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盗蜂防护功能的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35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盗蜂防护功能的蜂箱,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包括下蜂箱和上蜂箱,下蜂箱底部固定有底板;上蜂箱和下蜂箱通过围框箱活动连接,上蜂箱顶部活动连接有上箱盖,上箱盖侧壁开设的透气口设置有挡护组件;下蜂箱的前侧底部水平开设有进出口,进出口内插设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竖板,竖板开设有贯穿槽,贯穿槽内设置有楔形挡蜂块,竖板固定有U形板,U形板上固定有挡板,挡板水平开设有腰型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传统蜂箱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层防护功能,保证了蜂王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也确保了蜂蜜的不流失。了蜂蜜的不流失。了蜂蜜的不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盗蜂防护功能的蜂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盗蜂防护功能的蜂箱。

技术介绍

[0002]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中蜂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中华蜜蜂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胡蜂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蜜蜂的主要天敌,危害严重时,蜂群可损失20%~30%的外勤蜂。胡蜂不仅拦劫空中飞行的蜜蜂,而且还在巢门四周静候,危害严重时,整群蜜蜂无一出勤,对群势弱的蜂群,胡蜂成群攻入,迫使蜂群弃巢迁飞或被毁灭;意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外来蜜蜂品种,可意大利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与中华蜜蜂的雄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有点相似,被中华蜜蜂误认为它是雄蜂,意大利蜂顺利进巢门后,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一个蜂群只有一个蜂王,蜂王被杀死后,会影响中蜂蜂群的混乱;现在蜜蜂的养殖,都会采用木质蜂箱进行养殖,通常会将蜂巢板放置于蜂箱内,便于蜜蜂养殖、采蜜的同时又能便于蜂蜜的收集,现有的蜂箱结构简单,缺少防护功能,意蜂、胡蜂往往会直接进入至蜂箱内偷取蜂蜜,同时也时刻威胁着蜂王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盗蜂防护功能的蜂箱,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传统蜂箱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层防护功能,第一层防护会使得意蜂、胡蜂不易直接进入至蜂箱内,即使意蜂、胡蜂越过第一层防护并且进入至蜂箱内也会被第二层防护和第一层防护困在蜂箱内,蜂箱内的工蜂群会将其闯入者杀死,保证了蜂王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也确保了蜂蜜的不流失。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5]一种具有盗蜂防护功能的蜂箱,包括上下贯通的下蜂箱和上蜂箱,所述下蜂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上蜂箱位于所述下蜂箱的上侧且两者通过上下贯通的围框箱活动连接,所述上蜂箱内部与所述下蜂箱内部相互贯通,所述上蜂箱顶部活动连接有上箱盖,所述上箱盖侧壁开设有透气口,所述透气口上设置有挡护组件;所述下蜂箱的前侧底部水平开设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上表面平齐,所述进出口内插设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竖板,所述竖板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进出口的左右长度,所述竖板底部水平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楔形挡蜂块,两个所述楔形挡蜂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倾斜互补设置,两个所述楔形挡蜂块之间设置有便于蜜蜂进出的间隙;所述竖板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下的U形板,所述U形板的大小与所述进出口的大小相匹配,所述U形板的下端与所述U形板下端面平齐;所述U形板可穿过所述进出口且所述U形板朝下的两端面会与所述底板上表面滑动,所述U形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U形板的下端面平齐,所述挡板水平开设有若干便于蜜蜂中的工蜂穿过的腰型
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PE塑料材质。
[0007]进一步地,所述腰型孔的上下高度为3.6

