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中继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48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中继间,其增设了双排固定肋板组、固定钢筋组和模块混凝土;双排固定肋板组均布设置在中继间外壳的内壁上;各双排固定肋板组包括两块垂直固定的条形肋板,各肋板的长边侧设有两个L形缺口;固定钢筋组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双排固定肋板组间,构成固定钢筋组的千斤顶固定钢筋由多根贴合在外壳内壁上的连接段和多根扣装在千斤顶上的圆弧段交错设置并连接而成,钢筋两端插装固定在相应的L形缺口内;模块混凝土设置在千斤顶拆除后形成的凹槽内,其两端也设有与L形缺口配套的钢筋;该顶管中继间实现了千斤顶固定以及拆除千斤顶后的结构加固,使中继间质量稳定、可靠,兼具提升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优点。兼具提升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优点。兼具提升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管中继间


[0001]本技术涉及顶管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顶管中继间。

技术介绍

[0002]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因其适应性强,不用开挖地面可直接深入地下作业,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近年来在市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顶管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顶管技术在穿越城市道路、建筑物、铁路、河流湖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003]长距离顶管工程中,需在管道中间设置中继间,达到分段顶进的目的,即利用中继间千斤顶将前方管道顶推至前方后,在将中继间后方管道顶推至前方,以降低后背顶推压力。
[0004]施工完成后中继间也将作为顶管管道的一部分使用,中继间上的千斤顶在顶管工程完成后需要拆除,原安放千斤顶位置形成的弧形空心部分需支模浇筑混凝土,以加强中继间结构强度;然而顶管位于地下,空间狭窄且作业环境恶劣,支模及浇筑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固定千斤顶且能够避免后续拆除千斤顶后支模及现浇混凝土困难问题的顶管中继间。
[0006]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顶管中继间,包括设置在中继间外壳内的后座固定钢板、环形移动顶板、若干根千斤顶,后座固定钢板固定在中继间外壳的内壁上,环形移动顶板设置在中继间外壳的前端内壁上;若干根千斤顶以其轴线方向平行于中继间外壳的轴线方向的方式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中继间外壳的内壁上,且各千斤顶的固定端固定在后座固定钢板的环形板面上、活动端抵在环形移动顶板的一侧板面上;
[0008]在该基础结构上,作为改进,其还包括若干个双排固定肋板组和若干个固定钢筋组;其中,
[0009]若干个双排固定肋板组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中继间外壳的内壁上;每个双排固定肋板组包括两块相同的条形肋板,二者以长边平行于中继间外壳轴线的方式呈平行间隔设置,并垂直固定在中继间外壳的内壁上,且各肋板的一端固定在后座固定钢板上、另一端抵在环形移动顶板的一端端面上;在每块肋板的外侧长边侧间隔开设有两个L形缺口,每个L形缺口邻侧开设有肋板螺孔;每个L形缺口处还配套设置有垫片、钢筋螺母和加固螺栓;垫片叠设在肋板的L形缺口处,其上开设有分别与L形缺口的终端和肋板螺孔相对应的两个螺孔,钢筋螺母和加固螺栓分别设置在两个螺孔处;
[0010]若干个固定钢筋组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双排固定肋板组之间,每个固定钢筋组由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千斤顶固定钢筋构成;千斤顶固定钢筋为一条由多根连接段和多根圆弧段交错设置并依次连接而成弧性体;圆弧段的数量与每相邻两个双排固
定肋板组之间的千斤顶的数量一致,连接段的数量比圆弧段的数量多一个;圆弧段的弧度与千斤顶的外壁弧度相适应,连接段的弧度与中继间外壳内壁的弧度相同,使各圆弧段分别扣装在千斤顶的外侧时,连接段与中继间外壳的内壁相贴合;位于千斤顶固定钢筋两端的连接段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二者分别插装在位于邻侧肋板上的L形缺口内,且探出至肋板另一侧的连接段端部通过钢筋螺母螺纹连接固定在肋板处。
[0011]进一步地,该顶管中继间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双排固定肋板组之间的模块混凝土;模块混凝土由一块弧形板和四条外伸钢筋构成,其中,弧形板的尺寸与由后座固定钢板、环形移动顶板和相邻两个双排固定肋板组围成的凹槽的尺寸相同,弧形板的弧度与中继间外壳内壁的弧度相同;四条外伸钢筋对分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与两个双排固定肋板组相邻的板面上,每个板面上的两条外伸钢筋平行且间隔设置,二者的一端固定在弧形板内、另一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0012]进一步地,各双排固定肋板中,两块肋板之间的垂直间距为100~200mm。
