缝隙中,由于车门关闭时的夹持力很大,极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伤害,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0003]因此需要在汽车侧门或尾门处设有带防夹功能的防夹条,防夹条通常包含两个端头接角,一个接角包含平行电阻(电阻端),一个接角连接线束(线束端)。每个接角均有功能和密封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外观要求。
[0004]现有电阻端技术中的接角结构中固定电阻的装置,容易从接角处露出,电阻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电阻短路,造成功能丧失、外观效果下降,生产合格率较低,因而造成产品成本较高;且现有电阻端固定装置仅适用于常规上下对称式防夹条断面,防夹条整体防夹角度小,适用的场景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固定件及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固定件,用于将电阻固定于防夹条上,所述防夹条上设有插槽,所述电阻包括相连的本体和引脚,所述固定件包括:
[0007]用于与所述防夹条上插槽连接的插接部;
[0008]卡接部,与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防夹条的一端相连,所述卡接部上设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本体和引脚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有用于卡住所述本体的卡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上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凹槽和通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侧面上,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端面上;且所述凹槽具有第一弧面,所述通槽中具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契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包括隔板,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平行。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的截面大致呈H型。
[001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
构,包括:
[0014]如上所述的固定件;
[0015]防夹条,所述防夹条上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呈平行设置的一对导线;
[0016]电阻,所述本体具有凸沿,所述凸沿卡接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与两所述导线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防夹条上呈间隔的设置有第一导电包覆层和第二导电包覆层,两所述导线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包覆层和第二导电包覆层中;且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包覆层和第二导电包覆层之间。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包覆层从上至下向下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第二导电包覆层相对的向下凹陷形成与所述凸起部向契合的凹陷部;且所述凸起部抵于所述第一弧面上,所述凹陷部抵于所述第二弧面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与一所述导线连接形成第一端子,所述第二引脚与另一所述导线连接形成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被卡止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中。
[002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卡接部上靠近所述插接部的一端,当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槽中时,所述凸台抵于所述防夹条的端面上。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中,该固定件具有与防夹条相连的插接部和用于安装电阻的卡接部,进而可将电阻固定于防夹条上;在卡接部上设置分别用于容纳电阻本体和引脚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使电阻两端的引脚分隔开,以防止电阻短路;且在第一安装槽中设有用于卡住电阻本体的卡槽,以保证电阻整体安装的稳定性,防止电阻脱落。
[0023]本专利技术中,该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通过将电阻安装在固定件上后再与防夹条相连,使电阻引脚与防夹条上的导线相对齐,并对电阻安装位置进行固定,保证电阻与防夹条连接的稳定性;且该防夹条设置有第一导电包覆层和第二导电包覆层,第一导电包覆层具有凸起部,第二导电包覆层具有与凸起部向契合的凹陷部,实际使用时,可有效扩大防夹角度;且在固定件上相应的设置凹槽和通槽,使固定件安装牢固。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防夹条的结构示意图(包含了导线);
[0029]图6为防夹条的结构示意图(不包含导线);
[0030]图7为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100、固定件;110、插接部;111、凹槽;112、通槽;113、第一弧面;120、卡接部;121、第一安装槽;122、第二安装槽;123、卡槽;124、隔板;130、凸台;200、防夹条;210、插槽;220、
导线;230、第一导电包覆层;231、凸起部;240、第二导电包覆层;241、凹陷部;300、电阻;310、本体;311、凸沿;320、引脚;321、第一引脚;322、第二引脚;330、第一端子;340、第二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4]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一种固定件100,用于将电阻300固定于防夹条200上,防夹条200上设有插槽210,电阻300包括相连的本体310和引脚320,其特征在于,固定件100包括:用于与防夹条200上插槽210连接的插接部110;卡接部120,与插接部110远离防夹条200的一端相连,卡接部120上设有分别用于容纳本体310和引脚320的第一安装槽121和第二安装槽122;且第一安装槽121中设有用于卡住本体310的卡槽123。具体地,插接部110截面与插槽210相匹配;实际安装时,插接部110插入到插槽210中,电阻300安装于卡接部120上,进而将电阻300连接在防夹条200上,保证电阻300安装牢靠;且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121和第二安装槽122将电阻300的两引脚320分隔开,防止电阻300发生短路,保证防夹功能正常,同时在第一安装槽12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件,用于将电阻固定于防夹条上,所述防夹条上设有插槽,所述电阻包括相连的本体和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与所述防夹条上插槽连接的插接部;卡接部,与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防夹条的一端相连,所述卡接部上设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本体和引脚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有用于卡住所述本体的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上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凹槽和通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侧面上,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端面上;且所述凹槽具有第一弧面,所述通槽中具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契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隔板,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的截面大致呈H型。6.一种防夹条与电阻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

5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件;防夹条,所述防夹条上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呈平行设置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川沈宝良张才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