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井震深度融合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932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井震深度融合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研究区,收集研究区构造演化、地质图、钻井、地震的资料,分别建立钻井、地层和地震工区;S2:依据研究区的构造、地理位置,绘制区域构造位置及地层综合柱状图,明确其构造和地层发育特征;S3:基于三维地震工区,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选取目的层,优选出波形差异属性、相干增强体及最大似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的精确编制。编图的精确编制。编图的精确编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井震深度融合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勘探
,特别是基于井震深度融合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古地理图的编制是恢复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面貌的重要手段,能够重建古地理格局、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盆地演化过程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为深化地质认识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图方法,应用较为普遍的有等时面法、平剖面法、相比法、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五种,但具体到地区或研究内容,由于理论方法和资料详实情况的差异,致使岩相古地理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争议。基于油气资源禀赋和地质条件,我国新探明油气资源品位处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且开采难度大、成本高,使油气资源勘查开采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如何实现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的精确编制,是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井震深度融合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井震深度融合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根据研究区,收集研究区构造演化、地质图、钻井、地震的资料,分别建立钻井、地层和地震工区;
[0006]S2:依据研究区的构造、地理位置,绘制区域构造位置及地层综合柱状图,明确其构造和地层发育特征;
[0007]S3:基于三维地震工区,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选取目的层,优选出波形差异属性、相干增强体及最大似然体;
[0008]S4:分别对主干断裂、次级断裂与微断裂三个不同尺度的断裂构造进行精细刻画;
[0009]S5:绘制研究区不同尺度断裂的平面分布图,进而选取多个标志点“至少三个”,采用叠合法,确定研究区构造平面分布图;
[0010]S6:基于研究区的构造平面分布图,结合区域构造位置及古地质图,遴选野外剖面,进行观察与实测,明确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和构造识别标志;
[0011]S7:确定古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分析不同构造的成因机制,构建构造演化模型;
[0012]S8:依据构造演化模型,结合古构造格局特征和构造演化模型,选取不同构造位置的井位,建立横纵向连井地层剖面,结合测录井数据资料;
[0013]S9:利用伽马GR、声波时差AC的电性测井曲线,采取频谱分析法,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支撑,进行横纵向地层对比;
[0014]S10:构建统一地层划分标准及识别标志,厘定三级、四级层序地层,明确不同层序
地层、岩石类型发育特征及剖面沉积演化特征;
[0015]S11:基于地震和层序地层剖面,采用井震结合的技术手段,利用层序地层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标定;
[0016]S12:建立钻井

