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过渡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97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过渡渠,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沉淀过渡渠主体,沉淀过渡渠主体内侧间隔安装有多组缓折板,每两组缓折板之间放置有景观水培箱,沉淀过渡渠主体底部开设有聚淀锥底,沉淀过渡渠主体一端安装有分段式溢水闸门,沉淀过渡渠主体一侧开设有排淤槽,排淤槽一侧安装有电动滑轨,电动滑轨的滑动面板顶部安装有抽淤泵,排淤槽另一侧安装有抽淤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短时间快速清理过渡水渠底部絮团状杂质淤积形成淤泥;而且,还能最大程度的拦截吸附污水水体顶层的部分絮团状杂质结构,避免其进入污水处理最后的过滤消毒区域,降低过滤消毒区域的过滤压力。的过滤压力。的过滤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过渡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讲是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过渡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在混凝沉淀池中混合微生物絮凝剂后,水体中的颗粒杂质被絮凝剂凝结在一起组成较大的絮团状杂质结构,该种杂质结构会悬浮在水体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逐渐下沉至混凝沉淀池底部,在污水处理时,随着混凝沉淀池中不断的注入污水,原来污水水体中杂质颗粒结合成的部分絮团状杂质结构还没有来得及沉入混凝沉淀池底部,就会随着污水流经较深的露天过渡水渠再进入污水最后的过滤消毒区域,混合有微生物絮凝剂的污水流经露天过渡水渠时,依靠露天过渡水渠的长度来延长污水的流动时间,同时通过露天过渡水渠溢流端的溢流堰坝拦截阻挡污水水体中下部,促使污水水体中下部的大部分絮团状杂质结构能沉淀在露天过渡水渠底部淤积形成淤泥,然后定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人工清理,然而,污水水体顶层的部分絮团状杂质结构在露天水渠中流经时,往往也来不及沉淀就溢流进入最后的过滤消毒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过滤消毒区域的过滤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过渡渠,不但可以短时间快速清理过渡水渠底部絮团状杂质淤积形成淤泥;而且,还能最大程度的拦截吸附污水水体顶层的部分絮团状杂质结构,避免其进入污水处理最后的过滤消毒区域,降低过滤消毒区域的过滤压力;同时,本技术中沉淀过渡渠主体溢流端通过分段式溢水闸门代替溢流堰坝,可以随着污水水体的水位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水位的污水溢流。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过渡渠,包括沉淀过渡渠主体,沉淀过渡渠主体内侧间隔安装有多组缓折板,每两组缓折板之间放置有景观水培箱,沉淀过渡渠主体底部开设有聚淀锥底,沉淀过渡渠主体一端安装有分段式溢水闸门,沉淀过渡渠主体一侧开设有排淤槽,排淤槽一侧安装有电动滑轨,电动滑轨的滑动面板顶部安装有抽淤泵,排淤槽另一侧安装有抽淤管;基于上述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分段式溢水闸门的主体门高度略低于沉淀过渡渠主体高度,便于污水溢流,电动滑轨通过外部控制机构控制运行,电动滑轨运行时带动抽淤泵移动,沉淀过渡渠主体另一端连通混凝沉淀池,沉淀过渡渠主体安装有分段式溢水闸门的那端和过滤消毒区域连通,过滤消毒区域地势低于沉淀过渡渠主体,便于沉淀过渡渠主体中的水体自然流动,污水由混凝沉淀池依靠沉淀过渡渠主体往过滤消毒区域处流动,景观水培箱通过沉淀过渡渠主体内部的污水支撑浮起,同时通过缓折板对景观水培箱限位防止景观水培箱随污水流动而飘走,在混凝沉淀池中的水流经沉淀过渡渠主体时,通过缓折板减缓流速,便于微生物絮凝剂和流动的污水中的颗粒杂质充分结合絮凝,使得污水中的颗粒杂质有充分的时间絮凝结合在一起沉淀,沉淀的杂质通过聚淀锥底淤积形成淤泥,当聚淀锥底底部的杂质淤积一段时间后,通过抽淤泵配合抽淤
管将沉淀的杂质抽取排出,同时,依靠景观水培箱栽培水葫芦等植物,提高沉淀过渡渠主体的美观性,当沉淀过渡渠主体流经的水量较少时难以自动流入过滤消毒区域时,通过调整分段式溢水闸门内部不同高度的橡皮气囊,使得沉淀过渡渠主体内部水量少时也能自动流入过滤消毒区域。
