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杨专利>正文

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91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7
本新型实用涉及节能供热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有进水管、换热水箱、排污管和补水管,排污管连通供热系统的排污口,所述换热水箱包裹排污管设置,用于回收排污管3内所排出的污水及废气中的热能,进水管、补水管均连通换热水箱,补水管的另一端连通供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供热系统排出的污水及气体中携带的余温充分采集回收,并作为供热系统补水的热能合理利用,节约了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其不需要额外消耗电能等能源,同时星形排污管的设置增大了受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螺旋叶轮的设置进一步加速了换热速率,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高效回收预热的目的,提高了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新型实用涉及节能供热
,具体为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集体供热系统通常是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温,再将加温后的水排向供热管路中,并输送至采暖用户处完成集中供热,为保证供热效率及供热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供热系统内产生的废水、废气需要定期通过排污口进行排污作业,同时通过补水管不断补入新水,以维持系统正常运行。
[0003]为了节约能源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现有技术中拥有对锅炉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方案,但对于锅炉排出的废水和水蒸气所携带的余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利用,通常都直接排放掉,浪费了其中的热能。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回收排出废水废气余热的成本低廉的节能型供热装置,提出了本次的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水管、排污管、换热水箱和补水管,所述排污管用于连通供热系统的排污口,所述换热水箱包裹排污管,用于回收排污管内所排出的污水及废气中的热能,进水管、补水管均连通换热水箱。
[0007]进一步,所述换热水箱呈圆筒状封闭结构,其中心贯穿设置有星形长孔,所述排污管被换热水箱包裹部分对应该星形长孔设置为星形管,并紧密插接在该星形长孔中。
[0008]进一步,所述排污管在星形的位置管内横向设置栅格板,所述栅格板呈格子形状,优选金属材质。
[0009]进一步,所述换热水箱内设置固定钢管,所述固定钢管顶端连通进水管,固定钢管底端可转动连接螺旋叶轮,所述螺旋叶轮整体呈薄壁中空结构,其中空内腔与固定钢管连通,旋转叶轮的中空叶片长度方向的同一侧开设有用于可供补水喷出的喷孔。
[0010]进一步,所述螺旋叶轮具有转轴,转轴通过推力轴承与固定钢管可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固定钢管呈
ꢀ“
大于号”形状,以合理避让排污管,所述固定钢管可对称和/或间隔设置多个。
[0012]进一步,所述换热水箱的外侧设置保温箱,保温箱包裹换热水箱和排污管设置。
[0013]进一步,所述保温箱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保温板和填充物,所述保温板优选泡沫或聚氨酯材质,所述填充物优选矿棉或玻璃纤维材质。
[0014]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增加补水压力水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换热水箱将供热系统排出的污水及气体中携带的余温充分采集回收,并作为供热系统补水的热能合理利用,节约了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技术不需要额外消耗电能等能源,仅通过进水管的补水压力就可以维持正常运行,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技术效果,同时星形排污管的设置增大了受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螺旋叶轮的设置进一步加速了换热速率,使本技术实现了高效回收预热的目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换热水箱右视的剖面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排污管与换热水箱接触部位的截面图。
[0022]图中:1
‑‑
供热系统; 2
‑‑
进水管; 3
‑‑
排污管; 4
‑‑
保温箱; 5—换热水箱; 6
‑‑
保温板; 7
‑‑
填充物; 8—固定钢管; 9—螺旋叶轮; 10
‑‑
转轴; 11—补水管; 12
‑‑
水泵; 13—栅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至4所示,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水管2、排污管3、换热水箱5和补水管11,所述排污管3连通供热系统1的排污口,所述换热水箱5包裹排污管3,用于回收排污管3内所排出的污水及废气中的热能,进水管2、补水管11均连通换热水箱5,由进水管2进入换热水箱5的补水与供热系统1的排污管3内的污水及废气中的热能进行热交换,将补水进行预热后,再经由补水管11补入供热系统1。
[0025]上述是实施方式中,充分利用了废气和废水的余热对换热水箱5内的补水进行预加热,同时处理全过程未额外增加能源消耗,进水管2连通自来水源,即可利用水源压力推进补水进入换热水箱5完成换热后再通过补水管11补入供热系统1的全过程,实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0026]优选所述换热水箱5呈圆筒状封闭结构,其中心贯穿设置有星形长孔,所述排污管3被换热水箱5包裹部分对应该星形长孔设置为星形管,并紧密插接在该星形长孔中。星形结构增加了换热水箱5的受热面积,更加充分的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换热效率。所述排污管3和换热水箱5也可以在做好密封的条件下共用该星形长孔分别作为排污管(3)的管壁及换热水箱(5)的内壁,缓解了两层结构的热量损失及两层结构接触间隙影响热传导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0027]优选的,在排污管3在星形管的位置管内横向固定设置栅格板13,所述栅格板13呈格子形状,优选金属材质。栅格板13的设置可以使通过排污管3的废气更多的贴近排污管3
的内壁,促使水蒸气接触管壁液化,从而释放出更大的热量。
[0028]优选的,所述换热水箱5内设置固定钢管8,所述固定钢管8顶端连通进水管2,固定钢管8底端可转动连接螺旋叶轮9,所述螺旋叶轮9整体呈薄壁中空结构,其中空内腔与固定钢管8连通,在旋转叶轮9的中空叶片长度方向的同一侧开设用于供水喷出的喷孔,螺旋叶轮9具有转轴10,转轴10通过推力轴承与固定钢管8可转动连接。
[0029]使用时,进水管3进入的补水通过固定钢管8流向螺旋叶轮9内腔,并从螺旋叶轮9的叶片上的喷孔喷出,进入换热水箱5,被大量喷孔分流的补水可以更加均匀高效的实现换热,同时,经由喷孔喷出的补水可推动螺旋叶轮9转动,从而搅动换热水箱内的补水,使补水始终保持流动状态,进一步加快了热交换的速率。
[0030]优选所述固定钢管8呈
ꢀ“
大于号”形状,以合理避让排污管3,并使固定钢管8内流经的补水获得了更长的预热路径,所述固定钢管8可对称和/或间隔设置多个,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0031]优选的,在换热水箱5的外侧设置保温箱4,使换热水箱5和排污管3被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2)、排污管(3)、换热水箱(5)和补水管(11),排污管(3)连通供热系统(1)的排污口,所述换热水箱(5)包裹排污管(3)设置,用于回收排污管(3)内所排出的污水及废气中的热能,进水管(2)、补水管(11)均连通换热水箱(5),补水管(11)的另一端连通供热系统(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5)呈圆筒状封闭结构,其中心贯穿设置有星形长孔,所述排污管(3)被换热水箱(5)包裹部分对应该星形长孔设置为星形管,并紧密插接在该星形长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3)和换热水箱(5)共用该星形长孔分别作为排污管(3)的管壁及换热水箱(5)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3)在星形管的位置管内横向设置有栅格板(13),所述栅格板(13)呈格子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的节能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5)内设置固定钢管(8),所述固定钢管(8)顶端连通进水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杨
申请(专利权)人:常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