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56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包括机架、安装座和储药罐,所述机架上表面焊接有安装座,所述机架上表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储药罐,所述储药罐内腔转动设有分隔转盘,所述机架底部表面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分隔转盘传动相连,所述储药罐底部表面贯穿开设有下药口,所述下药口底部连接有排药管,所述储药罐一侧焊接有一号安装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解决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时需要对中药进行熬制,在熬制时需要手动向熬制锅内加注中药,从而在熬成中药时需要操作人员长时间的蹲守在熬制锅旁,存在使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使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使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

技术介绍

[0002]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0003]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需要对中药进行熬制,在熬制中药时需要将中药一点一点的加注进熬制锅内,目前在对中药熬制时需要手动向熬制锅内加注中药,从而在熬成中药时需要操作人员长时间的蹲守在熬制锅旁,使用非常的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及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需要对中药进行熬制,在熬制中药时需要将中药一点一点的加注进熬制锅内,目前在对中药熬制时需要手动向熬制锅内加注中药,从而在熬成中药时需要操作人员长时间的蹲守在熬制锅旁,使用非常的不方便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包括机架、安装座和储药罐,所述机架上表面焊接有安装座,所述机架上表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储药罐,所述储药罐内腔转动设有分隔转盘,所述机架底部表面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分隔转盘传动相连,所述储药罐底部表面贯穿开设有下药口,所述下药口底部连接有排药管,所述储药罐一侧焊接有一号安装架,所述一号安装架顶部焊接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位于下药口上方,所述分隔转盘内腔活动插接有注药漏斗,所述分隔转盘底部表面设有密封垫。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安装架一侧设有气泵,所述气泵位于机架上表面,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气泵的一端与封闭板相连。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安装架一侧焊接有二号固定架,所述二号固定架顶部活动插接有一号下压杆,所述一号下压杆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压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下压杆表面套设有一号支撑弹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固定架一侧焊接有三号固定架,所述三号固定架顶部活动插接有二号下压杆,所述二号下压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板。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下压杆表面套设有二号支撑弹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药罐底部表面活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推板下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专利技术通过注药漏斗可将药物加注进药物存储槽内,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分隔转盘进行转动,药物移动到下药口上方后,通过下药口可将药物储存槽内的药物通过排药管排出,在对药物熬制时实现自动给药。
[0013]2、本专利技术下药口顶部设有封闭板,封闭板通过一号安装架进行固定,气泵的出气端通过导气管与封闭板相连,气泵将气体通过导气管注入进行药物储存槽内,通过增加药物储存槽顶部的气压,使药物储存槽内的药物被快速的排出,使排药更加的顺畅。
[0014]3、本专利技术在向药物储存槽内加注药物时,通过按压一号下压杆,一号下压杆底部可通过下压板对药物储存槽内的药物进行下压,使药物更加的密实,从而可储放更多的药物。
[0015]4、本专利技术当药物加注错误时,错误的药物跟随分隔转盘转动到密封板上方后,将密封板拆卸下来,通过下压二号下压杆,二号下压杆底部的推板插进药物储放槽内,从而可通过推板将药材推出,使用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储药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为:1、机架;101、安装座;102、储药罐;2、分隔转盘;201、伺服电机;202、下药口;203、排药管;204、注药漏斗;205、密封垫;3、气泵;301、导气管;302、一号安装架;303、封闭板;4、二号固定架;401、一号下压杆;402、一号支撑弹簧;403、下压板;5、三号固定架;501、二号下压杆;502、二号支撑弹簧;503、推板;504、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19]参照图1

图5所示,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包括机架1、安装座101和储药罐102,所述机架1上表面焊接有安装座101,所述机架1上表面通过安装座101安装有储药罐102,所述储药罐102内腔转动设有分隔转盘2,所述机架1底部表面设有伺服电机201,所述伺服电机201的动力输出端与分隔转盘2传动相连,所述储药罐102底部表面贯穿开设有下药口202,所述下药口202底部连接有排药管203,所述储药罐102一侧焊接有一号安装架302,所述一号安装架302顶部焊接有封闭板303,所述封闭板303位于下药口202上方所述分隔转盘2内腔活动插接有注药漏斗204,所述分隔转盘2底部表面设有密封垫205,所述一号安装架302一侧设有气泵3,所述气泵3位于机架1上表面,所述气泵3的出气端连接有导气管301,所述导气管301远离气泵3的一端与封闭板303相连,机架1上表面通过安装座101对储药罐102进行固定,储药罐102内腔转动设有分隔转盘2,通过分隔转盘2可将储药罐102内腔分隔出若干组小的药物存储槽,将注药漏斗插204在药物存储槽顶部,通过注药漏斗204
可将药物加注进药物存储槽内,通过伺服电机201带动分隔转盘2进行转动,分隔转盘2可带动药物存储槽内的药物旋转,分隔转盘2底部表面设有密封垫205,通过密封垫205可对分隔转盘2底部与储药罐102内腔底部连接处进行密封,使药物储存槽底部的药物可跟随分隔转盘2同步进行转动,储药罐102底部一侧贯穿开设有下药口202,通过下药口202可将药物储存槽内的药物通过排药管203排出,在对药物熬制时实现自动给药,其中下药口202顶部设有封闭板303,封闭板303通过一号安装架302进行固定,气泵3的出气端通过导气管301与封闭板303相连,气泵3将气体通过导气管301注入进行药物储存槽内,通过增加药物储存槽顶部的气压,使药物储存槽内的药物被快速的排出。
[0020]具体的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号安装架302一侧焊接有二号固定架4,所述二号固定架4顶部活动插接有一号下压杆401,所述一号下压杆401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压板403,所述一号下压杆401表面套设有一号支撑弹簧402,在向药物储存槽内加注药物时,通过按压一号下压杆401,一号下压杆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包括机架(1)、安装座(101)和储药罐(102),所述机架(1)上表面焊接有安装座(101),所述机架(1)上表面通过安装座(101)安装有储药罐(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罐(102)内腔转动设有分隔转盘(2),所述机架(1)底部表面设有伺服电机(201),所述伺服电机(201)的动力输出端与分隔转盘(2)传动相连,所述储药罐(102)底部表面贯穿开设有下药口(202),所述下药口(202)底部连接有排药管(203),所述储药罐(102)一侧焊接有一号安装架(302),所述一号安装架(302)顶部焊接有封闭板(303),所述封闭板(303)位于下药口(202)上方,所述分隔转盘(2)内腔活动插接有注药漏斗(204),所述分隔转盘(2)底部表面设有密封垫(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用给药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安装架(302)一侧设有气泵(3),所述气泵(3)位于机架(1)上表面,所述气泵(3)的出气端连接有导气管(301),所述导气管(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愿阿依古丽
申请(专利权)人: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