[0005]进一步的,分段式溢水闸门由分隔泄水仓、橡皮气囊、泄水孔、辅助仓、注气管、主体门和压力钢板构成,分隔泄水仓开设于主体门内侧,橡皮气囊安装于分隔泄水仓内部,泄水孔开设于分隔泄水仓两侧,辅助仓设于主体门一侧窄边处,注气管安装于辅助仓内部,压力钢板连接于橡皮气囊顶部;压力钢板在分隔泄水仓内侧滑动连,通过分隔泄水仓对压力钢板限位,辅助仓靠顶部位置安装有固定板,用于限位固定注气管,分隔泄水仓、注气管和橡皮气囊有多组,每组注气管底部一端都对应连通于一组橡皮气囊底部,橡皮气囊底部面和分隔泄水仓底部固定连接,橡皮气囊其他的面与分隔泄水仓接触但不连接,注气管顶部安装有气门嘴,通过泄水孔便于沉淀后的污水流通,辅助仓顶部交接有活动罩,打开活动罩,通过气泵便于依靠注气管给相应的橡皮气囊注气,当相应的橡皮气囊泄气后,相应橡皮气囊顶部的压力钢板依靠重力将泄气后的橡皮气囊往下压,避免堵住泄水孔。
[0006]进一步的,景观水培箱由泡沫胆、轻质塑料底、植物限位通道和防护绳网构成,泡沫胆安装于轻质塑料底顶部内侧,防护绳网围绕于轻质塑料底底部侧面,植物限位通道开设于泡沫胆底部;将水葫芦根部通过植物限位通道放入轻质塑料底底部内侧,然后将景观水培箱放入两组缓折板之间,便于将两组缓折板之间相应的沉淀过渡渠主体位置区域覆盖住,为沉淀过渡渠主体增加一抹绿色,可以提高沉淀过渡渠主体的美观性,同时依靠水葫芦也能吸收沉淀后的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对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0007]进一步的,抽淤管由导淤硬管、连接软管、对接硬管、连接螺纹A和螺纹套构成,连接软管连接于导淤硬管顶部一端,对接硬管连接于连接软管一端,连接螺纹A开设于对接硬管外侧,螺纹套嵌套于对接硬管外侧;抽淤管有多组,每组抽淤管都对应一处聚淀锥底,导淤硬管底部一端连通聚淀锥底,对接硬管直径和吸淤硬管直径一致,螺纹套长度和对接硬管长度一致,吸淤硬管开设有连接螺纹B的区域长度为螺纹套长度的一半,螺纹套内侧开设有螺纹,将对接硬管和吸淤硬管对齐,然后再旋动螺纹套滑动至吸淤硬管的连接螺纹B区域,此时对接硬管和吸淤硬管被连接在一起,启动抽淤泵后,抽淤泵产生吸力依靠吸淤硬管和导淤硬管将聚淀锥底内侧沉淀的杂质淤泥抽出依靠排淤硬管排出。
[0008]进一步的,抽淤泵的排淤端安装有排淤硬管,抽淤泵的吸淤端安装有吸淤硬管,吸淤硬管一端外侧开设有连接螺纹B;在使用抽淤泵时,排淤硬管底部需要放置专用的盛具承接淤泥杂质,抽淤泵为是市面上一般的淤泥抽送泵。
[0009]进一步的,缓折板一侧窄边处开设有通水道;通过开设有通水道便于污水流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分析后可体现为:
[0011]优点1:在本技术中,过渡水渠为沉淀过渡渠主体,工作人员通过外部控制机构控制电动滑轨运行,然后电动滑轨依靠滑动板带动抽淤泵移动,使得吸淤硬管对齐一组聚淀锥底所对应的抽淤管顶部,然后再将对齐的抽淤管中的对接硬管和吸淤硬管对齐固定连接起来,再在排淤硬管底部放置盛具,启动抽淤泵,抽淤泵运行依靠对接硬管和吸淤硬管将聚淀锥底底部淤积的颗粒杂质抽出后通过排淤硬管排入盛具中,能有效的缩短清理过渡水渠底部絮团状杂质淤泥的时间。
[0012]优点2:通过缓折板降低污水体的流通速度,污水水体只能从通水道通过,使得污水中的絮凝状杂质结构有足够时间沉淀降落在聚淀锥底底部,同时通过景观水培箱栽种培育的水葫芦等覆盖在沉淀过渡渠主体顶部,在提高沉淀过渡渠主体美观性的同时,还能依靠水葫芦根须以防护绳网及吸附截留污水水体顶层的絮凝状结构杂质,辅助净化污水,最大程度的避免污水水体顶层的絮凝状结构杂质进入过滤消毒区域,降低过滤消毒区域的过滤压力。
[0013]优点3: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污水水体的液面位于分段式溢水闸门中对应高度的分隔泄水仓区间,然后再找到分段式溢水闸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过渡渠,包括沉淀过渡渠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过渡渠主体(1)内侧间隔安装有多组缓折板(2),每两组所述缓折板(2)之间放置有景观水培箱(3),沉淀过渡渠主体(1)底部开设有聚淀锥底(5),沉淀过渡渠主体(1)一端安装有分段式溢水闸门(4),沉淀过渡渠主体(1)一侧开设有排淤槽(6),所述排淤槽(6)一侧安装有电动滑轨(7),所述电动滑轨(7)的滑动面板顶部安装有抽淤泵(9),排淤槽(6)另一侧安装有抽淤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过渡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溢水闸门(4)由分隔泄水仓(41)、橡皮气囊(42)、泄水孔(43)、辅助仓(44)、注气管(45)、主体门(46)和压力钢板(47)构成,所述分隔泄水仓(41)开设于所述主体门(46)内侧,所述橡皮气囊(42)安装于分隔泄水仓(41)内部,所述泄水孔(43)开设于分隔泄水仓(41)两侧,所述辅助仓(44)设于主体门(46)一侧窄边处,所述注气管(45)安装于辅助仓(44)内部,所述压力钢板(47)连接于橡皮气囊(42)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处理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涛
申请(专利权)人:伊犁亚兵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