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及简易电磁诱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7011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及简易电磁诱饵装置,通过在介质层上设置周期交错分布的十字环贴片与方形贴片并利用PIN二极管连接相邻十字环贴片构成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可通过控制PIN二极管导通或截止使得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在透射状态与反射状态之间切换。将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与飞行器头罩结合后,可以起到改变飞行器RCS的作用:透射状态下,飞行器在保证飞行器前向RCS较小的同时可以透射进电磁波,保证飞行器机舱内部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反射状态下,则能够有效提高飞行器前向的RCS,通过在不同的工况下切换透射与反射状态,可使得飞行器的前向RCS结合任务需求变大或者缩减,进而实现诱骗干扰的目的。进而实现诱骗干扰的目的。进而实现诱骗干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及简易电磁诱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干扰
,具体是一种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并与无人机头罩结合形成的简易电磁诱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空间的博弈成为当前的重要发展方向,现代空中对抗中,制造电磁迷雾是常见的有效方式。现有的电磁诱骗载荷多是以电磁吊舱的形式出现,并以射频存储与转发为基本方法,模拟虚假目标的RCS特征以及虚假目标的位置、速度以及姿态,甚至微动特征。这样的处理方法往往导致电磁诱骗系统具有较大的体积、功耗和重量,用于满足高灵敏度信号截获、实时信号特征提取、高精度的波形调制与波束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及简易电磁诱饵装置,且具有成本低廉、容易部署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层与贴片层,所述贴片层由若干十字环贴片与方形贴片组成;
[0005]所述十字环贴片、所述方形贴片呈矩形周期交错分布在所述介质层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十字环贴片之间通过PIN二极管连接,四个所述十字环贴片环绕在一个所述方形贴片周围;
[0006]当所述PIN二极管导通时,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在工作频带内呈现透射状态;
[0007]当所述PIN二极管截止时,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在工作频带内呈现反射状态。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十字环贴片为四条边长度、宽度均相等十字形结构,其内具有同心的十字形缝隙,且所述十字形缝隙四条边的长度、宽度均相等;
[0009]每一所述十字环贴片的一条边均通过一所述PIN二极管与另一所述十字环贴片的一条边相连。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十字环贴片的边的宽度为0.8mm,所述十字形缝隙的边的宽度为0.4mm,所述十字形缝隙两端的跨度为5.4mm;
[0011]位于同一横向或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十字环贴片的中心间距为10mm,所述十字环贴片与相邻所述方形贴片的间距为0.6mm,同一所述PIN二极管连接的两个所述十字环贴片之间的间距为0.3mm。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的厚度为1.5mm,所述十字环贴片与所述方形贴片的厚度均为0.035mm。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简易电磁诱饵装置,包括飞行器头罩与上述的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固定设在所述飞行器头罩内,且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的贴片层朝向所述飞行器头罩的头部;
[0014]当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处于透射状态时,可使所述飞行器头罩具有较小的前
向RCS;当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处于反射状态时,可使所述飞行器头罩具有较大的前向RCS;即可通过不断切换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的状态,实现诱骗干扰。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及简易电磁诱饵装置,通过设置周期交错分布的十字环贴片与方形贴片并利用PIN二极管连接相邻十字环贴片构成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可通过控制PIN二极管导通或截止使得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在透射状态与反射状态之间切换,将其与飞行器头罩结合后,可以起到改变飞行器RCS的作用:透射状态下,飞行器在保证飞行器前向RCS较小同时可以透射进电磁波,保证飞行器机舱内部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反射状态下,则能够有效提高飞行器前向的RCS,通过在不同的工况下切换透射与反射状态,可使得飞行器的前向RCS结合任务需求变大或者缩减,进而实现诱骗干扰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的轴测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在透射状态下的等效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在反射状态下的等效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单元结构的俯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单元结构的正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PIN二极管在截止状态下、TE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时传输系数S11的曲线图,其中,入射角度为0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6.17GHz~12.31GHz;入射角度为15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6.0.5GHz~12.36GHz;入射角度为30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5.69GHz~12.52GHz;入射角度为45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5GHz~12.84GHz;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PIN二极管在截止状态下、TM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时传输系数S11的曲线图,其中,入射角度为0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6.19GHz~12.3GHz;入射角度为15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6.32GHz~12.3GHz;入射角度为30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6.8GHz~12.2GHz;入射角度为45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7.66GHz~12.1GHz;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PIN二极管在导通状态下、TE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时传输系数S21的曲线图,其中,入射角度为0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7.15GHz~13.98GHz;入射角度为15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7.23GHz~13.77GHz;入射角度为30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7.5GHz~13.16GHz;入射角度为45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7.966GHz~12.44GHz;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PIN二极管在导通状态下、TM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时传输系数S21的曲线图,其中,入射角度为0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7.17GHz~13.99GHz;入射角度为15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7.14GHz~14.06GHz;入射角度为30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7.1GHz~12.47GHz;入射角度为45度,其

2dB频率范围为6.928GHz~12.5GHz;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简易电磁诱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简易电磁诱饵装置的正视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简易电磁诱饵装置中重构频率选择表面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透射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层与贴片层,所述贴片层由若干十字环贴片与方形贴片组成;所述十字环贴片、所述方形贴片呈矩形周期交错分布在所述介质层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十字环贴片之间通过PIN二极管连接,四个所述十字环贴片环绕在一个所述方形贴片周围;当所述PIN二极管导通时,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在工作频带内呈现透射状态;当所述PIN二极管截止时,所述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在工作频带内呈现反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环贴片为四条边长度、宽度均相等十字形结构,其内具有同心的十字形缝隙,且所述十字形缝隙四条边的长度、宽度均相等;每一所述十字环贴片的一条边均通过一所述PIN二极管与另一所述十字环贴片的一条边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环贴片的边的宽度为0.8mm,所述十字形缝隙的边的宽度为0.4mm,所述十字形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高伟侯中喜宗志园吴文钱嵩松王翔郭正陈清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