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和活性炭脱硫再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814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脱硫及再生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和活性炭脱硫再生方法,所述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包括形成有容纳腔的反应器本体(1),该反应器本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连通容纳腔的上开口(2)和下开口(3),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风元件,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元件均匀布置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在各自的端部通过反应器本体的侧壁连通至容纳腔之外,以允许通过该端部向容纳腔内通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可以从各个进风元件的端部同时向容纳腔内通入多路过热蒸汽或其他惰性热气体,由此便于减小活性炭床层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温差,实现均匀布气,避免再生工况恶化、再生时间长、再生不彻底等问题。彻底等问题。彻底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和活性炭脱硫再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脱硫及再生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利用该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的活性炭脱硫再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具有流程简单、净化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活性炭脱硫技术在例如氮肥生产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脱硫完成后,使用后的活性炭可回收再利用,并同时回收吸收的硫资源。
[0003]通常地,可以通过蒸汽加热方式实现活性炭再生。但由于反应器设计不合理,活性炭再生时产生的硫容易在低温区域形成局部结块,导致床层堵塞,进而活性炭层的气流阻力分布不均,以致过热蒸汽不能在床层中均匀流动。如此,床层中的局部区域可能受热不足,活性炭再生不彻底,再生时间延长,消耗大量的蒸汽,同时脱硫剂再生不完全,导致部分企业放弃活性炭脱硫剂的再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床层受热不均导致的活性炭再生不彻底的问题,提供一种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该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能够在反应器本体的容纳腔内均匀布气,避免因活性炭床层受热不均而导致活性炭再生不彻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首先需要厘清传统技术中的反应器无法均匀布气的根本原因。在现有再生反应器中,通常在反应器周壁或活性炭床层中布置导气管并在导气管的不同延伸位置处形成出气孔,从而通过从导气管的一端通入过热蒸汽,可使得该过热蒸汽通过各个出气孔进入反应器内腔中加热活性炭实现再生。在此情形下,靠近导气管进气端的出气孔输出的蒸汽温度较高、蒸汽量相对充足,能够快速熔融位于该处的活性炭上吸附的硫磺;而在远离进气端的位置,出气孔输出的蒸汽难以满足活性炭再生需求。由此,气流优先通过靠近进气端的位置在反应器内腔中流动,进一步打通了该部分的气流通路,形成气体短路,导致其他部分的活性炭更加难以完成彻底脱硫。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包括形成有容纳腔的反应器本体,该反应器本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风元件,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元件均匀布置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在各自的端部通过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侧壁连通至所述容纳腔之外,以允许通过该端部向所述容纳腔内通气。
[0007]优选地,所述反应器本体具有方形水平横截面,所述进风元件的两端分别沿平行于该反应器本体的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并在两端分别连接至该反应器本体的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的第二侧壁上。
[0008]优选地,多个所述进风元件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布置为多层。
[0009]优选地,所述进风元件设置为进风槽,该进风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下
端。
[0010]优选地,所述进风槽具有开口向下的V形部和从该V形部的自由端向下延伸的竖板部。
[0011]优选地,所述V形部的夹角为60
°
~120
°

[0012]优选地,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将所述进风元件连通至所述容纳腔之外的侧壁上连接有进风罩,该进风罩具有进风口,并连通布置于相应的同一水平面内的全部所述进风元件。
[0013]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封闭该进风口的盖板。
[0014]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活性炭篦板,该活性炭篦板位于所述进风元件下方。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的活性炭脱硫再生方法。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可以从各个进风元件的端部同时向容纳腔内通入多路过热蒸汽或其他惰性热气体,由此便于减小活性炭床层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温差,在整个容纳腔内均匀布气,避免硫磺在床层中局部冷凝堵塞造成的再生工况恶化、再生时间长、再生不彻底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的侧部视图,其中,局部被剖开以显示其中的进风槽;
[0018]图2是图1中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的俯视图,其中,局部被剖开以显示其中的进风槽;
[0019]图3是从另一视角观察的图1中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的侧部视图;
[0020]图4是图1中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的进风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中进风槽的端面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反应器本体;11

第一侧壁;12

第二侧壁;2

上开口;3

下开口;4

进风槽;41

V形部;42

竖板部;5

进风罩;6

进风口;7

活性炭篦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26]参照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该反应器本体1具有容纳腔并在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连通该容纳腔的上开口2和下开口3。容纳腔内可以放置活性炭以形成活性炭床层,将煤气等含硫烟气通过上开口2和下开口3中的一者通入该容纳腔内,以能够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脱出其中的硫化氢气体,实现脱硫过程。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上开口2和下开口3分别设置于反应器本体1的两端,但其还可以形成在该反应器本体1两端部的其他位置,如靠近端面的端盖或侧壁上。
[0027]在反应器本体1的容纳腔中,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风元件。在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进风元件设置为进风槽4,且该多个进风元件在在容纳腔内设置有两层。其中,各层进风元件在同一水平面内均匀布置,并在各自的端部通过反应器本体1的侧壁连通至容纳腔之外,以允许通过向该端部向容纳腔内通入过热蒸汽或其他惰性热气体。由此,当通过各个进风元件的端部同时向容纳腔内通入多路过热蒸汽或其他惰性热气体时,该过热蒸汽或其他惰性热气体通过活性炭床层流动,从而熔融活性炭上吸附的硫磺,实现活性炭再生。
[0028]在上述再生过程中,由于可以通过多个进风元件的端部同时向容纳腔内通入多路过热蒸汽或其他惰性热气体,活性炭床层的不同区域之间温差较小,能够在整个容纳腔内均匀布气,避免硫磺在床层中局部冷凝堵塞气流通路,改善再生工况,便于有效改善再生效率、大大缩短再生时间,使得容纳腔内的活性炭再生完全。
[0029]如此,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可以用于交替进行煤气等含硫化氢气体的活性炭脱硫和使用后的活性炭再生过程。在脱硫过程中,通常使用粒度为3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包括形成有容纳腔的反应器本体(1),该反应器本体(1)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上开口(2)和下开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风元件,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元件均匀布置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在各自的端部通过所述反应器本体(1)的侧壁连通至所述容纳腔之外,以允许通过该端部向所述容纳腔内通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具有方形水平横截面,所述进风元件的两端分别沿平行于该反应器本体(1)的第一侧壁(11)的方向延伸并在两端分别连接至该反应器本体(1)的与所述第一侧壁(11)垂直的第二侧壁(1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风元件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布置为多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脱硫再生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元件设置为进风槽(4),该进风槽(4)的开口朝向所述反应器本体(1)的下端。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立新秦强张进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