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697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沿待开挖的坑中坑的边缘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底面的若干个支护桩,所述支护桩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的底面;围绕若干个所述支护桩外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底面的若干个加固钢管,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的底面,所述加固钢管与所述支护桩间具有一间距;经张拉后拉结连接于所述支护桩的顶端和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之间的拉索。加固钢管、拉索以及支护桩形成一整体结构,增强了支护系统的受力性能以抵御侧向土压力和水压,提高了整体的牢靠和稳固性。提高了整体的牢靠和稳固性。提高了整体的牢靠和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指一种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坑中坑对整个基坑的影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坑中坑支护设计是基坑围护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0003]通常在基坑的底面还要再开挖形成坑中坑。现有技术中坑中坑通常采用护坡桩的支护形式,但是针对软土地质的施工情况,存在土体滑移的情况,护坡桩所受到的侧向土压力和水压较大,使得护坡桩发生倾斜和位移,导致坑中坑在施工阶段出现边坡坍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存在边坡坍塌的风险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所述支护系统设于基坑的底面,所述支护系统包括:
[0006]沿待开挖的坑中坑的边缘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底面的若干个支护桩,所述支护桩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的底面;
[0007]围绕若干个所述支护桩外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底面的若干个加固钢管,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的底面,所述加固钢管与所述支护桩间具有一间距;以及
[0008]经张拉后拉结连接于所述支护桩的顶端和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之间的拉索。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围绕若干个支护桩外设置一圈的加固钢管,拉索经张拉后张紧于支护桩和加固钢管,加固钢管、拉索以及支护桩形成一整体结构,增强了支护系统的受力性能以抵御侧向土压力和水压,提高了整体的牢靠和稳固性。
[0010]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若干个所述支护桩的顶端且呈横向设置的钢管组件,所述钢管组件沿待开挖的坑中坑的边缘设置。
[0011]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索一端安装连接于所述钢管组件和对应的所述支护桩的连接处,另一端安装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
[0012]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钢管呈倾斜状,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相对于所述加固钢管的底端更靠近所述支护桩设置。
[0013]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已开挖形成的坑中坑的内壁锚固于土体内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桩之间的土钉。
[0014]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已开挖形成的坑中坑的内壁穿过所述支护桩向土体内钻设形成的钻孔,所述土钉插置于所述钻孔内,通过
向所述钻孔内浇筑水泥砂浆形成锚固结构并锚固所述土钉。
[0015]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支护桩上的土钉为若干个且沿所述支护桩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0016]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挂设于已开挖形成的坑中坑的内壁上的钢筋网以及于所述钢筋网上喷射混凝土形成的围护壁。
[0017]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索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套接头和第二套接头,所述第一套接头套设安装于所述支护桩的顶端,所述第二接头套设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提供支护桩,将若干个所述支护桩沿待开挖的坑中坑的边缘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面,使所述支护桩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的底面;
[0020]提供加固钢管,将若干个所述加固钢管围绕若干个所述支护桩外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面,使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的底面,并使所述加固钢管与所述支护桩间具有一间距;
[0021]提供张拉设备,将所述拉索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护桩上,利用所述张拉设备张拉所述拉索,再将所述拉索的另一端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上。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的剖面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中支护桩和加固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符号说明:基坑10,坑中坑20,支护桩30,加固钢管40,拉索50,钢管组件60,土钉70,围护壁8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围绕若干个所述支护桩外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底面的若干个加固钢管,拉索经张拉后拉结连接于所述支护桩的顶端和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之间,通过拉索对支护桩产生向加固钢管方向的拉力以拉住支护桩,防止支护桩因受侧向土压力和水压而向坑中坑内倾斜。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28]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所述支护系统设于基坑10的底面,所述支护系统包括:沿待开挖的坑中坑20的边缘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10底面的若干个支护桩30,所述支护桩30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10的底面;围绕若干个所述支护桩30外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10底面的若干个加固钢管40,所述加固钢管40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10的底面,所述加固钢管40与所述支护桩30间具有一间距;经张拉后拉结连接于所述支护桩30的顶端和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40的顶端之间的拉索50。
[00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固钢管40、拉索50以及支护桩30形成一整体支护系统,增强了支护系统的受力性能,加固钢管40竖向地打设于基坑10底面并通过拉索50的张拉为支护桩30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抵御侧向土压力和水压,避免支护桩30向坑中坑20内倾斜。支护系统的受力体系优化合理、施工需用场地小,施工简便、工期短,成本低,适用范围广,适用性强的特点和优点。
[0030]参见图1和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支护系统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若干个所述支护桩30的顶端且呈横向设置的钢管组件60,所述钢管组件60沿待开挖的坑中坑20的边缘设置。
[0031]较佳地,钢管组件60包括首尾拼接连接的若干个钢管节。
[0032]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的,所述拉索50一端安装连接于所述钢管组件60和对应的所述支护桩30的连接处,另一端安装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40的顶端。
[0033]参见图1,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固钢管40呈倾斜状,所述加固钢管40的顶端相对于所述加固钢管40的底端更靠近所述支护桩30设置。加固钢管40的顶端与拉索50安装连接,拉索50对加固钢管40产生向支护桩30方向的拉力,通过使加固钢管40顶端稍微向远离支护桩3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所述支护系统设于基坑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系统包括:沿待开挖的坑中坑的边缘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底面的若干个支护桩,所述支护桩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的底面;围绕若干个所述支护桩外间隔地设于所述基坑底面的若干个加固钢管,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凸伸于所述基坑的底面,所述加固钢管与所述支护桩间具有一间距;以及经张拉后拉结连接于所述支护桩的顶端和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之间的拉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若干个所述支护桩的顶端且呈横向设置的钢管组件,所述钢管组件沿待开挖的坑中坑的边缘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一端安装连接于所述钢管组件和对应的所述支护桩的连接处,另一端安装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管呈倾斜状,所述加固钢管的顶端相对于所述加固钢管的底端更靠近所述支护桩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已开挖形成的坑中坑的内壁锚固于土体内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桩之间的土钉。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土地质坑中坑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已开挖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欣王鑫刘泽华张云波韩洪鹏杨沫董天赐李名三方雅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