3.9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挡护组件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置于所述上蜂箱的外部且两者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蜂箱和所述上蜂箱的前后长度均为28cm,所述下蜂箱和所述上蜂箱的壁厚为2cm;所述围框箱的前后长度均为32cm。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出口的左右长度为15cm,所述进出口的上下宽度为4cm。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竖板的厚度为2cm,所述U形板的前后长度为3cm。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传统蜂箱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层防护功能,第一层防护会使得意蜂、胡蜂不易直接进入至蜂箱内,即使意蜂、胡蜂越过第一层防护并且进入至蜂箱内也会被第二层防护和第一层防护困在蜂箱内,蜂箱内的工蜂群会将其闯入者杀死,保证了蜂王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也确保了蜂蜜的不流失。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在以上图中:1、下蜂箱;2、上蜂箱;3、底板;4、围框箱;5、上箱盖;51、透气口;511、挡护组件;5111、防护网;6、进出口;7、防护组件;71、竖板;72、贯穿槽;73、楔形挡蜂块;74、U形板;75、挡板;76、腰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1]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2]参考图1、图3和图4,一种具有盗蜂防护功能的蜂箱,包括上下贯通的下蜂箱1和上蜂箱2,所述下蜂箱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上蜂箱2位于所述下蜂箱1的上侧且两者通过上下贯通的围框箱4活动连接,具体的活动连接为可拆卸式的滑动,能够便于对上蜂箱2、下蜂箱1的拆卸,所述上蜂箱2内部与所述下蜂箱1内部相互贯通,所述上蜂箱2顶部活动连接有上箱盖5,所述上箱盖5侧壁开设有透气口51,所述透气口51上设置有挡护组件511;所
述下蜂箱1的前侧底部水平开设有进出口6,所述进出口6的底部与所述底板3上表面平齐,所述进出口6内插设有防护组件7;所述防护组件7包括竖板71,所述竖板71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进出口6的左右长度,所述竖板71底部水平开设有贯穿槽72,所述贯穿槽72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楔形挡蜂块73,两个所述楔形挡蜂块7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倾斜互补设置,两个所述楔形挡蜂块73之间设置有便于蜜蜂进出的间隙;所述竖板71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下的U形板74,所述U形板74的大小与所述进出口6的大小相匹配,所述U形板74的下端与所述U形板74下端面平齐;所述U形板74可穿过所述进出口6,所述U形板74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75,所述挡板75的下端与所述U形板74的下端面平齐,所述挡板75水平开设有若干便于蜜蜂中的工蜂穿过的腰型孔76。
[0023]以上实施例中,具体将蜂巢基板放置于下蜂箱1和上蜂箱2内,通过设置的围框箱4能够起到连接下蜂箱1和上蜂箱2的作用,其中下蜂箱1和上蜂箱2为上下贯通设置,能够使得蜂蜜在上蜂箱2、下蜂箱1内自由移动,通过设置的上箱盖5,能够对上蜂箱2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盗蜂防护功能的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贯通的下蜂箱(1)和上蜂箱(2),所述下蜂箱(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上蜂箱(2)位于所述下蜂箱(1)的上侧且两者通过上下贯通的围框箱(4)活动连接,所述上蜂箱(2)内部与所述下蜂箱(1)内部相互贯通,所述上蜂箱(2)顶部活动连接有上箱盖(5),所述上箱盖(5)侧壁开设有透气口(51),所述透气口(51)上设置有挡护组件(511);所述下蜂箱(1)的前侧底部水平开设有进出口(6),所述进出口(6)的底部与所述底板(3)上表面平齐,所述进出口(6)内插设有防护组件(7);所述防护组件(7)包括竖板(71),所述竖板(71)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进出口(6)的左右长度,所述竖板(71)底部水平开设有贯穿槽(72),所述贯穿槽(72)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楔形挡蜂块(73),两个所述楔形挡蜂块(7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倾斜互补设置,两个所述楔形挡蜂块(73)之间设置有便于蜜蜂进出的间隙;所述竖板(71)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下的U形板(74),所述U形板(74)的大小与所述进出口(6)的大小相匹配,所述U形板(74)的下端与所述U形板(74)下端面平齐;所述U形板(74)可穿过所述进出口(6),所述U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才东姬彩霞杨云周春梅周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岭南蜂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