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16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属于塑胶膜生产技术领域,辊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和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空间形成热油腔室,外管的两端分别同轴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热油流道,热油流道与热油腔室连通;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回转接头,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回转接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安装有轴承组件;避免了热油的分布不均匀,且能够热油的温度更加容易的传递给外管作用于塑料膜。度更加容易的传递给外管作用于塑料膜。度更加容易的传递给外管作用于塑料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


[0001]本技术属于塑胶膜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

技术介绍

[0002]在塑料薄膜生产过程中,特别是要将两种膜挤压复合时,需要保持压轮表面有一定的温度,目前大部分采用中空的方法,即压轮内部为空心的,然后将热油灌进压轮内加热压轮及其表面,这种结构在温度的控制上相当的困难,导致压轮表面的温度相差较大,使得塑料薄膜胶化挤压复合后形成的复合膜性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压轮的表面温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压轮的表面温度更加均匀。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包括辊筒,所述辊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空间形成热油腔室,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同轴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热油流道,所述热油流道与所述热油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回转接头,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回转接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安装有轴承组件。
[0006]进一步地说,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的之间轴向设置有螺旋隔板。
[0007]进一步地说,所述内管为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
[0008]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回转接头和所述第二回转接头均为单向回转接头。
[0009]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同侧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的端部之间,所述支撑件包括有连通所述热油流道和所述热油腔室的引流通道。
[0010]进一步地说,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外侧的轴承和轴承座。
[0011]进一步地说,所述轴承对称安装有2个。
[0012]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转轴键连接有外齿轴套。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由于热油采用直线进出的方式,可以持续保持辊筒的油温更加稳定,且辊筒采用了内外两管的结构方式,利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形成间隙空间,热油从形成的间隙空间流通,减少了热油需要灌入流量,避免了热油的分布不均匀,且能够热油的温度更加容易的传递给外管作用于塑料膜;
[0015]更佳的是,外管与内管的之间轴向设置有螺旋隔板,外管与螺旋隔板均采用具有一定导热性能的材料,螺旋隔板的设置有效增加了与热油之间的传热面积,加快了外管的传热速度,且螺旋的结构更能保证外管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和持久;
[0016]内管为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因此热油只能通过热油腔室流通,不会进入内管,且内管的空心结构能够减少整体辊筒的重量,更加的是,避免了热量的吸收,从而更好的作用于外管。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内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0021]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0022]辊筒1、内管11、外管12、支撑件13、引流通道131、热油腔室14、螺旋隔板15、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热油流道23、第一回转接头31、第二回转接头32、轴承组件4、轴承41、轴承座42和外齿轴套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4]实施例:
[0025]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辊筒1,所述辊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12和内管11,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支撑件13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空间形成热油腔室14,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同轴设有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热油流道23,所述热油流道与所述热油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回转接头31,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回转接头32,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安装有轴承组件4。
[0026]驱动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辊筒同步转动,回转接头是用于给旋转的装置持续传输油、水、气等工作介质的装置,在本申请中旋转的装置则是辊筒,热油自第一回转接头输入至第一转轴的热油流道并通过热油腔室,然后进入至第二转轴的热油流道并通过的第二回转接头流出,这是一种直线进出流体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第二回转接头流出热油还会经过加热再进入至第一回转接头,这样循环加热使用。
[0027]由于热油采用直线进出的方式,可以持续保持辊筒的油温更加稳定,且辊筒采用了内外两管的结构方式,利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形成间隙空间,热油从形成的间隙空间流通,减少了热油需要灌入流量,避免了热油的分布不均匀,且能够热油的温度更加容易的传递给外管作用于塑料膜。
[0028]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的之间轴向设置有螺旋隔板15,外管与螺旋隔板均采用具有一定导热性能的材料,螺旋隔板的设置有效增加了与热油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的吸收热油的热量,并传递给外管,且螺旋的结构能够更加对外管的加热更加均匀。
[0029]所述内管为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因此热油只能通过热油腔室流通,不会进入内管,且内管的空心结构能够减少整体辊筒的重量,更加的是,避免了热量的吸收,从而更好的作用于外管。
[0030]所述第一回转接头和所述第二回转接头均为单向回转接头;单向回转接头为一进一出模式,一般情况下,单向回转接采用一侧输入流体,再由旋转体另一端排出,因此是直线进出流体的一种新型的输送方式。
[0031]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同侧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的端部之间,所述支撑件包括有连通所述热油流道和所述热油腔室的引流通道131。
[0032]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外侧的轴承41和轴承座42。
[0033]一般来说,轴承有内圈和外圈,内圈于转轴相配合并跟随转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轴承组件的设置能够有效保持转轴的正常工作位置和旋转精度,且本辊筒通过轴承组件转动安装设置于其他设备。
[0034]所述轴承对称安装有2个。
[0035]所述第一转轴键连接有外齿轴套5,该外齿轴套也可以安装于第二转轴,能够实现同样的效果,通过驱动外齿轴套转动能够带动辊筒旋转。
[0036]本技术主要安装应用于覆膜机等塑胶膜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具备有能够驱动外齿轴套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安装该辊筒的安装机构,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涉及上述所说的驱动机构和安装机构,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筒(1),所述辊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12)和内管(11),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支撑件(13)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空间形成热油腔室(14),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同轴设有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热油流道(23),所述热油流道与所述热油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回转接头(31),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回转接头(32),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安装有轴承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的之间轴向设置有螺旋隔板(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膜生产用恒温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生涂蓉丽孙燕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晶华兴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