地震的连井地层剖面,使用界面追踪的方法,对剖面层序地层进行刻画,分别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标为SQ1、SQ2、SQ3,其中,n为层序编号,明确层序类型及其界面接触关系;
[0017]S13:确定层序地层的识别标志和层序沉积演化特征,进而建立构造沉积序列,分析沉积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绘制构造沉积演化图;
[0018]S14:依据层序地层的识别标志,以地震层序为约束,对研究区内的井位进行地层、层序划分,确定全区的等时层序地层界面,分析不同层序与等时层序界面的关系;
[0019]S15:选定等时层序界面,结合不同层序与等时层序界面的关系,依据沉积学的正演法和反演法原理,选取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分别从钻井和三维地震两类型资料统计不同层序及其到等时界面的厚度;
[0020]S16:依据不同钻井的构造沉积序列和岩石纵向发育特征,按不同层序类型,统计不同层序的岩石类型厚度Hn,计算不同层序的岩石类型厚度占比Xn;
[0021]S17:基于构造沉积演化图和构造平面分布图,明确油区有利储集相带。
[0022]优选地,S16中计算不同层序的岩石类型厚度占比Xn的表达式为:
[0023]X
n
=H
n
/H
o
[0024]其中,Xn为不同层序的岩石类型厚度占比;Hn为不同层序的岩石类型厚度;Ho为层序地层厚度。
[0025]优选地,S17包括以下子步骤:
[0026]S171:基于构造沉积演化图和构造平面分布图,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两类型资料不同层序到等时界面的厚度,绘制不同层序的钻井、三维地震地层厚度图,进而采用对比分析法,确定古地貌单元划分标准;
[0027]S172:基于古地貌单元划分标准,根据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分别从钻井、三维地震两类型数据资料对研究区内的古地貌进行精细刻画,结合层序沉积特征,分析古地貌与层序地层的关系,绘制不同层序地层的古地理图,明确不同古地理单元的特征;
[0028]S173:基于构造沉积演化图、构造平面分布图和层序古地理图,依据不同层序的岩石类型厚度占比和不同古地理单元的发育特征,选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绘制不同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图,分析油气储集岩类与岩相古地理的耦合关系,明确油区有利储集相带。
[0029]本专利技术基于井震深度融合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0]本专利技术基于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充分应用基础地质数据,采用波形差异属性、相干增强体、最大似然体、井震结合和对比分析的技术手段,依次绘制不同尺度的构造平面分布图和不同层序地层的厚度图,构建构造沉积演化图,并对不同层序的古地理进行刻画及单元划分,进而得出不同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图,从而为油气储集岩类与岩相古地理耦合关系的分析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流程图;
[0032]图2为构造平面分布图;
[0033]图3为层序地层连井剖面。
[0034]图4为钻井

地震的连井地层剖面。
[0035]图5为构造沉积演化图。
[0036]图6为构造格局与不同层序地层的古地理图。
[0037]图7为岩相古地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应该清楚,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39]根据研究区,收集研究区构造演化、地质图、钻井、地震的资料,分别建立钻井、地层和地震工区;
[0040]依据研究区的构造、地理位置,绘制区域构造位置及地层综合柱状图,明确其构造和地层发育特征。
[0041]基于三维地震工区,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选取目的层,优选出波形差异属性、相干增强体及最大似然体的技术,分别对主干断裂、次级断裂与微断裂三个不同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井震深度融合对油区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研究区,收集研究区构造演化、地质图、钻井、地震的资料,分别建立钻井、地层和地震工区;S2:依据研究区的构造、地理位置,绘制区域构造位置及地层综合柱状图,明确其构造和地层发育特征;S3:基于三维地震工区,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选取目的层,优选出波形差异属性、相干增强体及最大似然体;S4:分别对主干断裂、次级断裂与微断裂三个不同尺度的断裂构造进行精细刻画;S5:绘制研究区不同尺度断裂的平面分布图,进而选取多个标志点“至少三个”,采用叠合法,确定研究区构造平面分布图;S6:基于研究区的构造平面分布图,结合区域构造位置及古地质图,遴选野外剖面,进行观察与实测,明确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和构造识别标志;S7:确定古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分析不同构造的成因机制,构建构造演化模型;S8:依据构造演化模型,结合古构造格局特征和构造演化模型,选取不同构造位置的井位,建立横纵向连井地层剖面,结合测录井数据资料;S9:利用伽马GR、声波时差AC的电性测井曲线,采取频谱分析法,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支撑,进行横纵向地层对比;S10:构建统一地层划分标准及识别标志,厘定三级、四级层序地层,明确不同层序地层、岩石类型发育特征及剖面沉积演化特征;S11:基于地震和层序地层剖面,采用井震结合的技术手段,利用层序地层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标定;S12:建立钻井

地震的连井地层剖面,使用界面追踪的方法,对剖面层序地层进行刻画,分别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标为SQ1、SQ2、SQ3,其中,n为层序编号,明确层序类型及其界面接触关系;S13:确定层序地层的识别标志和层序沉积演化特征,进而建立构造沉积序列,分析沉积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绘制构造沉积演化图;S14:依据层序地层的识别标志,以地震层序为约束,对研究区内的井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秀成唐浩许强乔占峰李双建罗冰李凌肖笛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