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试验装置和整车试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835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碰撞试验装置和整车试验系统。该碰撞试验装置包括刚性基础支架、可变形防护支架和车尾模拟机构;刚性基础支架,用于装配在碰撞刚性墙上;可变形防护支架,装配在刚性基础支架的前端上;车尾模拟机构,装配在刚性基础支架的前端上,包括车尾特征组件和雷达反射组件。该碰撞试验装置能够在室内开展装载CAPS系统的试验车辆追尾不同目标车辆的碰撞试验,具有场景模拟度高、试验一致性好、成本低且操作便捷等优点。本低且操作便捷等优点。本低且操作便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碰撞试验装置和整车试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碰撞试验装置和整车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实现100%车辆无人驾驶之前,存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混行的过渡阶段,主动安全及无人驾驶技术可降低事故数量,但碰撞事故仍大量存在,对车辆安全保护提出新的挑战。在碰撞事故发生时,汽车内的安全气囊系统被点爆,以起到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目的。
[0003]传统被动安全气囊系统(以下简称ECU系统)只采集车辆时的加速度信号,利用该加速度信号进行气囊点爆算法的启动和决策,存在车辆追尾时无法及时点爆的不足。
[0004]为了弥补ECU系统的不足,多信息融合气囊系统(以下简称CAPS系统)是采用多信息融合技术的安全气囊系统,此处的多信息融合技术是将不同类型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和加速度等)所探测到的物体的最优属性进行筛选,将目标的存在概率进行叠加,增加其可信度。CAPS系统是建立摄像头、雷达和加速度这三个属性信息融合的安全气囊系统,通过汽车的ADAS系统(毫米波雷达和/或摄像头)计算车辆前部即将发生碰撞的目标车辆(如卡车)的目标属性信息,将所述目标属性信息发送到气囊控制器,并在气囊控制器的独立传感器的基础上,验证ADAS系统上传的目标属性信息的时间合理性,将其应用于前碰撞算法,做到主被动安全信息优缺互补,使得CAPS系统更加安全冗余,可优化约束CAPS系统的点爆策略。
[0005]为了满足CAPS系统的开发需求,使得CAPS系统试验过程中需模拟真实追尾事故的试验场景,以满足CAPS系统的点爆性能碰撞试验和系统标定的需求,亟需提供一种整车试验系统,以满足摄像头、雷达和加速度这三种属性信息的稳定识别或激发要求,为试验场景的准确模拟提供可靠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碰撞试验装置和整车试验系统,以解决现有碰撞试验装置无法满足多种属性信息的稳定识别或激发要求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碰撞试验装置,包括刚性基础支架、可变形防护支架和车尾模拟机构;所述刚性基础支架,用于装配在碰撞刚性墙上;所述可变形防护支架,装配在所述刚性基础支架的前端上;所述车尾模拟机构,装配在所述刚性基础支架的前端上,包括车尾特征组件和雷达反射组件。
[0008]优选地,所述刚性基础支架包括两个后安装板、两个主纵梁、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两个所述后安装板,平行相对装配在所述碰撞刚性墙上;每一所述主纵梁的后端与一所述后安装板相连,每一所述主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可变形防护支架和所述车尾模拟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主纵梁;每一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连接一所述主纵梁和一所述后安装板。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
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纵梁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纵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和竖向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后安装板的上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纵梁的前端上侧相连;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后安装板的下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纵梁的中部下侧相连;所述竖向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纵梁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可变形防护支架包括支撑横梁、两个上安装板和两个防护支撑组件;每一所述上安装板与一所述主纵梁的前端下侧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防护支撑组件,与一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横梁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防护支撑组件包括呈N形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安装板相连。
[0013]优选地,所述车尾模拟机构包括底座横梁、车尾特征组件和雷达反射组件;所述底座横梁,与所述主纵梁的前端相连;所述车尾特征组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横梁上;所述雷达反射组件,设置在所述车尾特征组件和/或所述底座横梁上。
[0014]优选地,所述车尾特征组件包括尾门框架、模拟尾门和尾灯组件,所述尾门框架,可拆卸装配在所述底座横梁上侧;所述模拟尾门,通过铰接件与所述尾门框架活动连接;所述尾灯组件,装配在所述底座横梁下侧;
[0015]所述雷达反射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拟尾门上的竖向反射条,和/或,设置在所述底座横梁上的横向反射条。
[0016]优选地,所述车尾模拟机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组件,所述可拆卸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方管和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方管的侧面与所述主纵梁的前端侧面相连,所述连接方管的前端通过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底座横梁相连。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车试验系统,包括上述整车试验系统,还包括标定试验装置,所述标定试验装置包括标定试验支架、柔性标识板和可调连接组件;所述柔性标识板通过所述可调连接组件装配在所述标定试验支架上,所述柔性标识板上设有车辆特征图案和雷达反射条。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碰撞试验装置和整车试验系统,刚性基础支架可与碰撞刚性墙可拆卸连接,可使刚性基础支架相对于碰撞刚性墙的高度可调,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目标车辆的碰撞试验,提高碰撞试验装置1的适用性。可变形防护支架可拆卸装配在刚性基础支架11上,可在试验车辆与碰撞试验装置发生碰撞时,形变吸能,以起到保护碰撞试验装置的目的。车尾模拟机构包括模拟目标车辆设计的车尾特征组件和雷达反射组件,可使装载有CAPS系统的试验车辆在碰撞试验过程中,采集摄像头属性信息、雷达属性信息和加速度属性信息等目标属性信息,对这些目标属性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以实现在与碰撞试验装置发生碰撞时,及时点爆CAPS系统的安全气囊,起到安全保护目的。碰撞试验装置能够在室内开展装载CAPS系统的试验车辆追尾不同目标车辆的碰撞试验,具有场景模拟度高、试验一致性好、成本低且操作便捷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碰撞试验装置的一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刚性基础支架的一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碰撞试验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可变形防护支架的一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碰撞试验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尾模拟机构的一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标定试验装置的一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基础支架、可变形防护支架和车尾模拟机构;所述刚性基础支架,用于装配在碰撞刚性墙上;所述可变形防护支架,装配在所述刚性基础支架的前端上;所述车尾模拟机构,装配在所述刚性基础支架的前端上,包括车尾特征组件和雷达反射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基础支架包括两个后安装板、两个主纵梁、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两个所述后安装板,平行相对装配在所述碰撞刚性墙上;每一所述主纵梁的后端与一所述后安装板相连,每一所述主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可变形防护支架和所述车尾模拟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主纵梁;每一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连接一所述主纵梁和一所述后安装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纵梁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纵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和竖向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后安装板的上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纵梁的前端上侧相连;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后安装板的下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纵梁的中部下侧相连;所述竖向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纵梁相连。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防护支架包括支撑横梁、两个上安装板和两个防护支撑组件;每一所述上安装板与一所述主纵梁的前端下侧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防护支撑组件,与一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瑶范德军陈小刚岳鹏乔曦李诗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