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732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楼房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道,用于将楼房建筑本体内部产生的带有粉尘烟雾颗粒的污浊空气排出到环境当中,使楼房建筑本体内侧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空气交换;通风组件,设置在通风道伸出楼房建筑本体外侧的顶端;除尘箱,安装在楼房建筑本体内部;以及杀菌室,设置在楼房建筑本体内部;所述的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通过设置的杀菌室以及除尘箱,能够对进入通风道内部的污染空气进行消毒杀菌以及有效除尘作业,这样能够保证通过通风道排出的空气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较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较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房建筑
,具体是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发展,对于目前的城市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性,因此建筑物在建造时通常都是高楼林立,而高楼之间密度较高,在加上高楼之间相互遮挡,很容易导致高楼之间的通风不畅,因此设计师在设计高楼建筑物时通常会需要考虑高楼建筑本体内部的通风散热效果。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高楼建筑内部的通风散热一般都是通过在高楼建筑内部铺设由下往上的通风管道进行,通风管道在高楼内部同时接通电梯井以及居民家的排烟管道等;使用时,电梯井运行时产生的流动空气以及居民日常做饭排出的浓烟颗粒均是通过通风管道排出,流动空气与浓烟颗粒在排风管道内部通过自身的对流作用由下往上排出;
[0004]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例如,一、混合着浓烟颗粒的污染空气如果不经过处理的话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而这种污染与周围空气进行交换又很容易再次回归到室内,对室内的居住人员造成呼吸损伤;二、仅仅通过污染空气自身的热对流作用进行污染空气的排放,导致污染空气在通风管道内部排放效率较慢,甚至有部分含有污染颗粒的空气容易聚集在通风管道内部底端,排放不出去。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所述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包括:
[0009]通风道,用于将楼房建筑本体内部产生的带有粉尘烟雾颗粒的污浊空气排出到环境当中,使楼房建筑本体内侧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空气交换;
[0010]通风组件,设置在通风道伸出楼房建筑本体外侧的顶端,用于对通风道内部造成负压,使楼房建筑本体内部产生的污染空气可以通过通风道排出到自然环境空气中;
[0011]除尘箱,安装在楼房建筑本体内部,用于对进入通风道内部的污染空气实现静电除尘;以及
[0012]杀菌室,设置在楼房建筑本体内部,用于对进入除尘箱内部的污染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进风罩,接通在杀菌室下端,用于扩大进入杀菌室内部的进风流量;进风管,接通在杀菌室的出口端与除尘箱的进口端之间,用于将经过
杀菌消毒后的污染空气输送至除尘箱内部;排风管,设置在除尘箱的出口端与通风道底端之间,用于将除尘箱内部经过静电除尘后的洁净空气输送至通风道内部排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杀菌室内部安装有紫外杀菌灯,设置的紫外杀菌灯采用灯管柱状,紫外灯的外壳采用石英玻璃进行制作。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管、除尘箱以及排风管之间构成U字状,所述除尘箱内部安装有静电除尘组件,除尘箱下端接通集尘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静电除尘组件包括初效过滤网、放电网以及集尘板,初效过滤网、放电网以及集尘板在除尘箱内部从左往右依次分布;所述初效过滤网设置在第一侧向安装板与第一固定架之间,第一侧向安装板与第一固定架同时安装固定在除尘箱内壁上,所述放电网安装在第二侧向安装板与第二固定架之间,第二侧向安装板与第二固定架同时设置在除尘箱内壁上;所述集尘板安装在第三侧向安装板与第三固定架之间,第三侧向安装板与第三固定架同时设置在除尘箱内壁上。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组件包括:
[0018]散热罩,转动安装在通风道顶端,用于对通风道上端排出的热空气进行通风散热;以及
[0019]驱动组件,设置在通风道内部,用于对通风道内部的气流造成负压状态,使通风道内部经过净化后的空气可以沿着通风道上升直至最后通过散热罩位置处排出。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罩包括下片以及上片,下片转动安装在第三侧向安装板上端外侧,下片上端与上片之间通过风动拨片连接,风动拨片在上片与下片之间呈间隔分布,相邻的风动拨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整个散热罩构成蘑菇状,散热罩的上片下端与驱动组件连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转轴,电机设置在滤板上,滤板安装固定在通风道内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转轴上设有第一吹风叶片以及第二吹风叶片,第一吹风叶片以及第二吹风叶片在转轴上呈上下间隔分布;所述转轴上端穿过上片后通过锁帽与轴封实现安装固定。
[0022]所述的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一、启动通风组件,通风组件运转对通风道内部造成负压状态,产生真空,吸入楼房建筑本体内部产生的混有灰尘颗粒的污染空气;
[0024]二、污染空气在进入通风道内部时,先通过设置的杀菌室对污染空气进行消毒杀菌,接着污染空气进入除尘箱内部时进行静电除尘,最后经过静电除尘后的空气沿着通风道内部上升,直至最后排出。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所述的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27]一、其通过设置的杀菌室以及除尘箱,能够对进入通风道内部的污染空气进行消毒杀菌以及有效除尘作业,这样能够保证通过通风道排出的空气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较小;
[0028]二、其通过在通风道顶端安装通风组件,设置的通风组件运转可以对通风道内部造成负压状态,产生真空,加速通风道内部进入的空气的排出,而且通风组件在运转时还不容易使外界的灰尘颗粒以及雨水掉落至通风道内部。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的除尘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的除尘箱的除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的通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