[0013]进一步地,每个L形缺口由自肋板长边边沿处朝向短边方向开设的第一缺口和自第一缺口终端沿长边方向开设的第二缺口构成;肋板螺孔开设在第二缺口的反向延长线上。
[0014]进一步地,双排固定肋板组、固定钢筋组和模块混凝土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优选数量为四个。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顶管中继间在现有顶管中继间的结构基础上增设了双排固定肋板组、固定钢筋组和模块混凝土,通过双排固定肋板组与固定钢筋组之间的结构配合,实现了在千斤顶顶推过程中,可对千斤顶的位置进行有效固定;而通过双排固定肋板组与模块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配合,实现了对拆除千斤顶后中继间外壳的结构加固,不仅质量稳定、可靠,且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后续支模及现浇混凝土存在施工困难的问题,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且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顶管中继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顶管中继间的双排固定肋板组与固定钢筋组之间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顶管中继间的双排固定肋板组与固定钢筋组之间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顶管中继间的双排固定肋板组与模块混凝土之间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顶管中继间的多个模块混凝土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
[0023]如图1所示,该顶管中继间包括设置在中继间外壳1内的一块后座固定钢板 2、四
个双排固定肋板组、一块环形移动顶板4、若干根千斤顶5、四个固定钢筋组6和四块模块混凝土12;其中,
[0024]中继间外壳1为一圆柱形筒体;后座固定钢板2为一环形板,其以与中继间外壳1呈同轴设置的方式焊接固定在中继间外壳1的内壁上,将中继间外壳1分隔为前部和后部;环形移动顶板4以其与中继间外壳1呈同轴设置的方式设置在中继间外壳1的前端内壁上,且能够沿中继间外壳1的轴线方向在中继间外壳1 内进行移动;
[0025]若干根千斤顶5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中继间外壳1前部的内壁上,且均以其轴线方向平行于中继间外壳1的轴线方向的方式设置,其固定端固定在后座固定钢板2的环形板面上,活动端抵在环形移动顶板4的一端端面上;施工过程中,若干根千斤顶5同步伸长以驱动环形移动顶板4向前移动,直至抵在前方顶管的后端;
[0026]四个双排固定肋板组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中继间外壳1前部的内壁上;每个双排固定肋板组由两块相同的条形肋板3、四个钢板垫片9、四个钢筋螺母10 和四个加固螺栓11构成;具体地,两块条形肋板3以二者长边平行于中继间外壳1轴线的方式呈平行间隔设置并垂直固定在中继间外壳1的内壁上,且两块肋板的一端短边侧焊接固定在后座固定钢板2的环形板面上、另一端短边侧抵在环形移动顶板4的一端端面上;两块肋板之间的垂直间隔距离优选为100mm;如图 2和图3所示,在每块肋板的外侧长边侧间隔开设有两个L形缺口7,每个L形缺口7由自肋板长边边沿处处朝向短边方向开设的第一缺口和自第一缺口终端再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中继间,包括设置在中继间外壳(1)内的后座固定钢板(2)、环形移动顶板(4)、若干根千斤顶(5);后座固定钢板(2)固定在中继间外壳(1)的内壁上,环形移动顶板(4)设置在中继间外壳(1)的前端内壁上;若干根千斤顶(5)以其轴线方向平行于中继间外壳(1)的轴线方向的方式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中继间外壳(1)的内壁上,且各千斤顶(5)的固定端固定在后座固定钢板(2)的环形板面上、活动端抵在环形移动顶板(4)的一侧板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双排固定肋板组和若干个固定钢筋组(6);其中,若干个双排固定肋板组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中继间外壳(1)的内壁上;每个双排固定肋板组包括两块相同的条形肋板(3),二者以长边平行于中继间外壳(1)轴线的方式呈平行间隔设置,并垂直固定在中继间外壳(1)的内壁上,且各肋板的一端固定在后座固定钢板(2)上、另一端抵在环形移动顶板(4)的一端端面上;在每块肋板的外侧长边侧间隔开设有两个L形缺口(7),每个L形缺口(7)邻侧开设有肋板螺孔(8);每个L形缺口(7)处还配套设置有垫片(9)、钢筋螺母(10)和加固螺栓(11);垫片(9)叠设在肋板(3)的L形缺口(7)处,其上开设有分别与L形缺口(7)的终端和肋板螺孔(8)相对应的两个螺孔,钢筋螺母(10)和加固螺栓(11)分别设置在两个螺孔处;若干个固定钢筋组(6)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双排固定肋板组之间,每个固定钢筋组(6)由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千斤顶固定钢筋构成;千斤顶固定钢筋为一条由多根连接段和多根圆弧段交错设置并依次连接而成弧性体;圆弧段的数量与每相邻两个双排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涛魏巍司小雷孙志杰何福渤米刘芳周龙张登宇刘佳航
申请(专利权)人:曹妃甸新天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