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708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方法及装置,加工装置包括用于定位装夹实现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型面二加工的第一定位模块、用于定位装夹实现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三加工的第二定位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开发可以完成模锻件管接头三次装夹的第一定位模块、第二定位模块,其中,第一定位模块可以完成两处模锻件管接头定位,通过使得该两处管接头互为加工基准,互为加工基准可以极大程度的保证产品加工精度,降低装夹难度,取消了重复找正和对刀,提高了加工效率,解决了合格率低,生产加工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等问题,提高模锻件管接头的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为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锻件管接头的生产是在车床上完成的。传统非对称模锻件管接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主要使用四爪对产品进行定位装夹,完成后进行车削加工,由于产品自身特性,不能够使用线切割、电火花机床加工,而且不能使用铅、锌基合金、铜、锡和镉及其合金制作的工、夹具及紧固件装夹,同时该模锻件是利用模具锻造加工而来,无法通过同一个基准进行直接装夹完成同一批零部件的加工,影响了产品的加工质量,产品合格率低,同时同一批次模锻件加工需要重复找正和对刀,导致产品的生产加工周期延长,生产加工效率偏低,加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模锻件管接头批量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方法及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装置,包括用于定位装夹实现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型面二加工的第一定位模块、用于定位装夹实现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三加工的第二定位模块;
[0006]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包括,
[0007]第一开口定位套,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套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以及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二配合的一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三配合的二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
[0008]第一开口夹套,所述第一开口夹套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配合的第一开口夹套内配合面;
[0009]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包括,
[0010]第二开口定位套,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套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配合的一号第二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二配合的二号第二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
[0011]第二开口夹套,所述第二开口夹套上设置有与第二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配合的第二开口夹套内配合面。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套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定位套端面,所述第一开口夹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套端面配合的第一开口夹套底端面。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夹套上还设置有与车床三爪卡盘端面配合的第一开口夹套上端面、与车床三爪卡盘圆柱面配合的第一开口夹套外配合面。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套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定位套端面,所述第二开口夹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套端面配合的第二开口夹套底端面。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夹套上还设置有与车床三爪卡盘端面配合的第二开口夹套上端面、与车床三爪卡盘圆柱面配合的第二开口夹套外配合面。
[0016]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方法,应用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7](一)确定加工要求;
[0018](二)第一次定位装夹:将模锻件管接头放入到第一定位模块内,使第一定位模块中的一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二配合,二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三配合;
[0019](三)对定位装夹好的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进行粗加工;
[0020](四)对定位装夹好的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进行精加工;
[0021](五)第二次定位装夹:将一次加工后的模锻件管接头放入到第一定位模块内,使第一定位模块中的一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与模锻件管接头加工后的型面一配合,二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三配合;
[0022](六)重复步骤(三)、步骤(四)对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二进行加工;
[0023](七)第三次定位装夹:将二次加工后的模锻件管接头放入到第二定位模块内,使第二定位模块中的一号第二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二号第二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对应与模锻件管接头加工后的型面一、型面二配合;
[0024](八)重复步骤(三)、步骤(四)对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三进行加工。
[0025]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确定加工要求具体为:
[0026](a)不能使用线切割、电火花机床加工;
[0027](b)不能使用铅、锌基合金、铜、锡和镉及其合金制作的工、夹具及紧固件装夹。
[0028]进一步地,步骤(三)中粗加工的切削参数具体:转速度为S=180~450转/分,线速度为Vc=25~35m/min,进给量F=0.1~0.22mm/r,吃刀深度ap=0.5~1.5mm。
[0029]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精加工的切削参数具体:转速度S=550~1200转/分,进给量F=0.07~0.14mm/r。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开发可以完成模锻件管接头三次装夹的第一定位模块、第二定位模块,其中,第一定位模块可以完成两处模锻件管接头定位,通过使得该两处管接头互为加工基准,互为加工基准可以极大程度的保证产品加工精度,降低装夹难度,取消了重复找正和对刀,提高了加工效率,解决了合格率低,生产加工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等问题,提高模锻件管接头的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3]图1为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定位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开口定位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开口定位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开口定位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开口夹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开口夹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开口夹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定位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开口定位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开口定位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开口定位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6]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开口夹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开口夹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8]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开口夹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9]图中:1、第一开口定位套;101、第一开口定位套端面;102、第一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103、一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104、二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2、第一开口夹套;201、第一开口夹套底端面;202、第一开口夹套上端面;203、第一开口夹套外配合面;204、第一开口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装夹实现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型面二加工的第一定位模块、用于定位装夹实现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三加工的第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开口定位套(1),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套(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102)、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以及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二配合的一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103)、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三配合的二号第一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104);第一开口夹套(2),所述第一开口夹套(2)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102)配合的第一开口夹套内配合面(204);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包括,第二开口定位套(3),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套(3)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302)、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一配合的一号第二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303)、与模锻件管接头的型面二配合的二号第二开口定位套定位型腔(304);第二开口夹套(4),所述第二开口夹套(4)上设置有与第二开口定位套外配合面(302)配合的第二开口夹套内配合面(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套(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定位套端面(101),所述第一开口夹套(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定位套端面(101)配合的第一开口夹套底端面(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夹套(2)上还设置有与车床三爪卡盘端面配合的第一开口夹套上端面(202)、与车床三爪卡盘圆柱面配合的第一开口夹套外配合面(2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套(3)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定位套端面(301),所述第二开口夹套(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开口定位套端面(301)配合的第二开口夹套底端面(4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对称钛合金模锻件管接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夹套(4)上还设置有与车床三爪卡盘端面配合的第二开口夹套上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浩于家祥李文翟柔石袁让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