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812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涉及城市防洪领域,改善目前的城市防洪排洪系统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包括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内部套设有内排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内排管之间的下侧均匀固定支撑杆,所述内排管的顶部卡接有井盖,所述井盖上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排管、环形浮体和连接杆的设置,使得在雨量较大为了提高防洪排洪系统的排水速度将井盖拆除时,环形浮体由于浮力作用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带动各组连接杆和防护网向上运动,从而将内排管的顶部区域围挡住,进而降低行人踩空而跌入内排管内部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排洪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排洪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排洪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洪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许多城市的路面中均设置于有多个防洪排洪系统。在长期遇到暴雨的情况下,且路面的防洪排洪系统效果不太理想时,通常会将防洪排洪系统的井盖拆掉,以增加防洪排洪系统的排水速度。
[0003]但是,由于洪水较为浑浊,使得行人难以观察到下水道的位置,造成行人容易踩空而跌入被拆掉井盖的下水道的内部,进而造成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目前的城市防洪排洪系统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包括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内部套设有内排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内排管之间的下侧均匀固定支撑杆,所述内排管的顶部卡接有井盖,所述井盖上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内壁与所述内排管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设有环形浮体,所述环形浮体位于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内排管之间,所述环形浮体的底部均匀固定有呈环形阵列设置的连接杆。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天下水道水量大于自身最大承受排水量而将井盖顶起时,环形浮体由于浮力作用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带动各组连接杆向上运动,从而将内排管的顶部区域围挡住,进而降低行人踩空而跌入内排管内部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排洪系统的安全性。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内壁与所述内排管的外壁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环形浮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环形盖板。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盖板可以对环形浮体进行保护,以降低车辆将环形浮体压碎的概率。
[0010]可选的,所述环形浮体的外侧壁内嵌固定安装有荧光环。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荧光环的可以在光线较暗的夜晚提醒行人远离,从而进一步降低降低在井盖被洪水顶起后行人踩空而跌入内排管内部的概率。
[0012]可选的,两组所述挡板下方均设有固定架,一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一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内排管的外壁固定连接,各组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对称开设有导向槽,两组所述固定架的相对侧均匀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轮与导向槽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连接杆的上下运动进行导向。
[0014]可选的,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网。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用于在连接杆将内排管的顶部四周围挡住后,对排入内排管内部的水进行过滤以降低水中的垃圾排入内排管内部的概率。
[0016]可选的,所述挡板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的设置用于对挡板进一步固定,从而提高挡板安装的稳定性。
[0018]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内排管之间。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用于对连接杆的移动进行限位,以降低连接杆脱离两组固定架之间的概率。
[0020]可选的,各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穿设有环形支架,各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环形支架均固定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支架的设置用于将各组连接杆连接固定,从而降低连接杆形变损坏的概率。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通过内排管、环形浮体和连接杆的设置,使得在雨量较大为了提高防洪排洪系统的排水速度将井盖拆除时,环形浮体由于浮力作用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带动各组连接杆和防护网向上运动,从而将内排管的顶部区域围挡住,进而降低行人踩空而跌入内排管内部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排洪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排水管;2、第二排水管;3、支撑杆;4、内排管;5、井盖;6、排水孔;7、环形浮体;8、挡板;9、卡槽;10、环形盖板;11、荧光环;12、连接杆;13、支撑架;14、导向轮;15、导向槽;16、防护网;17、限位块;18、环形支架;19、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请参照图1,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包括第一排水管1,第一排水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排水管2,第二排水管2的设置用于连接城市下水管道,使得雨水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1和第二排水管2排入下水管道内。第一排水管1的内部套设有内排管4,第一排水管1与内排管4之间的下侧均匀固定支撑杆3,支撑杆3的设置用于对内排管4支撑固定。内排管4的顶部卡接有井盖5,井盖5的设置用于将内排管4的顶部盖合。井盖5上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6,排水孔6的设置便于雨水通过而内排管4的内部,同时也便于将井盖5从内排管4的顶部取下。
[0029]请参照图1

2,第一排水管1的内壁与内排管4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挡板8,挡板8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与第一排水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架13的设置用于对挡板8进一步固定,从而提高挡板8安装的稳定性。挡板8的顶部设有环形浮体7,挡板8的设置用于对环形浮体7支撑限位,环形浮体7的设置用于在水位高于环形浮体7的底部时浮起。
[0030]请参照图1

2,第一排水管1的内壁与内排管4的外壁顶部开设有卡槽9,环形浮体7的顶部设有与卡槽9相适配的环形盖板10,卡槽9的设置用于对环形盖板10进行容纳,环形盖板10的设置用于对环形浮体7进行保护,以降低车辆将环形浮体7压碎的概率。
[0031]请参照图1

2,环形浮体7位于第一排水管1与内排管4之间,环形浮体7的底部均匀固定有呈环形阵列设置的连接杆12,连接杆12用于在环形浮体7浮起过程中随之向上运动,从而将内排管4的顶部四周围挡住,以降低在井盖5被洪水顶起后行人踩空而跌入内排管4内部的概率。各组连接杆12的底部穿设有环形支架18,各组连接杆12与环形支架18均固定连接,环形支架18的设置用于将各组连接杆12连接固定,从而降低连接杆12形变损坏的概率。
[0032]请参照图1

2,连接杆12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位于第一排水管1与内排管4之间,限位块17的设置用于对连接杆12的移动进行限位,以降低连接杆12脱离两组固定架19之间的概率。相邻两组连接杆1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6,防护网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包括第一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排水管(2),所述第一排水管(1)的内部套设有内排管(4),所述第一排水管(1)与所述内排管(4)之间的下侧均匀固定支撑杆(3),所述内排管(4)的顶部卡接有井盖(5),所述井盖(5)上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6),所述第一排水管(1)的内壁与所述内排管(4)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挡板(8),所述挡板(8)的顶部设有环形浮体(7),所述环形浮体(7)位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与所述内排管(4)之间,所述环形浮体(7)的底部均匀固定有呈环形阵列设置的连接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的内壁与所述内排管(4)的外壁顶部开设有卡槽(9),所述环形浮体(7)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卡槽(9)相适配的环形盖板(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浮体(7)的外侧壁内嵌固定安装有荧光环(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防洪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博李景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