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838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7
本申请涉及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涉及土壤修复的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加热机构和废气处理机构,废气处理机构通过连接组件与加热机构连接,废气处理机构包括处理箱、过滤框、分隔板和吸附组件。土壤通过加热机构进行加热,而土壤中的污染物受热后挥发成为废气,废气通过连接组件进入处理箱中,过滤板对废气中的颗粒物质进行过滤,而废气通过过滤板后进入处理液处理,被处理液处理后的废气进入吸附箱中被吸附组件吸附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直接排出,以此对土壤修复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废气直接排放的空气中的概率,因此降低了土壤修复时对大气污染的概率。复时对大气污染的概率。复时对大气污染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土壤修复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0003]现有的修复手段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选择不同的修复手段,为了提高修复效率,通常会选用对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对土壤进行修复,现有的一体化修复装置对土壤进行加热,然后再进行淋洗,最后将淋洗后的土壤进行干燥处理,但是加热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会挥发产生废气,而这些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增加了大气污染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降低土壤修复时对大气污染的概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加热机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通过连接组件与加热机构连接,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
[0007]处理箱,所述处理箱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处理箱内装有用于吸附废气的处理液;
[0008]过滤框,所述过滤框设置在处理箱上且用于对进入处理液前的废气进行过滤;
[0009]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处理箱内且伸至处理液内并将处理箱分隔成底端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过滤框位于第一腔室内且过滤后的废气进入处理液进行处理;
[0010]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与第二腔室连通并用于吸附通过处理液处理后的气体。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壤通过加热机构进行加热,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受热分解成为废气,废气通过连接组件进入处理箱内,废气移至第一腔室,过滤框对废气中的颗粒物质进行过滤,废气通过过滤框后进入处理液中进行处理,经过处理液处理后的气体移至第二腔室,吸附组件对处理液处理后的气体再次进行吸附,以此对土壤修复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废气直接排放的空气中的概率,因此降低了土壤修复时对大气污染的概率。
[0012]可选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
[0013]吸附箱,所述吸附箱设置在支撑架上且开设有滑移孔;
[0014]吸附框,所述吸附框滑移设置在滑移孔上,所述吸附框内放置有用于吸附废气的吸附剂。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剂对处理液处理后的废气进行吸附净化,当吸附剂失效时,将吸附框取出,更换吸附剂,以此实现吸附剂的更换,因此提高了对废气吸附净化的效果。
[0016]可选的,所述吸附箱上设置有对吸附框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0017]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吸附框上且抵触在吸附箱上进行定位;
[0018]吸附板,所述吸附板设置在吸附框上且具有磁性并吸附在吸附箱上进行定位。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限位板使得吸附板脱离吸附箱,然后即能取下吸附框并更换吸附剂,更换完毕后,推动限位板抵紧在吸附箱上进行定位,同时吸附板吸附在吸附箱上进行定位,以此实现吸附框的定位,从而提高了对吸附框定位的便捷性。
[0020]可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
[0021]加热罐,所述加热罐设置在支撑架上且用于对土壤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罐上设置有用于添加土壤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上设置有控制开闭的进料阀;
[0022]电热管,所述电热管设置在加热罐上且用于对加热罐进行加热;
[0023]供能组件,所述供能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与电热管连接并用于对电热管供能。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料后进料阀关闭,供能组件启动对电热管供能,电热管对加热罐进行加热,使得加热罐的温度高于土壤中污染物的沸点,从而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受热后变成气态并挥发出来,以此实现对土壤的修复,提高了对土壤修复的效果,同时进料阀关闭,降低了废气通过进料斗逸散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果。
[0025]可选的,所述供能组件包括:
[0026]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支撑架上且用于吸收太阳能;
[0027]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与太阳能板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用于对电热管进行供电。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板对太阳能进行吸收,同时蓄电池将太阳能板吸收的能量提供给电热管,电热管对加热罐进行加热,以此实现对电热管的供能,通过太阳能板供能提高了土壤修复的环保性。
[002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0030]传送泵,所述传送泵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与加热罐连通;
[0031]传送管,所述传送管设置在传送泵上且与第一腔室连通。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泵启动对加热罐内产生的废气进行抽吸,废气通过传送管进入第一腔室内进行过滤和处理,以此实现废气的传送。
[0033]可选的,所述加热罐上设置有用于对土壤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
[0034]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加热罐上;
[0035]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转动设置在加热罐上且与搅拌电机输出轴连接;
[0036]搅拌片,所述搅拌片设置在搅拌轴上且用于对土壤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片上设置有用于对土壤进行破碎的破碎锥。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电机启动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片
对土壤进行搅拌,使得土壤受热均匀,从而提高了对土壤加热修复的效果,而破碎锥将块状土壤破碎成均匀的土壤颗粒,从而降低了部分土壤成团导致受热不均的概率,因此提高了土壤修复的效果。
[0038]可选的,所述处理箱上设置有用于灌装处理液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开闭的进液阀,所述处理箱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处理液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开闭的排液阀,所述处理箱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00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更换处理液时,打开排液阀将处理液排出进行集中处理,排出后关闭排液阀,打开进液阀并灌注处理液,当液位达到指定位置时,关闭进液阀,以此实现处理液的灌注和排出,通过液位传感器可降低处理液出现灌注不够或灌注过满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处理液灌注的便捷性。
[0040]可选的,所述过滤框滑移设置在处理箱上,所述过滤框和限位板上均设置有便于借力的把手。
[00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拉动过滤框,然后即能对过滤框中的颗粒物质进行收集处理,通过把手拉动限位板,然后即能对吸附框中的吸附剂进行更换,从而提高了取出过滤框和吸附框的便捷性。
[004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43]土壤通过加热罐进行加热,而土壤中的污染物受热后挥发成为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加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用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废气处理机构(3),所述废气处理机构(3)通过连接组件(4)与加热机构(2)连接,所述废气处理机构(3)包括:处理箱(31),所述处理箱(31)设置在支撑架(1)上,所述处理箱(31)内装有用于吸附废气的处理液;过滤框(32),所述过滤框(32)设置在处理箱(31)上且用于对进入处理液前的废气进行过滤;分隔板(33),所述分隔板(33)设置在处理箱(31)内且伸至处理液内并将处理箱(31)分隔成底端连通的第一腔室(317)和第二腔室(318),所述过滤框(32)位于第一腔室(317)内且过滤后的废气进入处理液进行处理;吸附组件(34),所述吸附组件(34)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与第二腔室(318)连通并用于吸附通过处理液处理后的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34)包括:吸附箱(341),所述吸附箱(341)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开设有滑移孔;吸附框(342),所述吸附框(342)滑移设置在滑移孔上,所述吸附框(342)内放置有用于吸附废气的吸附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箱(341)上设置有对吸附框(342)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6),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限位板(61),所述限位板(61)设置在吸附框(342)上且抵触在吸附箱(341)上进行定位;吸附板(62),所述吸附板(62)设置在吸附框(342)上且具有磁性并吸附在吸附箱(341)上进行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一体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2)包括:加热罐(21),所述加热罐(21)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用于对土壤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罐(21)上设置有用于添加土壤的进料斗(211),所述进料斗(211)上设置有控制开闭的进料阀(212);电热管(22),所述电热管(2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妙雅林丹婷陈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