集尘斗、2

除尘箱、3

进风罩、4

楼房建筑本体、5

杀菌室、6

紫外杀菌灯、7

进风管、8

排风管、9

通风道、10

通风组件、11

初效过滤网、12

放电网、13

集尘板、14

第一侧向安装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道(9),用于将楼房建筑本体(4)内部产生的带有粉尘烟雾颗粒的污浊空气排出到环境当中,使楼房建筑本体(4)内侧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空气交换;通风组件(10),设置在通风道(9)伸出楼房建筑本体(4)外侧的顶端,用于对通风道(9)内部造成负压,使楼房建筑本体(4)内部产生的污染空气可以通过通风道(9)排出到自然环境空气中;除尘箱(2),安装在楼房建筑本体(4)内部,用于对进入通风道(9)内部的污染空气实现静电除尘;以及杀菌室(5),设置在楼房建筑本体(4)内部,用于对进入除尘箱(2)内部的污染空气进行消毒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罩(3),接通在杀菌室(5)下端,用于扩大进入杀菌室(5)内部的进风流量;进风管(7),接通在杀菌室(5)的出口端与除尘箱(2)的进口端之间,用于将经过杀菌消毒后的污染空气输送至除尘箱(2)内部;排风管(8),设置在除尘箱(2)的出口端与通风道(9)底端之间,用于将除尘箱(2)内部经过静电除尘后的洁净空气输送至通风道(9)内部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室(5)内部安装有紫外杀菌灯(6),设置的紫外杀菌灯(6)采用灯管柱状,紫外灯的外壳使用石英玻璃制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7)、除尘箱(2)以及排风管(8)之间构成U字状,所述除尘箱(2)内部安装有静电除尘组件,除尘箱(2)下端接通集尘斗(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楼房建筑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组件包括初效过滤网(11)、放电网(12)以及集尘板(13),初效过滤网(11)、放电网(12)以及集尘板(13)在除尘箱(2)内部从左往右依次分布;所述初效过滤网(11)设置在第一侧向安装板(14)与第一固定架(15)之间,第一侧向安装板(14)与第一固定架(15)同时安装固定在除尘箱(2)内壁上;所述放电网(12)安装在第二侧向安装板(16)与第二固定架(17)之间,第二侧向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嫚嫚葛士超苏丛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捷登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