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746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该低延迟装置为交换机,该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数据包经以太网传输给交换机;S2.交换机的处理器开始预接收数据包;S3.处理器的内置逻辑判断数据包的预接收是否出现阻塞拥堵;S4.若是出现拥堵,则将一部分数据包转移到缓存器,数据包的转移量与拥堵程度呈正比;S5.未转移的数据包则通过处理器进行传输,并发送到出口处;S6.随着处理器需转移的数据包体量减少,缓存器反哺处理器,缓存器的反哺速度与处理器的当前传输速度关联。反哺速度与处理器的当前传输速度关联。反哺速度与处理器的当前传输速度关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0吉比特以太网(10Gigabit Ethernet,缩写为10GbE、10GigE或10GE),也译为10吉位以太网、万兆以太网,最初在2002年通过,成为IEEE Std 802.3ae

2002。它规范了以10Gbit/s的速率来传输的以太网。
[0003]交换机(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交换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的统称。交换机根据工作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它应用在数据链路层。
[0004]现有的低延迟装置不提供深度缓存,这造成数据包较多、较拥挤时,数据包会丢失,而且传输速度会受到影响,产生阻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该低延迟装置为交换机,该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08]S1.数据包经以太网传输给交换机;
[0009]S2.交换机的处理器开始预接收数据包;
[0010]S3.处理器的内置逻辑判断数据包的预接收是否出现阻塞拥堵;
[0011]S4.若是出现拥堵,则将一部分数据包转移到缓存器,数据包的转移量与拥堵程度呈正比;
[0012]S5.未转移的数据包则通过处理器进行传输,并发送到出口处;
[0013]S6.随着处理器需转移的数据包体量减少,缓存器反哺处理器,缓存器的反哺速度与处理器的当前传输速度关联。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以太网采用的传输速度为10Gbit/s,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接口处的传输速度。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交换机处理器的内置逻辑设有多个阻塞拥堵逻辑,当至少两个阻塞拥堵逻辑被同时触发时,判定为实际拥堵,单个阻塞拥堵逻辑被触发时,判定为波动拥堵,阻塞拥堵逻辑未被触发时,判定为正常状态,当出现波动拥堵和正常状态时,不进行数据包转移,这样的结构设计,划分出了多个阻塞拥堵场景,能够更好的应对不同的传输场
景。
[0016]进一步限定,所述处理器内置逻辑还包括转移逻辑,所述处理器通过转移逻辑实现数据包到缓存器的转移,以及反向的转移,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转移逻辑实现数据包在处理器和缓存器之间的转移。
[0017]进一步限定,所述缓存器的数量多于一个,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提高缓存器的数量,来增加应对大体量数据包的能力。
[0018]进一步限定,所述缓存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光存储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缓存器能够满足不同的缓存需求。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由于通过缓存器来储存超量的数据包,完成数据包的分流,使得数据包的体量处于交换机处理器的可处理范围内,当处理完一部分的数据包后,再处理分流后的数据包,从而避免出现延迟卡涩现象,达到低延迟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4]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该低延迟装置为交换机,该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25]S1.数据包通过10Gbit/s的以太网传输给交换机;
[0026]S2.交换机的处理器开始预接收数据包,交换机处理器的内置逻辑设有多个阻塞拥堵逻辑,当至少两个阻塞拥堵逻辑被同时触发时,判定为实际拥堵,单个阻塞拥堵逻辑被触发时,判定为波动拥堵,阻塞拥堵逻辑未被触发时,判定为正常状态,当出现波动拥堵和正常状态时,不进行数据包转移,由于划分出了多个阻塞拥堵场景,因此能够更好的应对不同的传输场景;
[0027]S3.处理器的内置逻辑判断数据包的预接收是否出现阻塞拥堵;
[0028]S4.若是出现拥堵,则将一部分数据包转移到缓存器,数据包的转移量与拥堵程度呈正比,处理器通过转移逻辑实现数据包到缓存器的转移,以及反向的转移,缓存器的数量应当多于一个,缓存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光存储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从而使得缓存器能够满足不同的缓存需求;
[0029]S5.未转移的数据包则通过处理器进行传输,并发送到出口处;
[0030]S6.随着处理器需转移的数据包体量减少,缓存器反哺处理器,缓存器的反哺速度与处理器的当前传输速度关联;
[0031]由于通过缓存器来储存超量的数据包,完成数据包的分流,使得数据包的体量处于交换机处理器的可处理范围内,当处理完一部分的数据包后,再处理分流后的数据包,从
而避免出现延迟卡涩现象,达到低延迟的效果。
[0032]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该低延迟装置为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数据包经以太网传输给交换机;S2.交换机的处理器开始预接收数据包;S3.处理器的内置逻辑判断数据包的预接收是否出现阻塞拥堵;S4.若是出现拥堵,则将一部分数据包转移到缓存器,数据包的转移量与拥堵程度呈正比;S5.未转移的数据包则通过处理器进行传输,并发送到出口处;S6.随着处理器需转移的数据包体量减少,缓存器反哺处理器,缓存器的反哺速度与处理器的当前传输速度关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采用的传输速度为10Gbit/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10G以太网的低延迟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处理器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磊黄效军张炎吾程心昱秦占鳌戴仕捷劳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特思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